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放烟花

2015-08-15 00:45文字整理彭燚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5年3期
关键词:午门燃放烟花爆竹

□文字整理 / 本刊记者 彭燚

春节燃放烟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虽然建筑和人口不像现在这么密集,但燃放烟花爆竹同样惹出过不少事端,而且也出现过“禁放令”。

在古代,烟花爆竹最大的社会危害莫过于失火。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很容易引发火灾。即使是庄严的皇宫禁地,也多次因燃放烟花而遭受重创。因此,对于禁放烟花爆竹,很早就有相关规定,而真正的“禁放令”,直到1907年才出现。

古代烟花惹祸不少

烟花的“惹祸史”有诸多记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那时北京皇宫尚未完工,明成祖在已建成的午门城楼上观赏大型烟花鳌山,因鳌山搭建过高,距午门过近,燃放时忽来一阵大风,致使午门城楼被引燃,烧死很多人,还烧死一位率兵救火的都督马旺。这场北京皇宫的首次大火,在《明史·成祖本纪》记载为“十三年春正月……壬子,北京午门灾”。

明代嘉靖皇帝是个著名的“不着调”的皇帝。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11月25日夜,嘉靖皇帝在寝殿的貂皮帐幕中与新宠幸的尚美人燃放小烟花取乐,不料将帐幕引燃,大火蔓延使整座永寿宫都被烧毁。

除去伤人和火灾,因观赏烟花引起的惨剧也时有发生。

光绪二十一年,一幕悲剧在天津城上演。据张焘在《津门杂记》中记载,天津人每到农历二月十九都要燃放爆竹,俗传这一天是观音的诞辰。白天演戏,入夜后,开始燃放烟花。在烟市和老城里的草厂庵,作为供奉观音之地,是燃放烟花最多的地方。草厂庵庙前的空地约有百亩左右,人们搭建起了戏台。到了黄昏时分,演戏停止,开始燃放烟花。在现场观看的人们只顾着看热闹,忽略了安全,摆放烟花的架子在水中间,两侧仅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出,许多人被人群挤落水中。第二天,经过查验,有20人在水中丧生。

古代如何管理烟花

烟花爆竹虽是危险品,但也是节日必需品,古代人对烟花爆竹的热情一直没有消减过。

清代,烟花爆竹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且已有专门的爆竹销售店。《清稗类抄》记载,光绪年间,湖南某地有一名十八九岁的袁姓女子,发明了一台制爆竹机,每天能做爆竹两万枚。

有了批量生产,就有批量销售。清代有专门的爆竹销售店,不仅在过年过节兜售烟花,也提供平常婚丧嫁娶所需要的爆竹,更有商人不辞辛苦地赴外地贩卖爆竹。

为了安全,清政府和民间对制造、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进行严管。国家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三方面:规定制造爆竹的作坊必须注册,获得官府批准,并挂牌生产。

《大清律例》规定:“京城制造花爆之家于地方保甲门牌内注明‘业花爆’字样。”国家规定,制造、贩卖爆竹的店铺必须开设在城外。

有一幅民俗图,画的是: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的清代人摆出了卖爆竹的摊位,可摊位不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却在一处近乎荒山野岭的小路边。

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中央到地方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新政改革,许多政策都先在天津试点,而后在全国推行,最为明显的就是新式警察的建立。此时,全国都将目光集中在各种社会习俗的改良上,过年禁止放鞭炮的话题是议论的焦点之一。这项波及千家万户的政策,只有依靠强制力才能推行。而天津新式警察制度的逐步健全,为改革这一习俗提供了保证。据了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为避免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和火灾,天津的租界早就禁止在入夜后燃放烟花爆竹。

天津禁止在城市燃放鞭炮除了有向西方学习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有关。当时,中国北方经常会发生士兵的哗变,而爆竹声一响,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又发生了什么变故,为此,巡警总局发出了这么一个禁令,这也使得天津成为中国禁止燃放鞭炮的第一个城市。

□责任编辑/彭燚

猜你喜欢
午门燃放烟花爆竹
空气爆竹
为游客开正门的故宫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推出午门斩首”是讹传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除夕夜
午门与“推出午门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