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边小事谈家庭教育的缺失

2015-08-15 00:53赵培培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脏话品德家风

赵培培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很多人说脏话,这也许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如果是很小的孩子说话都脏话连篇,那就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了。小孩子说脏话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它背后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视广告里经常能看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话语,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辞海》中对家庭教育的解释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认为:“童年时代由谁来引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今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深。《教育大辞典》把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儿童入学前,使他们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奠定初步基础,为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准备;在儿童入学后,紧密配合学校,督促他们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继续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成员间进行相互开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奠基性。(2)感染性。(3)针对性。(4)长期性。(5)灵活性。(6)社会性。

从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这一角度可以将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它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巨大的。

著名外国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道德生活是需要爱的,这种爱是父母和家庭给予的,产生于儿童、父母、家庭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在学会思考和学会活动之前就产生了爱,并且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不断提高他的道德水平。裴斯泰洛齐认为,关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实现,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中的教育,但二者应该密切联系。他甚至主张把学校的道德教育建立在类似家庭生活关系和亲自之情的基础上。他还说,家庭教育是培养人品和公民品德的大学校。人首先为童,然后学艺。为童之德有益于学艺,培养为童之德就为将来生活幸福打下基础。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它是关乎一个人命运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的影响,古人早有认识。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家庭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很大程度上会伴其一生。好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它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聪明才智。相反,不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儿童成长在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里,父母自身修养较好并且关系融洽,家庭关系和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很融洽,物质基础也能够得到满足,那么抛开学校教育不谈,就日常生活中父母自身的行为就在给孩子的成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孩子来说,这种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孩子处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他看到的都是父母给自己树立的好榜样,那么他的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朝着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方面发展。相反,倘若儿童成长在一个充满“战争”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整天动不动就吵架,甚至打架,再或者家庭里有一个长期酗酒、抽烟和赌博的家长,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肯定是粗暴的,不讲究方法的。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性,但在其内心会有很多家庭阴影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诱使其走上社会后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就拿说脏话这件小事来说,如果家里有人经常说脏话,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家长那样说脏话,即使他在学校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不敢说,他也会在自己同龄人面前说脏话。可以这样说,凡是喜欢说脏话的小孩背后,都有着一个或者两个爱说脏话的父母。处在好的家庭环境中想变坏是很难的,而处在不好的家庭环境中想变坏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2.良好的家风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说直白一点就是培育良好的家风。老人们喜欢说“家教成败看家风”,其实很有道理。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和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这其实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价值取向,还包括我们常说的家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大人评价一个小孩时会用到“看看人家的小孩多有家教啊”“这个孩子真不懂规矩”之类的评语。这里的家教和规矩其实都指的是一个人的家风。父母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出什么样的家风,那么孩子在外面表现出来的行为必定是自己所受到的家风的影响的结果。要想孩子能在众人面前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家教的人,父母就必须学会给孩子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切身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一个具有良好家风的人,他自己会对其家风引以为荣并恪守家风,在社会上也会展现自己所具有的良好家风传统。

三、我国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些家长会错误地认为家庭教育是从属于学校教育的,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于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很多家长都把学校教育视为教育的模板和标准,一些活动和行为都以学校教育为标准,完全不考虑家庭的特殊性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刻板地对孩子进行固定模式的教育,学校要求什么家长就配合着做什么。除此之外也不愿意花过多的心思在家庭教育上。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学校教育就等于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学生一出问题家长就会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教育上,一有事就闹学校、闹老师。这种现象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屡见不鲜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的教育观念即指家长对人才、对儿童、对教育的一系列认识与观点。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家长,其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及实施,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1)重智轻德的片面人才培养观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能考第一,为了孩子能有个好成绩,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孩子在父母面前和老师面前都是“乖孩子”,但是一离开家庭和学校,就变成了“坏孩子”,脏话连篇、动手打人、不讲社会公德、不知道尊老爱幼等等。要知道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一个没有良好品德的“高材生”也是不受欢迎的。

(2)忽视儿童,侵犯儿童权利的落后儿童观

一些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所有东西自己都有权查看。导致一些父母经常会偷看孩子的日记,翻看孩子的书包、包裹等,完全不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权,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往往不敢说真话。

(3)不能客观地看待家庭教育的作用

随着学校教育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把学校教育当作教育的全部,自己除了供孩子上学就没有其他义务了,片面地认为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学校教出来的,与家庭教育没有丝毫关系。这些家长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相反,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就不让孩子上学,而是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完全抹杀了学校教育的功能。这两种教育观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2.家长的教育素养不高

家长的教育素养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长素养的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的素养包括家长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

(1)品德行为素养不高

家长的品德是个人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是决定子女品德面貌的基础。家长的品德行为直接关乎子女品德行为的养成,如果父母有一些不良嗜好,受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他会不自觉地跟随父母的行为习惯养成很多和父母相似的行为习惯,如果是好的会受益一生,如果是坏的,就会毒害孩子一生。父母的品德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一个没有上过学的父母也会有一些好的品德值得孩子一生学习。

(2)文化知识素养不足

教育子女是一项脑力活动,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能够掌握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针对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育孩子的方法会受到自己的传统经验而为之,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甚至出现厌烦家庭和厌学的不良情绪。

(3)缺乏有效沟通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讲话、沟通。这是由于家长没能够很好地观察子女的言行、洞察子女的心思,不能够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很多自己的秘密,希望有人能够聆听,但是父母总是很难做到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动不动就否定子女的想法,导致子女不愿意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家长有时候只需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说教者。

(4)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家长会把自己在工作上面临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带回到家中,随便一个导火线就能触发一场家庭大战。很多家长还会把这种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发火。孩子就这样无辜地变成了家长的出气筒。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些阴影,他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随意向同学或朋友发火。这就要求家长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四、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途径

1.大力建设家长学校

1981 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的设立反映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呼声和愿望。30 多年来,我国家长学校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许多省份和偏远地区家长学校的建设情况还是很不理想的。很多地区甚至没有一所家长学校,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家长学校的建立,可以让更多家长切切实实参与到教育中去,家长的素质得到了提高,直接受益的就是孩子们。哪个地区的家长学校建设得好,哪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合格率就高,辍学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低。所以,大力建设家长学校在我国现阶段还是很有必要的。

2.教育行政部门要抓好家庭教育建设

为了解决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据了解,许多省市成立了由教育厅局负责人牵头、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这些机构从家长实际出发,灵活办学,力求让家长到家长学校学习“来一次,收获一次”,不流于形式。家长进步了,学生跟着就受益了。

3.完善家庭教育的法律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家庭教育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须获得一定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有很多涉及父母的教育权和教育义务的法律,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法》。针对目前出现的诸多教育问题,我国亟待出台一部完整的《家庭教育法》,针对这些问题给予法律意义上的保障。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颁布过《家庭教育法》,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继续实施这部法律。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期待着我国的《家庭教育法》能够尽快得到重视和完善。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不可缺失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全面协调发展,这三者就像三脚架一样,任何一方有所缺失,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要想让我们的教育稳步发展,必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B.A.苏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父母之爱[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杨汉麟.外国给予名家思想[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夏之莲.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郭荣辉.家庭教育[M].福州:海风出版社,2011.

[7]蔡岳建.家庭教育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8]邓佐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脏话品德家风
脏话怪兽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关于脏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