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连成一座桥

2015-08-19 17:23钟昌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变色龙语句景物

本文结合具体的课文学习实例,着重从“怎么写的”“借鉴什么”两个方面,谈谈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

一、学习优美的语言,靓化作文语言

在课文学习中,可以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反复体味,并学会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作了细致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从触觉、嗅觉、味觉、听觉中哪些角度写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如何选取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词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中的哪些修辞手法,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能够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有什么妙处,从景色的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中春天的景物,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仿词、仿句练习。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在自己的训练中就能有这样的语句:“微微的吹拂着,小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春天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在这里,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学会选材立意,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习《一双手》时,目标定位在以小见大的写法上,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出其中的人物精神境界。学习中,找出文中描写手的精彩语句,体会手的特点,从而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的同时,联系作文写作时,作文选材中大而空的缺点,启发学生从小题材着手,不贪大,不空谈,言之有物,注重细节描写。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   的手”为题练习片段写作,选取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可以写老师,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同学,也可以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陌生人,虽然篇幅可以短小,但要人物鲜活,形象鲜明,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切口的作文片段训练,积少成多,坚持下去,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定能双丰收。我想,如其参考课外的所谓范文写作,不如深挖课文,找到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契合点,注意课内外的延伸,这样就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读者的好文章。

三、创造性使用课文,拓展写作训练

续写是一种想象作文,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作文能力。在学习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后,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在文章中要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象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的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多种能力。

编写课本剧,是对课文的内容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学习了《变色龙》后,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变色龙” 的形象有了深入的把握,课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街道,学生根据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编写了《变色龙》的课本剧,重新编写了人物台词,既忠实于课文,又有自己的创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写作剧本的乐趣。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写出了现实版的《变色龙新传》。

扩写,为课文注入了新的活力,融进了生活激情。在学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把凝练的诗句扩写成优美的图画,体会诗句的美。“天街小雨润如酥”巧用比喻,描绘了初春一场小雨,把冻得硬梆梆的京都街土滋润得酥软酥软,描绘了清新宜人的初春之景。“草色遥看近却无”近看是鹅黄嫩绿的草芽儿探头探脑地从土里钻出来,因为鹅黄芽儿颜色尚浅,所以远看是一片嫩绿的风景。把作品中的抽象化为生活中的形象,激发自己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兴趣。

钟昌馨,教师,现居江苏赣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色龙语句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神奇变色龙
重点:语句衔接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景物描写要准确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