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校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去行政化”的必由之路

2015-08-15 00:49赵传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化领导者

赵传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2010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取向:“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讨论从未断息,“去行政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新形势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采用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下属二级学院的院长负责制,高校管理在行政化这条道路上已经运行了大半个世纪,存在的弊端日益突显。但对于“去行政化”这一举措我们要有正确明晰的理解,不能仅仅是望文生义。良好的行政管理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转是必不可少的,“去行政化”并非是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全盘否定和完全抛弃,我们要做到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去不良风气,重学术自由,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高校“去行政化”是保证高校学术自由的关键因素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对大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大学的根本特性可概括为两个字:学术。这里所谓学术的含义,包括教育、研究开发……由此可以说,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1]可是,当下在大部分高校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术管理通过细化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如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就十分明确,包括一学期要达到多少课时量,在核心期刊上要发表多少篇论文,或是出版几部专业论著等。这无形中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教师花大力气去完成各项指标,“学术泡沫”就是这种背景下的现实产物,科研人员力不从心,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急剧下降,学术研究脱离了健康的轨道。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学术资源很大程度上被行政权力垄断,学术评价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想要拥有学术资源先得拥有行政权力的思想逐渐蔓延,不少教师转而跻身进入高校行政管理系统,竞相追逐系主任、院长等行政职位。但是,一旦这些拥有教授、副教授头衔的学者们进入行政管理体系以后,大多忙于处理学校的各种行政事务,顾此失彼,从事学术和科学研究的精力被大大占用,同时有限的学术资源被占用,真正有志于科研的人的作用却得不到充分发挥。[2]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高校行政化的严重后果是滋生浮躁,在学校里形成不利于学术发展的价值导向。“如果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学术在衰退,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是什么使学术衰退,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去追求行政权力了,讨好行政权力去了,就没有人坐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学问。”[3]高校一向尊崇的自由民主精神要得到充分发扬,焕发生命活力与学术创造力,就必须打破行政权力的束缚,与时俱进地走在“去行政化”重学术自由这条光明大道上。

(二)高校“去行政化”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大学的三大职能包括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应是大学始终如一坚守到底的使命。由此,高校应该是一个学术组织,可如果处处充斥着行政的氛围,官僚化气息浓厚,广大教师身心压力大,“求官”“趋官”心理严重,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那么课堂上的学生就得不到老师的倾囊相授,无法领会学习的精髓。每所大学都少不了类似于团委、学生会这样的学生组织,眼下不少学生一入校就热衷于在那儿去谋个“一官半职”,打的口号是“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是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想以此加分或是获得老师的青睐。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可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每逢到了期末“黑暗月”,“临时抱佛脚”的学生比比皆是,毕业论文中剽窃和抄袭现象也随处可见。

高校要将培养优秀人才放在首位,为社会输送新鲜血液,更好地服务社会,大学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摒弃歪风邪气,追求自我的卓越。

(三)高校“去行政化”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大家可曾听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这充分印证了高校官僚机构的臃肿,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人浮于事,管理效能低下。近年大学腐败案件频发,权钱交易现象普遍,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高校领导者手中的权力在积极的方面展现最大效能,这就需要在选择高校领导者时苦下功夫,而不是任人唯亲。高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学术环境宽松,民主气氛较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符合时代潮流的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谦逊,宽以待人,不能搞“一言堂”。[4]与此同时,针对高校领导者权力过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并逐渐削弱他们手中的行政权力,行政人员的“管”是要管得及时、管得有效、管得到位,手中的权力能收放自如,而不是任意妄为。

(四)高校“去行政化”是打造一流大学的内在举措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其中“人力资本”是核心,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高校的整体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硬件设施,“人”才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色就在于学校高度自治,以学术为中心,追求真理与至善,鼓励知识创新。而我国高校要想向世界一流进军,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坚持高校的学术价值导向,为教育以及科研提供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更多的硕果,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赞誉,扩大外界的影响力。

二、“去行政化”对高校领导者的诉求

高校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组织就有一定的目标,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高校领导者担负着推动和领导的重大责任。对于一所好的高校,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两者缺一不可。领导者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者,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引导、凝聚和协调作用,使学校这部“机器”能高速有效地运转。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工作主体是人;高校是崇尚真理的地方,追求心灵的纯净;高校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地,藐视任何权利的泛滥。高校“去行政化”并非不要管理,而是对领导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高知识分子的管理,更应该注重的是心灵上的契合和内在的感召力,领导者真正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无限的权力之上,而是被管理者心悦诚服的接受,列宁曾说:“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权威、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这种影响力指的便是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以领导者巨大的人格力量为基础,在潜移默化中使被领导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焕发他们的激情,激励他们的行为,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使权力真正地发挥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高校领导者在大势所趋的“去行政化”道路上必须具备的。

三、高校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的内涵及作用

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首先将领导影响力划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影响后者的因素包括品格、能力、知识、感情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往往比权力性影响力更有力量,更能深入人心。人格品行高尚能使人产生敬重感;知识丰富渊博能使人产生钦佩感;才能卓越能使人产生信赖感;感情真挚坦诚能使人产生亲切感,最终达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有助于促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双向沟通

作为高校领导者,身居高处却还用权力说话,便会无形之中与他人建立一堵高墙,领导者要主动的推翻这座高墙,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互信的桥梁。优秀的领导者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过程中,给予对方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善于化解矛盾,时时刻刻让他人感觉到自己的真心实意,虚心听取意见,注重双向沟通,这样,被管理者就会发自内心的拥护管理者,并自觉地接受管理者的领导。

(二)有助于减少人才流失、吸纳更多优秀人才

无论什么类型的高校,人才对于它们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有义务将学校发展得更好,有责任为学校留住或争取更多的人才资源。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能吸引人才的包括职位、薪资、福利,但还有一点我们切不可忘记,那便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在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有一点领导者要引以为戒,员工离职是由于上级的难以相处,独断专行。优秀的人才都希望遇到伯乐,能让他们的才华得到真正的施展,胸怀宽广、通情达理、学识渊博的领导者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

(三)有助于形成友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载体,校园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体体现,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们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奋斗的向心力等都会产生磁力,吸引着周围的人向其靠拢。校园文化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灰暗不良的风气不会长存是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唤起心灵、激发激情、崇尚自由、永葆魅力的精神动力。

(四)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

我们可以把一所学校所有人员看成是一个团队,管理者是工作的带头人,他们要思考怎样才能使被管理者在最轻松的环境下发挥最大效能,怎样才能提高团队的实质竞争力?我的回答是充分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为领导者内在的品格、能力、知识和情感较之他手中的权力更具有感召力,被管理者心情愉悦工作有干劲儿,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团队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攻克难关,披荆斩棘。反之,就是一盘散沙,遇水则散,毫无竞争力。

四、如何有效塑造高校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

法约尔首次提出的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就好似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存在于同一体系中,并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知道,其实非权力影响力是伴随着权力影响力才产生的,没有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也就不会孤立的存在。[5]在现实工作中,权力影响力常成为高校领导者的外在表现,非权力影响力常成为高校领导者的内在魅力,这种魅力所产生的良性效果是资历、职位等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及的。因此,高校的领导者应该从品格、知识、才能、情感等方面来自觉培育和不断提高自身非权力影响力素养。[6]

(一)责任感强、以德服人是高校领导者人格魅力的灵魂

品格是一个人的本质表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正如戴高乐所说“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品格素养是彰显领导者人格魅力的重要前提。高校领导者的基本素养具体表现为:思想觉悟高、热爱教育事业、服务学校、关心理解广大师生、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有高度的责任心等等,总的来说,领导者要将“心”摆在中间,做到“关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善心”,做到言行一致,在各方面为师生树立榜样,“德高”才能“望重”就是这个道理。

(二)独立创新、以识为力是高校领导者人格魅力的核心

展望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博学多才,知识丰富。这种深厚的知识不仅是领导者自身的宝贵财富,更是一种人格力量。事实表明,一个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如何,关系到本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及工作成效的大小。[7]时代的飞速前进,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高校领导者必须在知识素养方面与时俱进、广纳百川、博采众长。领导者知识渊博、判断决策得力、开拓创新力强,便容易博得他人的信任,从而提高影响力。反之,作为一名高校领导者如果对其所研究领域都不精通,即使人际协调能力再强也难以得到大家的尊敬与认可,更谈不上树立自己的威信。

(三)多才多艺、才能卓越是高校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工具

才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简称。领导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表现在多个方面,譬如:日本企业界要求领导者应具有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劝说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的能力;国内有的学者提出领导者的能力应具有周密的思考力、准确的识才力、超群的预测力、正确的判断力、敏捷的应变力、勇敢的开拓力、均衡的协调力、严密的组织力等。高校领导者要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预见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要想在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合力,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领导能力。

(四)关爱他人、以情感人是高校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关键

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可以左右人的理智,调控人的行为。高校领导者要注意感情投资,与下属间建立亲切的感情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学校,领导者要克服高高在上的心态,尊重信任广大师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感情,将师生员工视为朋友视为家人,对他们给予关怀、理解,急他人之所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真心诚意的拥护与支持。[8]

“去行政化”在众多高校的积极响应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落实着,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领导者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但是,高校领导者必须充分引起重视,力求杜绝权力的滥用,加强自身修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让自己绽放出炫目多彩的人格魅力。

[1] 朱九思.开拓与改革[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98-200.

[2] 许静.论“去行政化”视野中的高校用人机制改革[D] .武汉科技大学,2011,(5).

[3] 车辉赵福中徐福平.政协委员“会诊”高校去行政化:“无级别”须淡化“官本位”[N] .工人日报/两会特刊,2010,(3).

[4] 刘曜.高校去行政化后的管理模式研究[D] .兰州大学,2012,(5).

[5] 韩迟.论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及运用[D] .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6] [8] 顾桂芳何有世.高校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

[7] 陈敏.学校行政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与塑造[J] .高教高职研究,2008,(6).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行政化领导者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论道家“无为”思想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