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5-08-15 00:53曹小铃
新课程 2015年28期
关键词:书香图书读书

曹小铃

(福建省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

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然而,在中外国民阅读情况的对比中,从阅读量看,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这不得不引起全体国民的深思,也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警醒。专家学者严正指出:“阅读素养成为成功人士的核心技能”“一个人的成才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如今,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令人担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这个阅读量是多还是少呢?就以在校时间来算,两个学年在校时间20个月600天,按照“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一、二年级学生每天阅读量仅为83字,三、四年级每天阅读量仅为666字,五六年级每天阅读量仅为1666字(相当于3篇500多字的作文)。如果按照全年时间(365天)来计算,每天的阅读量还要少很多。所以,“课标”规定的阅读量是非常保守的,是一个连“温饱线”都达不到的要求。况且,请大家注意,这里还有一个“不少于”。可见,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仅仅是个基本量。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大量分析讲解、大量做练习题的问题,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很多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连“新课标”规定的“保底量”都达不到。

因此,作为学校,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如何有效地促进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应当成为学校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摒弃功利的“阅读”观念

新一轮的课改更是把“一切为了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必须远离功利,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分,追求现有的所谓的“成绩”,而要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珍视并遵从孩子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1.提升阅读教学技巧,删除课文教学中过多的、重复的讲解分析,提倡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如同一单元,同一类文体的归类教学,增加更多、更广泛的课外阅读内容。

2.要大幅度降低繁琐、机械、多余的课业负担,为阅读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创新课堂阅读模式,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指导活动。如“群文阅读”就是很好的课堂阅读指导模式。

4.改变语文阅读教学考查的导向。如以考查阅读能力、个性化思维为主,摒弃死记硬背等模式化的阅读考查题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时空的解放,摆脱“压力”的束缚,更好地确保孩子在“阅读”中自由、幸福、健康地成长。

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学校育人环境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精心打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书香飘逸的校园之中,将激起学生美好的“读书”欲望。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校园时尚,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觉行动。

1.精心设计,陶冶书香。学校精心制作“读书”名言等文化标识置于醒目的位置上。在宣传栏、艺术栏、亭台楼阁、走廊、楼梯、食堂、宿舍、图书馆、功能室等各场所合理设计张贴布置“经典推荐”“诗书名家”“经典分享”“读书古训”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校园更具书香格调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想到读书,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2.广纳书源,开放共享。建立开放的图书馆、班级图书专柜,宿舍图书箱等图书网络。同时通过开办“图书银行”,开发“图书跳蚤市场”,开办校园“图书超市”,建立“杂志回收站”等;整合家长、社区的图书资源共建“社区”图书馆;积极倡导学生家长每年为孩子征订优质、适宜的书刊,并组织社会力量大力开展书籍捐赠活动等,进一步拓宽并交流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丰富的各类书籍,学生的“阅读”便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3.营造氛围,多彩“阅读”。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掀起阅读热潮,开辟阅读阵地,组织读书活动,并定期检查、竞赛、评比,设置各种阅读奖项,表彰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孩子,要让孩子在优秀书目的阅读中有风光,有荣誉,有“面子”,有成就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学校积极组建读书社团、读书俱乐部,成立书友会、读书小组,开办读书会,举办读书节,常规性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开展。如班级读书活动,年段读书活动,全校读书活动,少年宫读书活动,兴趣组读书活动等,并将读书活动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及家庭中。如开展社区读书活动,社区读书节等。又如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

另外,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升旗仪式、黑板报、校刊、文化专栏等阵地报道宣传“读书”事迹,表彰“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家庭”,推介“好书榜”,公布阅读排行榜等,绽放“阅读之花”的美丽。以此激励和营造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氛围。

三、做好足够的“读书”功课

读书活动要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想作为学校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工作制度,制订读书方案。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在充分总结以往开展读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安排和校园文化建设,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书香校园”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立起一整套推进落实机制、措施保障机制等,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2.保证阅读时间,纳入课程计划。我们要把课堂分析讲解的时间腾出来,严格控制作业量,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许多学校仅仅利用中午或傍晚时段开展阅读活动,由于是额外增加的课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疲惫感。有时教师还要额外辅导学生,学生参与各项的活动,或急于完成课业,“阅读”参与度和“阅读”效果直接受到影响。所以,学校必须把部分“阅读”活动纳入课程中。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时间,又能让辅导老师和参加活动的学生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重视“阅读活动”,从而逐步规范引读,收到实效。

3.保障阅读指导团队,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阅读”活动及指导中来。“阅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应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全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要自觉行动起来,在自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关注、参与“阅读”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学科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学生对各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在保证阅读师资的同时将收到更好的分类指导效果。同时,通过“阅读指导交流课、示范课”“专题研讨”“书香论坛”等形式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对阅读指导课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评比、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学习先进,让兴趣这把钥匙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走进知识的大门。学校定时、定期进行评比,根据学生读书的量和质,开展以学校、年段、班级及各社团,读书会等不同层次的表彰。如进行月表彰,季表彰和学期、年度表彰。如读书大王、小博士、采蜜大师……送上读书激励卡。通过一系列评比,让学生在品尝阅读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他们广泛阅读的兴趣。

四、分享多元的“读书”成果

多措并举,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的创建,优化“阅读”活动的开展。如开展“书香伴我行”专题晚会、我与小作家有个约会、童书人物大游行、名著人物介绍会、图书推荐会、赏诗会、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览、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经典小剧场、国旗下的诵读等系列活动,分享和展示读书成果。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提问答辩等方式认定学生读书成果,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积分细则,进行量化积分,积分上墙公示或定期公布,展示读书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知识就像是一片深埋着的宝藏等待我们开采和挖掘,那么开采宝藏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书。学校不断营造书香氛围,在阅读中努力践行与探索,学生必将在书香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引领学生多读书,走进知识的海洋,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更浓郁,让书香飘满校园!

孙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08).

猜你喜欢
书香图书读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图书推荐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书香何来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