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与人文关怀探析

2015-08-15 00:51中共望谟县委党校贵州望谟55300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5
江西建材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关怀建筑设计人文

■刘 鹏,刘 奇 ■.中共望谟县委党校,贵州 望谟 55300;.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5

当今是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作为传统建筑的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在继承传统优点的同时应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根据读者阅读习惯、资料获取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与关爱,并且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背景、年龄的人群,设计出舒适、宁静富有人文情怀的阅读、学习环境。

1 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联系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多称之为“藏书楼”或称之为观、阁、院等,例如浙江宁波天一阁、五桂楼;北京圆明园内的文渊阁;杭州文澜阁等等,这些藏书楼大都是封闭式建筑。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是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开端。古代的藏书楼从选址开始就非常讲究,十分注重周围的景色、生态环境及历史遗迹文化等要素。通过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绿树奇花的掩映,楼房的精雕细刻、雕梁画栋中深藏着教化、感化等催人上进,心情平和的情怀。特别是寓意深远的匾额、字画等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在封建社会,藏书楼被少数统治所垄断,所收藏的文献,仅供少部分人使用,很少被外界的世人使用,基本都处于封闭的状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书籍开始了走入寻常百姓家,到明清时,才有藏书家提出了“藏书公开,藏书开放”,即允许外人来看的主张。

现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便捷的交往及娱乐方式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图书馆建筑设计也应随着图书馆内涵的不断演变而深化改变,服务的外延也应不断的拓展。当代图书馆正经历着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全球化的一个演变过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冲击,人们对图书阅读、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及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为人类利用、为人类存在”的人文理念仍扎根在图书馆灵魂的最深处。

古今中外那些有名的图书馆最终都成为了不同城市的文化核心标志。这不仅仅是建筑质量好,设计风格与当时融为一体,最为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文化元素与人文情怀。一个图书馆,若没有文化的融入,则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正如贝律铭所讲:“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凝固,可它的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2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从内到外都要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思想。让进入图书馆的每一个读者都能够感触、品位到图书馆的人文气息。读者及游客在欣赏建筑物本身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建筑散发出来的亲和力、文化内涵及人文关怀。图书馆建筑除去本身的及周围环境的优美外,人性化设计的魅力更能使人印象深刻,彰显图书馆及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读者”。现代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藏书、外借、阅览模式,逐步实现开架式借阅模式,人与图书应充分接触。随着全开架借阅的普及,三统一的设计已成了新建图书馆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统一层高(4.5M)、统一柱网(7.5M×7.5M)、统一荷载(500KG/M2)。这既满足了当前的需要,也为以后发展预留了空间。在建设设计方面施工方也更为方便、结构也更为合理;读者也有整洁的美感。建筑色彩也是建筑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色彩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的精神与情绪,不同的色彩对人产生的刺激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冷色调让人安静,暖色调使人产生激情。青色、绿色的环境中,可使人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情绪。但是读者众多,色彩喜好也各不相同,若有条件应用书柜分割空间,增加不同色彩,不同照明的角落,满足读者需要的同时,也让读者有了亲近、自由的选择。图书馆的书柜、书桌等用具也应精心设计与布局,不仅要美观实用,而且要满足读者的功能性需要。书架在图书馆中用量最大,应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借阅使用情况,选择不同高度、式样、颜色的书柜,方便读者查阅使用。

3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多功能趋势

现代图书馆已不再是满足人们学习、阅读的地方,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等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建筑设计更多的体现出的功能性的特点,除正常的阅览室外,展览室、影音室、学术区、休闲饮料区等区域也是图书馆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应能满足大中型的会展活动。简餐区、咖啡饮料区提供了读者自由的交流场所,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空间中的障碍物,满足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使用,便利读者快速出入,减少行走噪声及影响,让图书馆内部空间更为简洁。

随着网络的普及,习惯网络阅读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查询网络文献所需要的设备、网线、电源以及声光环境的管理等,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尽量开通无线网络业务,为携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读者提供方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自动化也在悄然推进中,消防自动化、安全监控自动化、智能馆舍自动化的运用,使得照明、空调、监控、配电等等都进行了自动模式。自动化的门禁系统,减轻了馆员工作的压力,少数读者有不轨的盗书行为时,便会发出警报声,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自动化的使用,也使得工勤人员相应的减少,进而减少了图书馆相应的开支。从国外图书馆来看,高科技、动态化、人性化、灵活性已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图书馆一般是当地文化最为集中、活跃的地方之一,开展相关人文教育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及场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活动。例如,举办形式多样的研讨讲座、读者沙龙,邀请知名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让读者了解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增强互动与友谊,对一些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开展书评、影评、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举办书画、音乐、戏剧等鉴赏性讲座,使读者尽可能多的接受文艺熏陶,以提高欣赏水平。举办网络数据库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已经开通的电子资源,更好的利用现有电子资源。图书馆多样化的人文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使得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融入读者的心中。

4 图书馆建筑设计与外部的协调互动

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要内部设计功能齐全、预留发展空间,更应有个富有文化内涵以及城市特色的外型。图书馆建筑周围的绿化、荷塘、喷泉、小品以及名言警句、书画等都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身心愉悦。建筑设计之初就应注意周围的环境,并与之协调,形成内外兼修的和谐美,不能仅仅追求建筑物的标新立异,而忽视了整体的协调之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给读者营造一个室外休息、活动、放松、交流的场所,陶冶读者心境,尽情享受自然,享受绿色,解除疲劳,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

5 图书馆馆员的人文服务

图书馆提供一流的服务,就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仅仅有一流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还是不够的。图书馆的管理也要“以人为本”,这既包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包括对读者的管理。加强对馆员人文素养的宣传,使馆员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为读者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与环境是每个馆员的应尽的责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图书馆的工作与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它不仅仅能实现人的价值与需要,还创造出和谐、健康的社会人文大环境。

综上所述,一个蕴含人文情怀的图书馆建筑会给人一种恬静、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图书馆建筑的职责就是创造出一种优美、怡人的空间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在这个空间内尽情地享受知识的甘露。只有这样的图书馆建筑才是真正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的建筑。

[1]熊跃进.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J].图书馆,2007(1).

[2]任燕燕.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

[3]陈静.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关怀建筑设计人文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建筑设计的困惑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