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伪君子》

2015-08-19 17:19方建儿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达尔

“上帝算不了回事,一件坏事只是被人嚷嚷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才成其为坏事。”

——伪君子,达尔丢夫

有些人天生虚伪在骨子里。他们习惯在表面上摆好,装得楚楚可怜,博人同情,实际上却用极深的城府在背地里耍心机,在无声中致他人于险地。这就是伪君子。但世上的“伪君子”不只有达尔丢夫一个人,他是一个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所有虚伪者的集合体。他们的最终目的都一样:利益。像莫里哀《伪君子》中的达尔丢夫,表面上是虔诚的教徒,暗中却觊觎着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

本文是在“三一律”(剧本里的地点一致,时间一致,动作一致)指导下发展的,但莫里哀并没有受此束缚。他将作为中心人物的达尔丢夫从第三幕才推上场。莫里哀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将达尔丢夫罩起来,在前两幕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充足了铺垫。一个内心虚伪的人可以麻痹他人,引起一场又一场的家庭纠纷。伪君子作为社会毒瘤,对他人的伤害深入骨髓,可以侵蚀一个人的思想。奥尔贡就是这股邪恶的牺牲品。从他的赞颂的双唇中流露出来的字句实实在在的是对伪善的一种尖锐讽刺——从观众看来。这种侧面讽刺不同与陶丽娜,达米斯的直接指责。一种是可以直接灌输到观众耳朵里的,一种还需要对其琢磨以探讨出更深的罪恶。狠叙述与狂标题来表示谴责的方式,显然无法在喜剧中获得喝彩声。而奥尔贡的言行,在前两幕中其实就是对达尔丢夫伪君子危害的最透彻的映射。而伪君子的真正的自白,也缺少所谓的喜剧色彩,于是作者把它安排到最后一幕中,再戳穿其丑恶嘴脸。

结合现实,我们往往对扇了自己一巴掌的人立马表现出愤怒,并施以报复。但对把我们的精神扭曲的人却常常疑虑着要不要公示那种伤害。人的自尊不允许其蒙羞来公示自己的愚蠢,于是,奥尔贡自欺地隐藏起了“奥尔贡是个伪君子”的事实。他宁愿与家人反目成仇,宁愿训骂妻儿疯狂与无知,而不愿意承认达尔丢夫的邪恶阴谋来使自己恐慌。可达尔丢夫作为一个戏剧人物,必将暴露出其的伪善面。莫里哀全文通过奥尔贡不知不觉中坠其陷阱,受到极为侮辱的欺骗,来证明达尔丢夫是个口密腹剑的伪君子。

作者借用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言行反照的对比手法来丰满达尔丢夫的可被唾弃和痛扁的形象。在达尔丢夫的言行中有一个突出特点——脱口不离上帝。在文中,达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这个特点使他的虚伪本质更具有隐蔽性,可以淋漓尽致地施展阴险、狡诈的伎俩来迷惑奥尔贡。

达尔丢夫的虚伪手段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最重要的是先骗取猎物的信任。达尔丢夫的矫揉造作,长篇大论,都不差地投中奥尔贡的胃口。他假惺惺地利用上帝的福祉与宽恕讨要来奥尔贡性命攸关的文件箱的保管权。这个弱点缔结了两人所谓的“深厚友谊”。也为达尔丢夫的密谋奠实了基石,预定了逃脱借口。这个秘密像份免死令,足以摆脱他的诡计露馅后的危险境地。然后,他只需静静等待奥尔贡将女儿嫁给他,攀上关系。也许骗婚不是他的意图所在,但可以从欧米尔和陶丽娜身上揩点油,让色迷迷的眼睛和双手有所放置,达尔丢夫还是十分乐意接受的。他不需要担心奥尔贡会识破他的贪色的心眼。因为奥尔贡愚笨的脑子放话了:“我要他们看见你时时刻刻和我的太太在一起。”多么好的金科玉律啊!达尔丢夫不再畏惧他人的告状,因为那样只会燃起奥尔贡的怒火。像达米斯,奥尔贡的正统继承人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所有应得的财产将被转到达尔丢夫门下,父子反目成仇。而达尔丢夫的最终目的也顺利达到了,他占有奥尔贡的全部家产。

裸露。极端。夸张。

我们可以把以上当作是一个悲剧的完结。可创新的莫里哀先生却运用最后一幕出奇制胜,将观众对伪君子的鞭笞与厌恶做了总结性的陈词。莫里哀曾指出:“喜剧的责任既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

当达尔丢夫的伪装已经彻底被揭穿后,他便露出凶残的本相,忘恩负义地要将奥尔贡一家至于死地。可拼搭的面具总会被人撕破,露出血淋淋的丑恶面目。“在一位痛恨奸诈、光明照透人民肺腑的、不为任何阴谋狡计所蒙蔽的王爷之下”,坏人最终得到了惩治。突转的结局像个童话,虽然不像现实,但也正是所有观众所渴望的。否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放哪里去呢?

方建儿,教师,现居浙江慈溪。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里哀伪君子达尔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赢得生前身后名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如 果
兰中“伪君子”
罗尔德·达尔的《吹梦巨人》
国内外莫里哀研究初探
伪君子
钟摆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