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教学

2015-08-19 03:36富冬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塔原生态湘西

语文课究竟教什么?语文课四不像,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语文同仁们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这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亦是历史课,甚至是杂家在授课?

语文课除了文言语法、文学常识、阅读技巧等等知识技巧类的东西,还要传达给学生什么?面对中国式高考,语文教师的理想化教学模式遭遇冰雪,如何破冰,如何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初任语文教师喜欢在教案里写三条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无形中赋予了课堂太多的目的;但是,请莫忘初心,语文本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完美的解决,已属不易。

记得自己一次《兰亭集序》的授课,后半节一直在和学生讨论“死生亦大矣”,学生辩论激烈,兴致盎然;我也为自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组织得活跃而踌躇满志。但是,一位老教师的一句疑问让我呆若木鸡,随后如醍醐灌顶。他问“你这堂课想教什么,想让学生学什么?”是的,这节课,我上的不是语文,而是思品课。我忘记了语文的初衷,我忘记了《兰亭集序》语言的美妙,表现手法的高明。有时候“得鱼”是不能“忘筌”的,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教师永远切记的。

如果不再纠缠语文课的众多目标,“轻慢”节奏便可穿越课堂。2005年在杭州参加中语会组织的中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会议。记忆中,得第一名的老师,惜字如金,不瘟不火;学生活动也没有小组合作探究,更没有辩论演讲,而是约20分钟的安静自主学习。45分钟的课堂,岁月静好,宁静如水。

我在想,是怎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授课惜字如金,学情反馈“泼墨如水”。推究开去,预习反馈非常重要。老师只需做简单的预设引导,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前了解学生需要被启发的东西,教学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有幸听过余映潮先生的《木兰诗》,文学味十足的课堂设计,深入浅出的课堂机智,有条不紊的教学步骤,惜字如金的引导,文人儒雅的教态。返璞归真的课堂,涓涓细流,润生于无形。两节课云卷云舒,倏忽而去。他用诗化的语言教授诗歌,以声写静。听课者感受到诗歌教学的“慢”节奏、“轻”教学。他有几点做法,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朴实无华的语文教学。1、每节课只有几张白底黑字的PPT。2、归纳式教学。3、步步反馈,温故知新。4、舍得时间。“读”的时间和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时间。4、识字。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积累汉字。

另外,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文气起来,美育和语文是同心同德的,可以渗透到语言和文字两者之中。

以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为例,笔者用浪漫缠绵的笔触,语文老师也可以“美”字行教。“塑造美”,“毁掉美”,这两条线,将《边城》贯穿,化“美”入教,行云流水,完整授课。

沈从文在一个最偏僻,有各种罕见陋俗的湘西,在行伍中,却希冀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沈从文本想传达的是一种“优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想谈最纯的感情,“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所以在前半部分的小说三要素中一直在“塑造美”。

环境:1、湘西的宁静 2、风景的优美 3、湘水和沅水的钟灵毓秀4、民俗美 5、寻常百姓家的寻常事

人物:1、翠翠:善良、恬静、孝顺 2、爷爷:善良、热情、友爱、诚实、仗义 3、祖孙情 4、两个兄弟:人伦美—悌 5、百姓:自由、善良

情节:1、端午节的和美 2、捉鸭子的邂逅 3、老哥俩喝酒的温暖 4、祖孙的玩笑话 5、送鸭子提亲

文字美:1、真情实感 2、淡淡的忧伤 3、天然去雕饰

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当一切不巧合汇集到一起,最初的‘善良’也成了‘悲凉’。”后半部分,作者在刻意地毁掉这一切。

环境:1、社会大环境的动荡 2、湘西的偏僻落后 3、军队的残暴管制 4、民俗中的原始、野蛮、愚昧,封建宗法和买卖婚姻、迷信

人物:1、翠翠:青涩、不善表达、内向、女孩子的小性 2、两个兄弟:误会 3、爷爷:与孙女没有好好沟通,屈服了地方势力 4、百姓:看客、冷漠

情节:1、无数个不巧合,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2、凄美的爱情 3、无终的结局 4、宿命感: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而沈从文归根结底还是有“都市思想病”的,他泯灭不掉对故乡的痛和爱。所以,他把希冀寄托在小镇图腾一般地位的白塔上。白塔的坍塌象征湘西原始文明的结束,白塔重建象征纯美的人际关系的重造,民族道德的重塑。

璞玉无瑕,谈何雕琢,慢轻教学,美轮美奂。

富冬梅,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白塔原生态湘西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欢乐湘西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原生态静宁苹果
湘西 国画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