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词语用功能琐谈

2015-08-15 00:47汪淑双刘春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音谓词黑龙江

汪淑双 刘春梅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北方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也是我们汉族从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结果。使用北方话的区域很广泛,不单单指长江以北的地区,而且还包含了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湖北、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广西、贵州少数地区。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当前,使用北方话的人口几乎占到了汉语地区的3/4左右,作为当今世界使用人口之多是极为罕见。北方话又可以划分为江淮官话、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其中华北官话在我国使用极为广泛,涵盖地区较广,辐射面积大。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都是其语言的衍生和发展之地。

一、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词例举

黑龙江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属于东北三省,为我国的东北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与俄罗斯民族、朝鲜族等民族毗邻的关系,其使用的语言逐渐形成了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特点。针对于黑龙江方言当中所有的构词词缀,有些方面与通行的北京话有着共性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其构词结构和语义范围从宏观方面一致,但从微观洞悉显然有极大的差别。黑龙江双音谓词就是其中差别之一。

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词通常是指附带“乎”、“拉”、“挺”、“道”语句中的后缀双音谓词。

(1)“х 道”。黑龙江方言中,“х 道”双音谓语词有很多。如,

“数道”:狠狠地训斥——“你数道孩子干啥,他啥也不知道。”

“妖道”则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刁蛮,不讲道理——“听说他媳妇挺妖道的,他在家肯定受不少气。”二是指打扮过度——“你每天打扮的妖道的,到底要干啥?”

“歪道”:不近情理,不讲道理——“这人太歪道,谁跟他也说不清。”

“磨道”:反复叙说引起他人厌烦之意——“我不愿意回家,回家他就跟我磨道个没完。”

“筋道”则有多个含义,一是指面和得好有弹性——“今天的面和得可真筋道。”二是指食物有嚼头——“抻面吃到嘴里可真筋道。”三是指身体结实,老年人精神好——“别看他岁数大,可越活越筋道了。”四是指指雨不大不小连绵不断——“这雨下的可真筋道,断断续续都两天了。”

像这样的词语还很多,“嗔道”“怪道”“说道”“问道”“损道”“正道”“忙道”“艮道”“狠道”“恶道”“鬼道”“训道”“老道”“盘道”“溜道”。

(2)“х 乎”。“乎”指犹豫不决。例:“和大家讨论以后,争论的结果倒让我有点儿‘乎’了。”“乎”指疏忽。例:“这事我不知道提醒你多少遍,每一次你都‘乎’了。”与“乎”相组成的词语也有独特的语义解释。

“近乎”:关系非常好——“我们从小长到大,十几年了我们在一起太‘近乎’了。”

“胖乎”:很胖——“咱们隔壁的小孩吃得多,长得挺‘胖乎’的。”

“悬乎”:离奇、奇怪——“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到底该不该做这件事呢?在我想有点‘悬乎’。”

“邪乎”:捉摸不定——“这件事情不能做,有点‘邪乎’。”

“晕乎”:头脑发昏——“你别来回转悠了,转悠的我直晕乎。”

“面乎”:形容性格或者东西柔软——“今年土豆可真好,吃着可真面乎。”

“掺乎”:混在一起——“这个事你能不能别瞎掺乎。”

像这样的词语还很多,如“喧乎”——舒服有弹性。“喇乎”——疏忽大意。“温乎”——不热不冷。“狼乎”—— 狼吞虎咽。“行乎”——含糊。“黏乎”——关系密切。“忙乎”——非常忙碌。“朝乎”——找人见见。“拥乎”——因为。“贴乎”——挨近。“茄乎”——欺负、挖苦、讽刺。“咋乎”——大声喧哗、吵闹等等。

(3)“х 拉”。关于“拉”也有很多语义,其读音也有差别,有“la”、“le”两种。黑龙江方言当中双音谓词后缀“拉”, 在读音上属于轻声音节,慢声拍。语义上我们同样举出实例供参考。

“皮拉”:身体健壮——“嘿,你小子还看不出挺‘皮拉’的。”

“粗拉”:粗糙不堪——“这种家具摆在家里多么不好看啊!做工挺‘粗拉’。”

“刻拉”:节俭——“这种女人好养,你看她平时挺‘刻拉’就知道。”

“壳拉”:累了、饿了——“你需要帮一下忙,看样子他已经累‘壳拉’了。”

“划拉”:扫地、打扫卫生——“很多天给地下都很脏了,你去‘划拉’一下。”

“扒拉”:快炒——“青菜只要放锅里扒拉两下就可以出锅了。”

“爬拉”:频频拨饭菜入口——“听到他们要走,我赶紧爬拉两口就去追他们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胡拉”“ 拉”“提拉”“拐拉”“撇拉”“扑拉”“骚拉”“拨拉”“刮拉”等等。

(4)“х 嗒”。如,

“耸嗒”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肩膀向上抖动——“看到他家出事,你怎么能一耸嗒肩膀就走了?”二是指推拉致使站不稳——“我没真打她,只是耸嗒他几下,吓唬吓唬他。”

“掴嗒”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磕打——“外面下雨了,我先拿条帚掴嗒一下鞋。”二是指打、教训——“这孩子太不听话,被他爸掴嗒了一顿。”

“倔嗒”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人生气——“你有能耐跟我倔嗒,怎么不敢去找他算账去。”二是形容身体扭动——“这马受惊了,一倔嗒跑了。”

“呲嗒”:训斥——“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非得让人呲嗒你才好受。”

“悠嗒”:有两个含义,一是某些东西在悬在空中不断摆动——“你看着点,衣服挂在外面别被风吹悠嗒掉了。”二是事情搁置未决——“这事不急着解决,先悠嗒一阵再说吧。”诸如此类的还有:“抻嗒”“拽嗒”“忽嗒”“拧嗒”“蹿嗒”“嘎嗒”“抹嗒”“踢嗒”“甩嗒”“点嗒”“颠嗒”“拐嗒”“掂嗒”等。

(5)“х 咕”。如,

“计咕”:小声音的争吵——“你们俩在这一个劲叽咕啥。”

“强咕”:争辩、强辩——“你跟我在这强咕有什么用,我也解决不了。”

“捏咕”:有四个含义,一是指撮合——“这俩人挺合适,咱们琢磨琢磨怎么能把俩捏咕到一块去。”二是指摆布——“他人太老实,人家想怎么捏咕就怎么捏咕。”三是指用手指捏——“刚才你为啥用手捏咕我一下?”四是指编造——“我要不去解释,他们不定给我捏咕个什么罪名呢!”

“挤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挤眼睛——“你看,他一个劲朝我挤咕眼睛,什么意思?”二是指挤——“你慢点弄,别把水挤咕到外面去。”

诸如此类的还有:“踩咕”“瘪咕”“扎咕”“旮咕”“委咕”“毛咕”“打咕”“塞咕”等。

二、黑龙江双音谓词语用功能阐述

词作为语言中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清晰地表达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一般的词语属于凝固的、静态的语言单位,针对于不同场景,一旦静态词语进入到说话人所说的语言当中,其静态状态就会被打破,而呈现出被激活的特性,达到与之相反动态效果,这就是词的作用。语言文字描述最常用、最基本的做法是对语法知识进行文字描述,其他表示法通常也都要结合文字描述法,反映了词的语法功能的类别,它以某种语言的全部词作为划分对象。再如对副词语法特点的文字描述。一是都只作状语、二是副词附着性、三是起关联性作用,可以独用、可以合用。针对黑龙江地方方言双音谓词则包含了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谓词全部概念。我们知道在谓词逻辑中,原子命题分解成个体词和谓词。个体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客体,它可以是具体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们总结出谓词的概念,那就是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词的性质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词。黑龙江双音谓词所起的作用其实也是如此。熟悉东北的人都知道,东北男人性格豪爽,在外观气质上与山东大汉颇为相似;而在思想内涵上与湖南人有些趋同。东北女人性格温柔、贤惠体贴,素有勤劳持家、勇敢善良的美誉。都说东北男人是火、东北女人是水,水与火要达到和谐统一必须依靠相互的沟通才能完成,而沟通的方式无疑是要用语言来进行的。作为黑龙江独有的方言、独有的双音谓词,能够将粗犷与温柔语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作为后缀双音谓词能够起到将语言硬性或隐形的东西表露无遗。很多语言学家通过对历史发展、人性性格去研究,发现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信息,而且语言更是内心情绪的表达。而拘于语言的区域性或者局限性,内心情绪表达并不能够完全通过主语、谓语、宾语三者结合做出最恰当的安排,由此可能产生表达不清、亲密程度不够、夸张高度有落差等问题,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在语言特质上就加入了包含语气、情绪、思想交流等信息的谓词后缀。我们从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发展的过程就能清晰地明白这点。

也有语言学家对于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做出深刻的探究。有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将方言地域与方言进行了密切的联系,人文历史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纵观历史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历史当中演变和发展的。在所有文化当中都包含有历史的特征。每一个历史的变迁都形成独特的文化个性,由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得文化和历史两者不可分,历史中包含着文化、文化中包含的历史这毫无疑问。东北文化,也称作关东文化,细分下去有关内关外分别。我们说到文化的时候,不免谈到精神,所以精神文化、文化精神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东北文化、东北精神文化、东北文化精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黑龙江方言依托于东北文化、东北精神文化、东北文化精神内在的核心,与历史、与文化相生相长,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词语用功能就是为了传递历史和文化。同样,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语也体现出黑龙江人在长期发展、生产、生活当中,把语言“乎”“拉”当做发展、生产、生活有效的工具来传播人们心中的快乐、心中的情绪。黑龙江双音谓词简单、明了,使得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便捷通畅。无论是“道”“乎”“拉”“嗒”“咕”或者“训道”“妖道”“温乎”“狼乎”“黏乎”“忙乎”“掺乎”“爬拉”“扑拉”“拨拉”“扒拉”“磕嗒”“呲嗒”,还是“挤咕”“计咕”,都能将语言的“复杂性动因”清晰表露无遗。

语言作为一种简单的沟通工具,能够表达出人们思想的复杂性。而复杂性的体现仅仅用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结构无法全面表述,还需通过我们熟知的偏正结构——修饰语+中心语、动宾结构——动语+宾语,辅助谓词表达,方有可能更加明确其他意义。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而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土地资源的不断变化,也是使得黑龙江双音谓词获得长期保留和传承的可能。

[1]聂志平,赵树全.东北方言中的熟语(之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

[2]赵树权.东北方言熟语拾零[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3]聂志平,李雪.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三)[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4]曹莉萍.浅析满语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4).

[5]周殿龙.东北方言词音义数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8(1).

猜你喜欢
双音谓词黑龙江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Write a caption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黑龙江弃风博弈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