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式”课堂之我见

2015-08-15 00:51刘海辉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助学分数评价

刘海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精彩的点评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把课堂的氛围瞬间推向高潮。“助学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先学”“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点深化”是助学式课堂的四大基本环节。“助”应该是生生互助,师生互助,那么在“助”引领下的课堂点评又有什么特质呢?本文仅以杨绛的《老王》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师要引领学生自评,审视自我

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如一个学生在回答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后,让她自评时,该生说道:“我觉得我找的答案要点较全面,读得比较流利,但我的声音较小,有点不够自信。”还有一生自评道:“我的声音很洪亮,但有几处关键字词没有分析到位,我对文本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引导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学会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可以育人于无形之中。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学会欣赏

所谓互评,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共同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从同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学生之间互评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互评做出回应,千万不能不置可否,因为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

例如,一学生对另一学生做点评时说道:“该同学回答问题时语言流畅,举止从容,充满自信,但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他没有做到深层次的解读。”点评一结束即赢来了全班阵阵掌声。这种点评既不是泛泛而谈,也没有恶意挑刺,而是十分中肯得体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点评者和被点评者都是一种促进。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方位,多角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传统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层面的点评,更侧重于答案的对或错,有的甚至较为空泛。而“助学式”课堂下的教师点评则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应该是适切的、中肯的。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姆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

笔者曾听过一节课,执教者几乎对每一名学生的点评都是毫无原则的表扬,不管学生回答的情况如何。这种点评貌似肯定了学生,其实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评价,混淆了黑白,严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机智的,催生活力的,尊重差异的,充满赏识的。还以《老王》为例,请一生回答问题,该生较为腼腆,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轻,对此,教师不能无原则地夸奖他,更不能生硬地让他坐下,而是要慢慢引导他,经过多次鼓励最终一定能让他重拾自信。还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举止从容,但答案有所偏离。这时,教师首先肯定他,巧妙地指出他的不足,使该生明白自己的长处,又知道自己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神态、语言、举止、答案的切合度等方面考虑。评价一定要具体中肯,有启发性和鼓舞性,切忌泛泛而谈。

四、课堂评价要与分数激励挂钩

传统的课堂评价,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口头点评,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助学式”课堂下的课堂评价则具有一定的长远性和恒久性。不管是学生自评,还是生生互评,抑或是教师点评都可以打分的形式呈现。教师要专门定一个书记员负责记录分数。每班可设8~9 个小组,原则上每组6人。如一学生回答问题很好,则给该生所在的小组加分。加分的多少视该学生回答质量的高低,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分数。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形成了争先恐后、踊跃抢答的局面。此方法在具体操作时要避免“一枝独秀”的局面,对于个别“学霸”要适当加以控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要鼓励其发言,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例如,一生在回答“作者为何对老王感到愧怍”时说道:“老王一直把作者一家当亲人,而作者却从没把老王当亲人,仅仅是给予了老王物质上的帮助,作者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是低俗的,这是作者对自己的深度解剖与深刻反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而且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就给该生所在小组加2 分。一个月汇总一次分数,评选A 级小组和C 级小组。这种与分数相挂钩的评价机制既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助学式”课堂下的评价应该是高效的,互动的,人文的,充满激励性的。

猜你喜欢
助学分数评价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关爱·帮扶·助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