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2015-08-19 17:20武海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赏析散文阅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增加积累,更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和鉴赏,并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得到净化。而本文对散文审美性阅读进行探讨,旨在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概念和本质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要重视对精神方面的提升,不但要完成基本的阅读教学任务,更是要让学生的心理受到熏陶,要引导学生在鉴赏散文的过程中智力与心理共同提升。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心理的提升,侧重于散文的内在美和精神美。

二、在接受美学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接受美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理念,其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品鉴才是完整的作品,否则只能算是半成品。接受美学提出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我的意识,要在文章的“空白处”与作者进行思维上的交流,同时衍生出第二文本。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才能达到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我不是个好儿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在脑海中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此时,教师需要学生进一步去感悟文章、鉴赏文章,要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悟,同时与作者进行思维上的交流。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是个好儿子,同时也让学生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列举生活中琐事的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仿佛立足于作者描绘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去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此时,学生仿佛看到了那时的作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沉重与伤感。

在学生鉴赏与分析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去理解和赏析。部分学生反复揣摩文中这样一句话:“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结合全文,学生认识到作者前后思想的矛盾,以此领悟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悔恨,由此才生出自己不是个好儿子的想法。

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结合个人的见解进行分析,以此产生第二文本,帮助学生更好的赏析整篇文章。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学生才能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陶冶自身的心灵,使学生的智力与情感因素同时得以提升,达到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品位散文的“美”

散文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始终在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散文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重要性并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散文自身拥有内涵美。

首先,散文具有自由美,形散而神不散就有力体现了散文的这一大特点。具体地说,散文的形式是自由的,它不受到其他文体的限制,在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都给予作者足够的自由。其次,散文具有内在的精神美。从表面来看,作者通过散文描写细致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琐事,但其内在却蕴含着充分的情感。散文的作者不局限于描写景色、人物或者故事,而是将内在的情感与精神寄托于此,让散文充满了值得深究的内在美。

在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看破散文的表面,要对散文具有的“美”进行鉴赏,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审美性教学的目的。以《都江堰》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中丰富的语言和词汇以及精美的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去探析文章深层次的美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风景的描写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要在作者看似随意的描写中领悟作者的思想。学生在深层次的鉴赏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去赏析都江堰的美,同时形成相应的思想与情感。基于此,学生的情感和意识就能够得到梳理,就能够达到审美性教学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提升

教师要开展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散文的结构、内容和情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

例如,在《荷塘风起》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探究文章的结构美和内在美,要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个人的角度提出见解,就能够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让小组成员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全面的分析和鉴赏文章,最终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全面的熏陶。

武海彬,教师,现居山东邹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析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步辇图赏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