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2015-08-19 17:23袁清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尤显重要。亦步亦趋的教学生习作,不免有些蹒跚欲跌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授之以渔”有利终身,“授之以鱼”无益未来。

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初学作文的学生首先要摆脱作文难的思想,建立作文易的理念,使之产生写作兴趣,以“我笔写我心”。

一、树立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什么是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这些都是要在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体会、养成的。如果一开始就跟学生讲述太多作文方面的理论、技法,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可能写那么好的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其实浅化入门的方法有很多,对刚刚学习写作的学生,我从不讲习作文知识,更不提作文要求,而是让他们模仿优秀范文来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已学的课文或文章来引导学生写作。例如我教学了现代文阅读篇目《桂林山水》,我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乡什么地方美、什么地方绿、什么地方道路曲折、什么地方花香四溢……同时,教学中我们还进行师生换位思考,学生也为我选景,让我观察、描写,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坚定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对比作文,集思广益

教学中,我先选定范文或自己写下水作文,然后与学生讨论范文的好坏,哪怕是教材中的经典也要和学生说说缺点在哪里,该如何修改。例如,我教学了《西湖的绿》,我让学生进行改写,学生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但我并没有简单地否认其观点,而是和他们分析这样写是否妥当。通过分析讨论,很多有个性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就凸显出来了,尽管行文稚嫩,甚至还有瑕疵,但人人参与、人人动脑、人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作文风气蔚然成风,像火花一样不停地闪烁。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范读自己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飞得高

作文要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要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便使文章神采飞扬了。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说:“想象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说得融为一体,团成一件新鲜事罢了。”由此可见,现象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以细心观察为前提的一种再现和再创造的,他往往提炼和勾画出理想的、奇特的人物、情景和事情。想象貌似超脱的现实,实则源于现实,正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绝不同于人,却又处处与人相通、相似。例如,在一次描写校园景色的作文课中,学生相互设喻,互不服气,竟把校园的绿化带做了几十种比喻,然后重新筛选,评评哪些最好。在这次作文课中学生的思想如繁华,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四、积累素材,培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带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教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必须探索的一门学问。

袁清华,教师,现居湖北武汉。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春色几许(简谱)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