基于ARCS 动机模型的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索

2015-08-15 00:50邹渊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普通话学习动机

○邹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为适应新形势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高校在多个专业开设普通话课程。我国境内方言众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区域的交流和沟通。方言区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矫正方言、规范词汇语法。由于对学生分析的缺位、对普通话学科性质认识的不深刻以及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偏离,使得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书面语的教学,忽视口语的训练、不分教学对象,教学缺乏针对性、语言观念陈旧落后,语言政策宣传不够等教学误区。[1]132-139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普通话教学工作者们发现,教与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息息相关。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凯勒教授提出的Arcs 动机设计模式,正为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动机,从而激励和引导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内在愿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Arcs 动机设计模式对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启示

Arcs 动机设计模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J. M.Kelle)率先提出的。凯勒教授认为,“激励课堂动机”的Arcs 动机设计模式包括四大要素,分别是:注意力(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凯勒教授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一是学习任务的引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并由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强烈兴趣。二是学习任务的选取要与学生自身利益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三是要通过唤醒和引导,使学生具备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并建立自信心。四任务完成后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自身产生认同与满足。其中,注意力关乎学习的发生,关联性关乎学习的推进,自信心关乎学习的完成,满足感则关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Arcs 动机设计模式的四大因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轻重主次,缺乏或忽视其中的任一因素都可能导致学习动机的难以激发或是学习任务的难以达成。

按照Arcs 动机设计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关照动机模型的四个因素,彰显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设计与激发。能以贴近学生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而引发关注,以教学内容与学生切身利益的关联持续推进教学,再以新知与旧知的自然联系、新能力与旧能力的无缝链接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喜悦促成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和满足以达成下轮学习的准备状态,形成学习良性循环。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对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启示主要有:

1.普通话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普通话课程是技能实践课程,教学全程都需要学生参与和尝试,教学成果以学生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来体现,所以课堂设计始终都应围绕学生来进行。普通话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足够引起学生注意力,学生注意力是否被吸引是决定学习是否可能发生的关键。普通话语音、各种方言语音的音频、视频及老师或同学的亲身示范都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求知和尝试的愿望。

2.普通话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利益。普通话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时刻考虑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期望得到的、应该得到与实际得到的三者之间的平衡。普通话学习与学生自身利益的关联有两种,一是功利性目的即通过学习提高普通话水平,二是享受性目的即喜欢学习过程本身。基于这两种利益关切,普通话教学设计要强调每课目标与教学过程的愉悦,更要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教学过程的愉悦可使用多种普通话练习方式,比如小组互评、视频观摩、录音再现等,但要注意过程的愉悦必须为完成每课目标服务。

3.普通话教学设计要有合理难易层次。成功的学习都呈阶梯螺旋上升,新目标总是对已有知识能力的合理提升,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自信。普通话教学设计也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上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普通话教学难点应该逐个向学生呈现,每个难点的解剖要由浅入深,任何的跨越都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每组语音辨正都应按感知差异、明确方法、尝试矫正、同伴互助、经验分享一系列环节开展,并明确每一环节的目标,实现螺旋上升。

4.普通话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指向。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决定它是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为指向的课程。在普通话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两方面提升,一是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二是普通话学习能力的提升。前者较好地呈现了对以往普通话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后者则预示学生在以后相关学习中的自我能力储备。

二、基于Arcs 动机模型的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索

Arcs 动机模型一直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人与客体发生作用时个体产生的情感变化。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普遍的反映形式。[2]47情感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个体在认识活动中不断判断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因而不断调节情感,从而影响认知活动的持续与深入。Arcs 动机模型要求普通话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和正确看待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吸引注意力

一是利用矛盾冲突抓住学生。我们可以给出某个字词常见的但是实际错误的读法,或是给出两个看似正确实际只有一个正确的读法,造成学生的困惑,吸引注意并引发探究。

二是利用变化吸引学生。变化可以持续学生的好奇心。普通话教学中的变化可以是形式变化,比如在不抛弃纸质教材的同时,引入电子课件、音像制品和在线交互测试等教学资源。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变化,比如讲授、讨论、练习、矫正、评价、测试等多个教学环节的交替。还可以是教学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小组成员的有序流动、教师声调体态的变化、教师学生角色的互换等等。

三是利用具象吸引学生。普通话实践中有许多鲜活的事例准确地诠释了各种语音现象,与其平面陈述,不如直接展现事例。比如尖音用一段京剧或越剧唱段呈现,入声用重庆綦江话或是四川眉山话来呈现,方言辨正直接让方言区学生来呈现等等。

(二)关注关联性

一是以生源地分组教学。普通话学习是口耳之学,学生所使用的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巨大。不同方言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差异巨大。把学生按来源地分组,可以让教师在不同组内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教师的方言区分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与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二是体现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普通话学习是实践之学,要求学生的参与和尝试。普通话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开口说话。练习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熟知的事件、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擅长的技巧入手,既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又体验了交流的快乐。

三是加强对普通话学习重要性的宣传。语言政策的宣传不能只是说教,普通话教学者应该结合学生专业规定、个人成长、就业情况、人才素养及时代要求等方面阐释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建立自信心

一是按不同学习层次提出不同要求。普通话学习受到学生方言、年龄、性别、专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普通话学习中处于不同的阶段,普通话教学者要分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习进度提出不同的重点难点和目标要求。

二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由浅入深。普通话教学要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如在重庆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中,先辨正声调,进而声母,最后是韵母。因为声调辨正内容规律性强,只有四声且矫正后整个语音面貌的变化明显。声调先学利于学生在低冒险高成效的情境下学习,利于自信心的保护和培养。

三是提供适当的方法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难点准确估计并适时指导,在每组语音辨正前讲清楚发音要领。增加小组练习的比例,根据小组方言区提供针对性指导,提倡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及时获取帮助。

(四)获取满足感

一是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或求助要及时给予建议;提倡对每个相对独立的语音内容教学完成后及时测试并客观点评;鼓励学生在合适的时候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是给学生机会展示学习进步。普通话学习操作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教师组织学生以话剧表演、诗词朗诵、电影对白、即性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普通话表达水平。头几次表演的评价内容要紧扣当时的教学内容,不要求学生一蹴而就。

三是引领学生总结获取成功和避免失败的经验。总结反思环节既可带领学生回味学习过程,重新体会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认真梳理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为下一次学习作好心理和能力准备。

三、高校普通话教学运用Arcs 动机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强调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发生、延续及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引导作用。在运用Arcs 动机模型改变高校普通话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意:

1.强化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学习活动起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终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普通话课程开始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来源地及所使用方言、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对口行业以及对普通话课程的预期等等,便于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

2.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全员参与的普通话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室桌椅的摆放上,尽量能布置成小组圆桌式,便于沟通与交流。课前和课间可以播放优秀的普通话朗读和表演的作品,让学生耳濡目染,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课上老师要用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开口练习。

3.注意灵活运用。Arcs 动机设计模式为教师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的心智水平、已有知识储备、学习内容、教学环境和教育媒介等创造性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黎平.普通话教学误区及其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7).

[2]李瑾瑜.ARCS 动机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0(9).

[3]郭德俊,汪玲,李玲. ARCS 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4]孙冬梅,刁彩霞.ARCS 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5]姚远峰,潘沛沛.基于ARCS 动机设计模式的成人学习动机策略初探[J].成人教育,2011(12).

[6]张志刚,朱世美.ARCS 动机模型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8).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普通话学习动机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17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