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2015-08-19 17:58闫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画像习作作文

一提到作文教学,好多老师都感到头痛。明明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学生几句话就把事情起因经过描述完了,看着短短几行字没思想内容的文章,问其原因,总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没话可说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作文指导。

一、提前布置,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充分搜索、发现素材

古人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否则就做不好。写作文也是这样,有准备,就不费难,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由于学生刚刚跨入三年级,也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孩子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在教学《我的自画像》时,我们提前让孩子在家里照着镜子为自己画像,看谁画得像。还要找一找自己的特点,可以请家长来评价你画得像不像,如果你觉得对特点找得不准,你还可以请家长说出你的一、二个特点来。(长相、特长、爱好……)孩子们对此十分感兴趣。上课时,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画像,还积极评价他人的画像,说的欲望也更强烈。自然,落在笔上也就水到渠成。从孩子写的作文来看,通过提前画像,的确让孩子在画像中找到了自己的特点,写作时有话可写了。

二、强化观察,让学生从生活积累中体验、寻找素材

习作来源于生活,平时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觉得有内容写,易于表达真情实感。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写作的的空间就有多广。因此作文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如习作四是写一处秋景。孩子们对于秋天的景象认识只能是原来存在脑中的约定俗成的印象,却往往忽略了对具体景物的观察。于是在写作前我就渗透一些习作的要求,然后又领着全班学生来到了我们校园后的十一区的小公园进行游玩、参观。边游玩边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醒孩子注意观察秋天景物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可以是多感官的去观察感受,还可以展开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间、师生间放松的边游玩观察边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因此,写作时学生写作的兴趣非常高,写出的作文也有话可说。

三、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注意通过作前丰富的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学会怎样从现实的生活进入写作状态,并且通过多次的重复训练、诱导,使学生自然形成从生活到思维再到写作的转换,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动者。教师要创造契机,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有自然的真实的情感流露,有真切的灵性的语言流淌。如本次四年组组织的护蛋体验活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字里行间洋溢着情感体验的兴奋与收获。就是那些平时默默无语对写作文畏难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经过升华的生命是快乐的,经过体验的生命是坚强的。学生在体验之后,真切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交流,表扬、肯定。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四、加强课外小练笔,坦露真情,使孩子们学会表达

作文是心灵的表达,是生活的感悟,是观察的发现,是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小学生的习作应当是儿童生命本真和情趣的流淌涌动。课外小练笔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最好的舞台。小练笔不易过多,一周一次练笔就行,每一次学生的小练笔教师都要及时认真去评,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肯练,乐写。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练笔渐渐由一两句变成三五句、上百字……但也有没内容可写的时候,这时,我并不强求,我只是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最真实的生活,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及时讲评。这不但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锻炼意志,培养恒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贵在真实,源于生活。作为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同时,还应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

闫红,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像习作作文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潜行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