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5-08-19 03:36何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目标探究课堂

编者推荐辞:何谓高效课堂?一般认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即在课堂45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湖南安仁县课改办主任何文先生在他的文章里介绍了抓实五大任务(抓实学习目标、抓实课堂流程、抓实合作学习、抓实探究学习、抓实媒体运用),便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今天,我们把该文介绍给读者朋友,以供朋友们在教学时参考。

湖南省安仁县自2011年实施区域整体推进课改以来,探索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课堂不实的问题,从“教学开放展示日活动”、“教研训实一体化活动”、“百课大赛活动”、“课改专项督查活动”、“推门听课研课活动”来看,要把课堂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应该做好下面“五抓”。

一、抓实学习目标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法以来,习惯称“教学目标”,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应该称“学习目标”,那么,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无区别呢?

备课中设计学习目标的时候,你思考过下列问题吗?

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是教学目的?还是学习目的?目的与目标有什么区别?是单一目标还是多元目标?是国家目标还是课堂目标?是三维目标还是四维目标?目标怎样书写?……老师上课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总共花多少时间,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比如:我听过一节六年级语文作文课《节日》,它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表达的:

教学目标:

1.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写下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

上述表达存在问题,我在评课时建议作如下修改:

1.“教学目标”建议改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彰显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目标彰显的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核心区别。

2.第一条目标中,前本句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后半句属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建议分成两条目标来写。

3.目标不具体。“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是哪些方法,要明确具体。“把节日写下来”是写成一篇文章还是一个片断,要符合课标要求。

修改之后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呈现。

学习目标:

1.从本单元课文中学习描写、烘托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

2.通过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

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我认为教师上课之前务必整体思考课标、教材、学生、目标等问题,作文课就不能上成阅读课,而我所听到的这节课既不像阅读课,也不像作文课。六年级的语文课标是怎么要求作文的呢?《课标》要求一学期写8篇以上,一篇文章400字以上,每篇文章都要求文从字顺。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学生写完后,教师批改的要求是“精批少改重讲评”。

我把课标→教材→教师→学生→目标五者统一起来思考,就是想告诉大家怎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三心”、“四定”、“五备”。“三心”就是精心设计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学习流程,精心设计导学案。“四定”就是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就是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方法。

再比如,我还听过一节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课,这节课的目标设计就写得好些,稍作改动如下:

教学目标:(建议改为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识与能力)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强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知识与能力)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建议把“发展”改为“培养”,把“策略”删掉)

二、抓实课堂流程

课堂流程要有模式,目前没有哪一位名师、名校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模式化就是千篇一律,不管那种模式都要突显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课堂目标的生成,有利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预习课、精读课、略读课,等等,应有不同的模式。不同个性的教师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提倡特色教师。不同的学科,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科学课,等等,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模式。不同的学段,如低年级学段、高年级学段、中年级学段,也应该有自己的模式。

安仁实施新课改以来,倡导如下模式:目标导航、预习反馈、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同时也要求老师们应根据不同学科、课型、学生合理恰当、灵活使用教学流程,杜绝教学流程程式化。

如前文提到的语文课《节日》的流程是: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写法指导、片断训练、成果展示、课堂小结;数学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流程是:回顾旧知,探索新知,课堂总结与检测。这两节课的流程比较实在。

三、抓实合作学习

(一)合作的前提

1.有难度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有难度,凭借一个人的力量不能完成的时候,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有争议的地方。在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答案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急于给出正确的结论,而要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不同见解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针对问题深入剖析,最终得出结论。

3.有发散性思维的地方。当教学中某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这时合作学习的效果比教师直接讲要好得多。

4.有拓展空间的地方。教学中一个问题学生解决后,需要通过延伸和有拓展空间的,可采用合作学习,使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进行碰撞,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实效。

(二)合作的步骤

合作分四步:分工与整合,讨论与自学。

谁分工?组长分工,怎样分工?明确记录人、评价人、提问人、展示人、质疑人、帮扶人等职责和任务。谁整合?组长整合。整合什么?整合问题,小问题,组内解决,大问题,班上展示。谁讨论?组员讨论,讨论要求:有序、有理、有声、有礼。谁自学?组员自学,狭义的自学,指自己学习,广义的自学,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也不等于自愿学习。

(三)合作中间,教师做好“调控者”和“指导者”

学生合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调控者”和“指导者”。

调控什么?调控纪律、氛围,以及不同状态的学生,如: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尤其是要调控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能偏离主题,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对抗与生成不能偏离学习目标,不能偏离文章内容所揭示的主题。如《愚公移山》的主题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但课堂上如果有学生提出:“愚公愚蠢,为了移山,死了自己,死了儿子,死了孙子,一家人死光光了还移什么山,更何况人能斗过地球吗?”学生的问题明显偏离了主题,这时老师不能夸他,而要调控引导学生不能偏离主题。

指导什么?指导如何分配角色,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如何分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四、抓实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接受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

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就无法领悟探究学习的“神”之所在,只会追求探究学习的“形”,甚至机械的生搬硬套。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完成从接受学习方式向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化,首要的是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换,要从被动聆听和接受中苏醒过来,还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学实效为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五、抓实媒体运用

安仁课改力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要充分运用堂堂网、教学终端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要么一项媒体都不用,一支粉笔讲到底,要么一节课媒体用到底,一个粉笔字也不写。

媒体是“助手”不能成为“主角”,如果媒体用得泛滥,就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由“人灌”变成“电灌”。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钢板、蜡纸、挂图、录音机、幻灯机,实物展示台、电视机、CD盘、DVD盘,不能视其为过时,该用的时候,照常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电脑、网络、堂堂网、教学终端、电子白板、云技术,它不是万能的,只是个辅助手段而已。

媒体的使用要用得恰当,为学习目标服务,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为创设情景服务,可以是重要视频,可以是动态演示。

媒体使用的时间,可以是半分钟,如窦桂梅讲《圆明园》只放了半分钟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其余都是指导学生交流、读、悟、写。也可以一节课只展示一个题目或一个要求,如国培计划中湖南省送培上门项目王寿山老师在安仁众成学校上的作文示范课《难忘的……》,屏幕上展示的就这几个字,其余时间全部引导学生交流、写作,有板书也写在黑板上。

媒体的背景要求淡雅,黑白分明,反对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如音乐、动画、花花绿绿的界面。

课改没有休止符,课改是进行曲。我们的课改要抓的事还很多,本文只想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五抓”,以期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何文,教师,现居湖南安仁。

猜你喜欢
目标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