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刍议

2015-08-15 00:54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交通领域

苏 容

(重庆交通大学思政部,重庆 400074)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上肩负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重任。不断提高青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学校教育包含专业知识的传递,同时也包含法律素养的培养,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当前有许多关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文章,但针对某一专业领域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却少见。本文以交通领域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讨论如何通过新媒体来提高该专业方向的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提高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1.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推进依法治国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同时也是治理国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领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有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交通素养,为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持。

2.是交通行业顺利向前发展,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的需要

交通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后会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良好的交通法治观念有助于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在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以及养护维修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交通安全,从而为社会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提高交通领域专业学生的法治意识,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可以为交通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保障。

3.是促进交通领域专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21世纪是复合型人才的世纪,交通领域专业学生要想在交通行业立足并有所发展,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自身法治素养的培养以及法治意识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脱颖而出。学生只有在学习生涯中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对贪污腐败形成免疫力,在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才能抵制各种违法行为,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及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学校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成绩,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往往忽视非专业课的成绩。由于不太重视非专业课,比如法律课,非法律院校开设的就较少,安排的课时也较少。另一方面,将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教育网站上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2.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全面

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法治相关的课程比较少,内容比较枯燥,主要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与学生缺乏互动;法律相关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方式非常单一,以试卷为主,无法真实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非法律院校法律专业教师比较少,理论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实践经验。

3.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态度不正确

一方面是只注重交通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对法治交通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对法律课程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只要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背一下重点就能考过,认为只要学完了该课程就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面是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实际运用法律法规的经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这种心态使学生在心中难以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从而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将其付诸实践。

三、影响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然而各种贪污腐败、不正当交易等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使法治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使学生对法治的必要性产生质疑,并且不断削弱学生对法治的信仰,最后对高校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的影响,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学生家长的义务。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而忽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无形中使学生认为法治不重要。

2.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影响

教育部门对法治概念界定不清,将其归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法律氛围不浓厚,对教师缺乏激励机制,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宽泛系统单一的法律课程使学生法律水平难以得到提高,使教师缺乏上好法律课程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专业众多,缺乏教育经费,法治教育出现偏差,难以让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法律实践,也难以通过壮大法律教师队伍来改进法治教育。

3.学生已有的法治知识水平的制约

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绩、如何才能学好专业课知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专业课上,繁重的专业课任务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法律知识,最后形成的不完备的法律知识结构使学生缺乏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基础上的,有限的法治知识使交通领域专业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更高层次的法律学习。

四、提高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意识的新途径——新媒体

目前,上课教学是学校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途径有利于学生在一个比较集中、专注的环境下接收法治信息,但教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法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些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采用其他有效的方式,比如借助新媒体。将新媒体运用于交通领域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重视度

引导学生关注法治微博或微信,并通过视频、宣传片,以及定期向学生发送免费接收的法治手机报等形式将法治知识普及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法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法治对我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同时,应开设更多关于法律法治课程,交通领域专业学生学习交通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交通法律法规对促进交通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2.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

一方面,开设更多关于法律法治的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不能一直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形式,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实际案例的网络视频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班级、年级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交流的QQ群,教师要主动在群里通过提问、提供最新交通法治信息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交通法律相关知识的了解,努力让学生对交通法规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认识到法治交通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从法律角度去分析社会交通各环节出现的问题。

3.学生应加强参与度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网上交通法治知识竞答等活动,其形式不能只是回答对错或者选择题,还应包括学生根据指示指出所给信息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交通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产生腐败问题;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产生豆腐渣工程;在使用交通工程过程中违反交通法规等应如何处理。

五、结语

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精神,而教育是实施法治的重要途径,交通领域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习交通工程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虽然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学习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些知识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的,比如中国的历史、人文知识、法律法规等,但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却往往忽视法律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应积极采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王逸曼.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 董升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季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之育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9-111.

[5] 徐湘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57-59.

[6] 武光太.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3.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交通领域
繁忙的交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小小交通劝导员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