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童话的阅读与创作”单元教学设计2

2015-08-19 03:36夏淑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旭东小熊童话

本单元教学设计分为“我爱读童话”、“初识微童话”、“寻找童话眼”、“创作微童话”、“一同来赏析”等几大部分,由浅入深,带着儿童走入奇幻的微童话世界。

【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微童话的兴趣,加大微童话阅读量

2、了解微童话主要特征是“篇幅短+童话眼”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童话眼”

【教学准备】

1、教师需阅读大量优秀微童话,也可将部分优秀微童话作为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和家长。推荐书目:《谭旭东微童话》谭旭东著、《水晶靴子》冰波著、《住在树上的猫》王一梅著。

2、教学课件、印发课内讲到的优秀微童话作品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话来自哪

1、谈话激趣:在微信、微博盛行的微阅读时代,微童话是必然产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就认为“微童话只是比一般童话小一点,字数少一点,童话的内涵和营养并没有任何的流失”。

【设计意图及教学指导: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承上启下,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微童话的兴趣】

2、指导对比阅读谭旭东教授的微童话《小熊和小熊爸爸》的创作故事,用不同色的彩笔把微童话和生活素材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生活素材:一天晚上,谭教授的女儿做了一个小玩具,想给爸爸看。她推开爸爸的房门,发现爸爸正在认真地读书。他的女儿悄悄把门关好,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也拿起一本故事书,认真读起来。门边看到了这一切的妈妈开心地笑了。

微童话:晚餐后,小熊做了一个小玩具,想给熊爸爸看。他打开熊爸爸的门,发现他正在认真地读书。“哦,爸爸一定又想写故事啦。明天再给他看吧。”小熊悄悄把门关好,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也拿起一本故事书,认真读起来。他自言自语道:“我要多读书,像爸爸一样。”小熊不知道,熊妈妈在门边开心笑呢。

3、小组讨论交流:二者相同之处在哪?不同之处在哪?对你创作微童话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及教学指导: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微童话与生活素材间的同异,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和创作做铺垫】

二、认识“童话眼”

1、教师提示:许多小组都发现好玩有趣的童话想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是否只要将生活中的事照搬,再将主角换成动物就是一篇优秀的微童话呢?

2、学生围绕二者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及教学指导: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除发现微童话素材来源于生活外,还能更深刻去思考和发现微童话创作高于生活之处,为其后的微童话创作做铺垫】

3、教师小结:一篇优秀的微童话必须要有“童话眼”,这就如下围棋“做眼”才能盘活一样。这个“童话眼”可以是鲜活的童话人物,比如《小熊和小熊爸爸》里,将女儿幻化成“小熊”,将自己幻化成“熊爸爸”,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胖乎乎、爱学习、憨态可掬、其乐融融的小熊一家了。

这个“童话眼”还可以是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小熊和小熊爸爸》比原来的生活素材增加了小熊的心理活动,这个细节就成功地塑造了小熊爱思考、爱模仿、爱学习的个性特点。“童话眼”还可以是奇特的想象、令人遐想的意境等,比如之前推荐的《住在树上的猫》和《树叶鸟》就是如此。

【设计意图及教学指导: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童话眼”在微童话创作中的重要性,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教师可随小结继续板书“微童话=篇幅短+童话眼”】

三、寻找“童话眼”

1、快读推荐的两篇优秀微童话,将打动自己的“童话眼”画出来多读几遍。

(1)《阳光在你心里》:小熊展开四肢在阳光下翻滚着想:“要是熊爷爷也能这样晒晒太阳该多好啊!”于是他脱下身上的衣服,平摊在地上晒了一会包起来。“爷爷,爷爷,你快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小熊抖动着衣服。突然惊叫道:“咦,阳光怎么没有了?”熊爷爷慈爱地抚摸着小熊的头说道:“爷爷知道阳光就在你心里,谢谢你!”

(2)《叶子和小鸟》:寒冷的北风吹来了,银杏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哎,这么冷,我该到哪里去呢?”叶子叹了一口气。一只小鸟飞过,正好听到叶子的轻轻叹息。“跟我走吧!”小鸟啄住叶子,飞到了鸟巢。“哦,我可以用它来做被子,这样一来,叶子不冷,我也不冷。”于是,在寒冷的冬天,叶子和小鸟互相取暖。

【设计意图及教学指导: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学生微童话的阅读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及内化“童话眼”在微童话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阅读篇数】

【板书设计】

微童话的阅读与创作2

微童话=篇幅短+童话眼

夏淑平,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猜你喜欢
旭东小熊童话
给春天开门
蜡笔画
小熊
午夜童话镇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