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情入境: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08-15 00:51毛云霞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项羽文言文语文

毛云霞

之、乎、者、也简单的四个字,却被看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代言。当我们想象古人手持一卷书,面前一壶茶的优雅时,有的学生却看得一头雾水;当我们想象学者们闭着眼睛,晃着脑袋,口中有文香流露时,有的学生却听得不知所云。无数次听到学生抱怨文言文的“晦涩难懂”,不断有学生发问“学文言文到底有什么用”。那种“苦不堪言”,那种“无法理解”,深深地印在笔者的脑海中。

以鲁人版必修教材为例,既有《劝学》《师说》等能够开启智慧之门的文章,又有《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等重现昨日战争缩影的文章;既有体现人生百态的《鸿门宴》,又有建构精神家园的《报任安书》。文言文中的精彩故事、个性人物、光耀品质等魅力无穷,但是穿越时空隧道至今,学生很难触摸到当时奋力跳动的精神脉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面对文言文的重要地位,面对学生的望文叹息,笔者时常在心里发问:是什么掩盖了文言文独特的魅力,是什么剥夺了学生领略经典的兴趣?

你看或者不看,文言文就在哪里,坚守着自己的色彩;你读或者不读,文言文就在那里,绽放着自己的魅力;你品或者不品,文言文就在那里,独自氤氲着精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如何让学生摆脱烦躁,如何让学生在体会古人的文字时露出欣喜的微笑。

一、在参与和投入中快乐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单一的教学模式注定会效果不佳;在学习上,我们面对的喜欢创新、喜欢变化的高中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定难以适应他们的活跃。单纯的教,枯燥的学,费时费力,收获不大。所以,教师要尝试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尝试为学生创造更便利的条件,让他们在参与中加深认识,在投入中改变心态。

对于背诵性篇目如《劝学》《师说》等,相信很多教师都采取过背诵比赛的方式,但比赛多了,兴趣就少了,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比赛的形式,以免学生产生免疫力。比如可以尝试小组接龙和击鼓传花的背诵方式。小组接龙,每小组四人,文章被划分为四部分,临时规定四人分别对应的部分,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笔者采用《中国好声音》的赛制,全班14 组,经过三轮比赛,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奖励有时是每人一支笔,有时是全班为他们唱一首歌,有时是一段小小的视频。在这样的背诵和学习中,学生有期盼有惊喜,有竞争有快乐,提高了兴趣,取得了成果。

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法宝。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会积累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领略文言文的文化底蕴。

二、在拓展和整合中趣味学习

课文的篇幅都是有限的,有些节选并不完整,可能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塑造人物时选取的事件可能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把握丰满的人物形象,有的经典篇目需要做适当的拓展和整合。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学生不断地问项羽是如何起义反秦的,项羽最终是如何失败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必须对项羽这个人物进行拓展,不但可以把《垓下之战》拿过来一起学习,还可以简单介绍项羽的少年时代、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封号由来等,待学生的兴趣之火被点燃后,鼓励学生去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教师也可趁机发起以“读经典《史记》,品英雄气概”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全面把握项羽这一英雄形象,深刻理解他失败的原因。读完后再组织以“是否应以成败论英雄”为主题的辩论赛。不擅长辩论的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课上开设关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专题讲座——今日讲坛。学生兴趣高涨,查资料,与同学合作,他们讲的项羽和刘邦在同学中反响很好,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有了“大家”的风范。

语文学习需要适当的拓展,科学的整合、深入的阅读。适当的拓展课文架起我们走近人物灵魂的桥梁,科学的整合文章帮我们建起穿越一段历史的阶梯,深入的阅读为我们竖起令人膜拜的精神旗帜。

三、在选择和调整中灵活学习

我们选用的必修课本每一单元都有讲读和自读两部分,与必修相对应的还有选修课本,但是不能仅据此划分重点和非重点。语文教师应根据具体课文的艺术价值进行灵活的处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自读和选修的文章可以尝试下面的处理方式。

1.学生投票

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写出来,统计出得票率最高的5 篇或10 篇,一起赏析学习。在学习《史记选读》时,笔者在班内进行了投票,投出的前五名分别是《赵氏孤儿》《垓下之战》《荆轲》《廉颇与蔺相如》《飞将军李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会程婴的忍辱负重,慨叹项羽的末路悲歌,领略荆轲的刚毅慷慨……以兴趣为引领,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更佳。

2.影剧院形式

语文教师既要适时组织学生观看影视剧,但更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演绎。如在学习《苏武传》和《婴宁》时,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苏武牧羊》和电视剧《婴宁》。视频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是枯燥学习中的一味调剂。在学习《赤壁之战》和《齐桓晋文之事》时,教师可以尝试把比较长的文章划分为几幕或提取几个精彩场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他们自己写剧本,课下挤时间排练,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最后全班评选出最佳演员。观看调动了他们的热情,而排练更激荡了他们的神经。

隔着时间,用今天的视角去体会古人的思想精神,本来就会有隔膜,很多观念学生无法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更多的兴趣点,以点带面,激发他们的热情。在学习《赵氏孤儿》时学生不理解程婴最后为何会选择自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和学生一起穿越到那个年代,去了解那段历史,去了解那段历史的各个方面。

语文教学过程是不断摸索的过程,有时可能也会出现弯路和无用功;授业的过程是不断探寻的经历,有时可能也会出现失望和叹息,但不管怎样都是一种收获和进步。不停分析,不断总结,从教之路会充满色彩和芳香。

面对文言文教学,问题还会出现,困惑还会存在,但思想不会松懈,探索不会停止。在自己的找寻中不断完善,在相互借鉴中虚心学习,相信问题不会是难题,困惑不会是困扰。不再厌烦,不再枯燥,在浩瀚的文言世界享受那一篇篇文言文奉献的盛宴——独特的文香。

猜你喜欢
项羽文言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会背与会默写
梦遇项羽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