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农村初中生迈进课外阅读的殿堂

2015-08-19 17:17刘文东郑模亮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手抄报课外书课外阅读

刘文东+郑模亮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大门。

㈠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根据学生崇尚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教师时时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钱钟书、巴金、华罗庚、高尔基、爱因斯坦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㈡以身作则。课外时间,语文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一起研读现代美文。相信会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样读课外书的,并带给学生肯定的启示:阅读是非常有趣有义的。这犹如良好的催化剂,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必将令其终生受益。

㈢好书引读。初中学生的爱好是很明显的,教师应按“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学生喜欢读的作品让他们阅读,学生自己喜欢的极易被吸引,就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阅读活动。只有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学生读书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

二、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引导学生读好书。

㈠讲。语文课前坚持每天3—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报一新闻,或说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献一对联,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如果持之以恒,你会欣喜的发现,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的境界。

㈡办。组织学生开展自办手抄报活动。手抄报内容广泛,包括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何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美观呢?这不单纯是技巧问题,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阅读视野、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广阔天地。

㈢赛。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教师可利用各种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手抄报创作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以“体验文字魅力,享受办报乐趣”为宗旨,以快乐阅读、自由创作为理念,为学生们提供展示了文字、书写、美术才华的舞台,定将陪伴着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学习时光。

三、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就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让“许多花”来“酿蜜”。

㈠家长要配合。教师要通过家校通平台,向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家长讲解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建议他们给孩子的礼物以课外书为主。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会改变认识的,自然会有家长从外地给孩子寄课外书回来的。

㈡要建立班级图书角。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乡村学校班级图书角建设基本上就是个口号,有的有书架无图书,很多村校是既无书架也无图书。最大困难就是图书的来源,要不断的更换图书使不少教师束手无策,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班上无书可读的现状。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教师要激发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班级读书角的作用有多大,依靠学生的力量和智慧一起共建班级图书角。

只要解决了“书”的问题,学生在家有“书”读,在学校有“书”读,“课外阅读”就能在广大农村学校很好地开展,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乡村学校的学生就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我读书,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

刘文东,郑模亮,教师,现居重庆万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抄报课外书课外阅读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