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立足长江经济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

2015-08-15 00:48
物流技术 2015年22期
关键词:江海经济带集装箱

钟 鸣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1 引言

太仓港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长江入海口南岸,位于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4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5.7万标箱,同比增长40.9%,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沿线港口第一。截止2015年4月,太仓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171条,其中近洋航线18条,内贸干线42条,长江(运河)支线71条,洋山支线40条。太仓港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集装箱运输的江海联运枢纽、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为进一步发挥太仓港区位枢纽优势,统筹谋划太仓港建设发展,早日将太仓港建成国际江海联运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做出更大贡献,特提出以下发展战略。

2 太仓港立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截至2015年4月,太仓港已经开辟长江支线71条,分别挂靠长江沿线泸州、重庆、万州、荆州、宜昌、武汉、九江、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泰州、江阴、张家港、常熟、南通等沿江33个主要港口。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中的13个长江沿线港口中,有9个与太仓港已开辟航线联通,比例达到69.2%。太仓港的长江支线数量在长江沿线港口中位列首位。太仓港江尾海头的区位优势能够全面联系沿江、沿海,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各港口便捷的江海联运。

2.1 推动长江集装箱加速向太仓港集并中转

发挥太仓港江海交汇节点优势,健全连接上下游的运输网络,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江海河联运系统,推动长江集装箱加速向太仓港集并中转。

另外,以综保区为载体设立国际集装箱集拼中心,吸引苏州、重庆、武汉等长江中上游外贸货物集并到太仓港综保区内重新组装,推动国际集装箱拼箱业务加快发展,提高集装箱转运效率,促进集装箱运输业务增值。

2.2 努力把太仓港建设成为大宗商品海进江中转基地

发挥太仓港深水航道和海港政策叠加优势,着力构建大宗商品江海河中转运输体系,努力把太仓港建设成为大宗商品海进江中转基地。

另外,加强与苏州各特殊监管区、开发区、商品交易所的联动,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以货流带动资金、资源、人才汇集港口发展平台,提升港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3 太仓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

2015 年上半年,太仓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 256 万t,增长31.5%,高出江苏省平均增幅30%,其中出口585.6 万t,同比增幅达114.1%,外贸货物吞吐量占到江苏省的17%,占苏州港48%,跃升为长江外贸第一大港。

3.1 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海上丝路的起锚地,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加快实施的背景下,太仓港应进一步推动与丝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好地服务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另外,充分利用江苏省交通厅推进“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试点”的契机,加快整合全省沿江港口近洋航线,巩固和加密至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航线,积极拓展东南亚航线,实现近洋航线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近洋国家(地区),全面建成近洋枢纽港。

3.2 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太仓港应更加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高水平服务于“苏满欧”、“苏新欧”等贸易物流新通道建设,完善台湾- 太仓港-“苏满欧”海铁联运新模式,积极发展日本和韩国-太仓港-“苏满欧”海铁联运新业务,成为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4 太仓港与周边远洋干线大港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4.1 与上海港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2014 年7 月,随着战略合作的深入,太仓港与上海港合作开辟每8 小时1 班至洋山港“定点、定时、定线、定航次、定价”五定航班。将长江34 家支线船公司承运的重庆、武汉、长沙、九江等长江中上游地区外贸集装箱由原来集并到上海外高桥港区再转运到洋山港,全部改为集并到太仓港转运至洋山港,使得太仓港集装箱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在与上海港合作洋山“五定班轮”成功的基础之上,共同引导上海港部分近洋和内贸航线向太仓港转移,通过和上海港在资本、信息、管理、通关以及自贸区政策等方面的融合,有效缓解了上海港的压力,也有助于太仓港建成江海中转枢纽港。

4.2 与宁波港一体两翼,共赢发展

2014 年太仓港共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5 573.9 万t,主要从巴西、秘鲁、澳大利亚等地进口到宁波- 舟山港,由宁波-舟山港承担一程接卸,太仓港承担大型减载船或二程船,再通过太仓港武港码头换装小船中转至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上游地区,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冶金企业提供原材料运输服务。

在与宁波港合作外贸铁矿石减载直达运输成功的基础之上,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与宁波港共同构建集装箱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增强太仓港的凝聚和辐射力度,拓展港口经济辐射圈,实现共赢发展。

5 太仓港立足长江经济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的措施

5.1 进一步加强国际江海联运枢纽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港口码头能力建设。以大型化、专业化为方向,按照集约化发展原则,继续加强港口码头泊位建设,扩大港口能力,提升港口等级,优化港口结构。一是加快集装箱四期码头建设,大力提升港口集装箱码头能力。二是加快特色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重点推进海通汽车滚装码头、华能煤炭储运中心二期工程、天良港码头等专业化码头建设,着力拓展港口业务范围。三是加快润禾件杂货码头、江苏渤海物流码头建设,提升港口综合发展能力。

(2)构建适合大进大出的江海联运基础平台。在加快推进港口码头能力建设的同时,太仓港应着力构建适合大进大出的江海联运基础平台,急需推进港池、锚地、堆场等配套项目建设,以此提升江海联运基础保障能力。

5.2 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按照连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和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枢纽标准,围绕建成公铁水综合运输枢纽和物流中心目标,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为基础,推进与“两带一路”战略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主动参与全省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有关方案设计,加强港口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力争形成东与上海洋山港相嫁接、南与东南亚国家相直通、西与长江沿线港口相贯通、北与苏满欧大通道相对接的良性发展格局,成为全面对接“两带一路”的重要港口。以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主要港口为目标,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港区的连接,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及江海河、海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两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合作,在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探索建设内陆无水港和物流场站,积极推进与中西部地区港口合作。加快上海外高桥码头功能向太仓港转换的承接配套;加强杨林塘、浏河塘等水道疏浚和扩展建设,完善通江达海航道网络,提升江海河联运能力。

(2)打造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深化“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战略的联动融合,以建设区域快速交通网为重点,推进太仓与上海、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城际轨道、公路、水路的全面对接。推进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快速路项目建设,构建功能明确、配套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进一步强化太仓港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

(3)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推进通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健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综合配套水平。重点打造集港口贸易、口岸管理、社会服务、市场信息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促进港口管理部门与涉港部门的协调合作,推进口岸单位之间以及太仓口岸与其他口岸之间形成“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联”机制,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沪太以及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新模式。

5.3 加快架构江海河交汇航线网络体系

(1)实现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近洋航线全覆盖。充分利用江苏省交通厅推进“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试点”的契机,加快整合全省沿江港口近洋航线,巩固和加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航线,积极拓展东南亚航线,实现近洋航线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近洋国家(地区),全面建成近洋枢纽港。

(2)完善内贸干线体系。加强与内贸船公司合作,积极加密内贸航线航班,实现内贸干线覆盖沿海25 个主要港口,巩固内贸枢纽港地位。

(3)进一步加密长江运河支线,适时构建长江驳运快线。强化与长江沿线港口和京杭运河港口的合作,搭建长江运河支线运输平台,实现长江运河支线覆盖长江和运河沿线所有主要港口。加强与长江沿线地区运输、物流和口岸合作,适时构建以太仓港为母港的长江驳运快线,构筑连接腹地的高效运输体系,加速腹地集装箱货源向太仓港集聚。

(4)进一步强化洋山支线。在洋山支线实现公交化运营的基础上,根据货运需求调整运输船型,合力推动“太仓快航”班轮运力提升,实现太仓港与上海港远洋干线的无缝衔接。

(5)打造苏南地区远洋货物“陆改水”物流新模式。投入专用船舶,优化商业运作模式,打造成本和效率新优势,促进苏南地区远洋运输货物由集卡直运洋山港改从太仓港经水路中转至洋山港,增强港口可持续发展动力。

5.4 打造高效便利的口岸服务体系

(1)扩大“沪太通关一体化”政策效应。动员更多企业通过“沪太通关一体化”模式进出货物,待运行成熟后,争取上海海关、南京海关开展“沪太通关一体化”适用范围扩大到整个苏州市的研究,并推进实施方案的制定。

(2)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立“单一窗口”建设推进机制,年内确保一期工程“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实现同一平台申报与结果反馈”、“船舶进出口岸联网核放”两个系统成熟运行。跟踪上海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情况,完善太仓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二、三期建设方案。

(3)扩大“启运港退税”企业报关范围。争取财政、国税、海关同意把太仓港“启运港退税”企业报关范围扩大到苏州地区所有海关,让更多企业分享改革红利。

5.5 构建高度集聚的特色物流体系

(1)打造特色物流业务。加快商品汽车滚装码头、天良港粮食码头以及查验冷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获批进口肉类、进口整车、国际甩挂等指定港口资质,全力发展汽车滚装、冷链物流、国际甩挂等新型高端物流运输业务。

(2)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完善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昆山“无水港”运作模式和功能,推进“苏满欧”海铁联运项目,鼓励中西部省份通过铁路在太仓港开展铁水联运内贸业务,基本形成国际海陆联运、海铁联运、铁水联运等联运方式与“江海河”联运有机衔接格局,不断提升太仓港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3)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发挥太仓港在集装箱、大宗物资运输交易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苏州各特殊监管区、开发区、商品交易所的联动,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以货流带动资金、资源、人才向港口汇集,提升港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4)探索建立长江国际集装箱集拼中心。研究以太仓港综保区为载体,设立长江国际集装箱集拼中心,在太仓港综保区内将苏锡常和长江沿线生产的半成品产品进行再加工和组装,再集中出口或转运,促进苏南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带动一般贸易的快速增长。

[1]李世刚.放大海港优势加速太仓港发展[J].中国港口,2013,(8).

[2]谭永凯,杨东援,程小云.太仓港建设全国内贸中枢港刍议[J].中国水运,2014,(8).

[3]徐金河,王雪昌.江苏太仓港与上海港合作发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下).

猜你喜欢
江海经济带集装箱
Red tourism sees boom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江海
我家住在集装箱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