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适度的“压”

2015-08-15 00:44陶大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牵引力惰性水手

陶大福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十二中学)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

这就是“压力效应”。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要注意“压力效应”。

一、学生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实际上它的身体每时每刻都承受着来自水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如果没有这压力,鱼儿将没有自由。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旦实行绝对的零压力,后果都将不堪设想,就如同不予风筝线任何的束缚力,风筝必将坠落一样,相反,如予风筝线适度的牵引力,风筝就会越飞越高,只要力不得超过风筝及线的最大承受限度。而现在农村学校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如同真空,因此产生上述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农村中学老师和家长给学生施加适度的压力,从听课、作业、课后等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要求,并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远期理想,经常会面临惰性和理性的交战,很多时候,压力会帮助更改战胜惰性,有效积极学习,更好地激发潜能。

二、“力”要适度

风筝线没有牵引力飞不起来,牵引力过大线会断。同样,学生学习没有压力不是好事,压力过大也易出事,(举事例)就跟打石油一样,压力过小,不会出油;过大,就井喷了,正合适的时候,油才能正常地出来。因此,适度压力、把好分寸尤为重要,让力始终在学生弹性范围内,松紧相适,让外力能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正力量、原动力,如学生每堂课学习要求认真,每天作业要求及时高质量完成,课外习题要求训练到位,错题典例要求收集整理,每周要有一定阅读量,每学月要有学习反思总结及心得去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一些都需要老师去督促落实,帮助学生以达“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期期清”,这都需要老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否则,就会出现《三字经》中所阐述的“教不严,师之惰”!相反,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学生的承载范围,会使他们的焦虑不断增加,更多体验到失败的挫折,渐渐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三、“力”要持续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和品质尚未养成,其自制能力和意志力也很差,而中学阶段学习任务较重,时间很宝贵,知识连贯性很强,在某一时间段学生精力分散,思想抛锚,如不给予持续不断的外在束缚力,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四、“力”要有异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抗压能力也不尽相同,施压后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学生自控能力差,而且在学习上没有约束性,老师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共同制定目标,可细到每天每小时,检查落实,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如果学生在家里已有较大压力,自己也有较重的心理压力,自己很是努力,但学习效果不甚好,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给予减压开导,让其放松在自然状态下调整学习方法。因此,给压也要因人而异,多做调查,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压力。

五、“力”的基础是“爱和理解”

一切教育的基础是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作为教育者,本着对学生的爱,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需要适度的压力的,取得相互的理解,为了共同的目的和目标,督促学生的学习,让施力者和受力者都很乐意,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来自爱的压力,激励学生持续进步,让学生把压力变成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磨炼,用积极心态去面对。

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是催人上进的良好的催化剂,压力是通往成功的动力和源泉,压力是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对学生来说,若缺少压力,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求上进,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压力。

猜你喜欢
牵引力惰性水手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小水手的歌
HXN5型机车牵引力受限的分析与整治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GCY—150型轻型轨道车功能性拓展运用研究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