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中语文教学做实,方显本色

2015-08-15 00:53路浩月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静默言语鸟儿

路浩月

(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语文教学包罗万象: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字词句篇等显性和隐性知识。而时下语文课堂却呈现可上可不上,可听可不听,常常学不到东西的状态。而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借鉴,使我们拨开乌云见青天。我觉得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应该从这里开始,切实把语文阅读教学做到“扎扎实实”。

首先,目前学生普遍的阅读习惯是默读式的浏览阅读,能力定位偏低。平时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讲解和分析,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讲解过的内容,谁知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惯性思维模式。至于深入文本内部的深层次阅读学生没有这样的习惯,更别提“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

其次,学生阅读缺乏交流和碰撞,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单向活动层面上,难以真正感悟文章的价值。自然而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做的仅是学习并接受被肢解和割裂的已变成考试内容的文章的“零部件”,而非鲜活充满生命力情趣的文本。关键问题是阅读过程中缺乏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启发,难以产生思维的碰撞与火花。

最后,学生阅读动机及目的的确定较为被动,没有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和投入,只是被动地接受,加之更多与枯燥乏味的应考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而演变成求取分数的直接功利性行为,毫无感情投入、质疑、想象等批判可言。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我们还得找寻到解决的办法,出路。

“言语”的揣摩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言语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凭借的材料,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最后归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现如今的学生不缺少思想,而缺少表达思想的方法。以苏教版《鸟啼》一课为例,有老师提出这篇文章可以自学,理由是文章所表达的“向死而生”的主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只要我们再深入一步提问:学生能搞懂“向死而生”的哲学概念是如何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吗?答案显然未知。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言语品味鉴赏的角度去解决此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把“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从言语的角度体会鸟儿的不同心情:“不能”不是说鸟儿没有哀伤静默追随死亡,而是说克制这样的情绪,为放声高歌提供真实的背景,更显真切感人。由此可以看出,抓住这些质朴而又充满韵味的语言,就能深入理解文本了。

猜你喜欢
静默言语鸟儿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世界不静默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预备,出发!
以沉睡的姿态 行静默的叛乱
爱在发生时
鸟儿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