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照亮写作

2015-08-19 17:55文照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貌事例典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在农村教育战线上不知不觉中已然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从事语文教学也有十来年了,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新理念的学习、实践。有不少语文老师发出感慨: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教了,尤其是作文课,每当老师布置学生写作文时,都会听到一片哀叹声。即使教师写作前有作文指导,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在老师的威逼下交了作文,也是一些参差不齐,内容空洞的文章。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通过阅读能使学生的视野和感知世界的途径日趋广阔,有了“活水”,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阅读可分为粗读与精读,粗读可以让我们更多更快地增加我们的知识容量,丰富我们的视野。而精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经典文章,可以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从中汲取学生写作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一、在阅读中学会选材

学生在写作时,总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在他们的身边发生了很多的事,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材料。比如在阅读《故乡》一课时,引导学生概括少年闰土讲述了哪几件事?学生归纳: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师问:通过这几件事,写出了怎样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写出了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形象。师:从课文的“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中可以知道还有其他事,为什么只写这几件事呢?作者就是选择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文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武松就是通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松岭”来体现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侠义之士的形象,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哪些事例是典型事例,哪些事例不典型,慢慢地学生对怎样选择典型事例有了比较深的认识。

二、在阅读中学会细节描写

许多同学在作文时,写的一些事件内容空洞、干瘪。如表现人物的品质时,只是反复强调他勤劳、坚强、精明等,但在文中又没有具体的语句来体现,写人物外貌则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化的特征,写一件事的过程要么寥寥几笔概括,要么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让学生写的内容丰富呢?其实,这些都可以从阅读中去汲取精髓。如在阅读《孔乙己》这课时,对孔乙己作了这样的描写:“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文字不难看出他生活贫困、受人欺凌、好吃懒做,极具个性。在阅读《背影》这课时,引导学生注意父亲的语言,如“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就深切地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阅读《羚羊木雕》去体会文中的对话,可感受到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一件事过程的描述,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鲁迅《故乡》中的雪地捕鸟那段,文章通过“扫、支、撒、拉、罩”这一系列动词完整地表现了捕鸟的全过程;又体现了少年闰土的精明能干,通过阅读去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有所取舍来丰富文章内容。

三、在阅读中学会仿写

“模仿”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文章素材进行“仿写”,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仿写”可从我们熟悉的容易掌握的“仿语言(句子)”、“仿描写方法”、“仿结构布局”等方面入手。1、语言模仿:仿辞、仿形。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景物。2、仿描写方法:在《故乡》一文中作者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不但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行为、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典型事例揭示少年闰土的内在特点: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那么我们笔下的人物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之外,还要通过典型事件去揭示他的内在特点。3、仿句子的结构:《看云识天气》一文第一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像……,像……,有时……。”这一句式写出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句式选择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景物仿写一两个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文章是一床丰富的石油宝藏,用好“仿写”这一钻井,能钻出“学生写作”所需要的石油,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照波,教师,现居湖南宜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貌事例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