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氏传记中的思想体现

2015-08-19 03:36高秀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橐驼蒋氏柳宗元

作为中唐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好作品,尤其是选入课本中的传记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多有寄托。他的作品内容,有着鲜明的个性,这些文章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也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他的文章大多是褒贬时政并具有民主思想的。以下就几篇传记加以探究作品中的现实意义和民主思想。

一、鲜明的现实性

柳宗元曾说过:“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喻而已。”(《杨评事文集后序》)因此,他的许多传记在写作时是有所寄托的,他就是运用这些传记文赞美褒扬美好的事物,批判现实的黑暗。他赞美宋清的高尚医德和重义轻利的品质,而蔑视那些“炎而附,寒而弃”的趋炎附势者,更鞭挞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世的士大夫们,他们是真正的市侩。他赞美郭橐驼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熟练地掌握对象的客观规律,而谴责那些扰民、役民、害民的昏官庸吏。他赞美区寄的机智勇敢,而批判越中一带惨无人道的贩卖人口的罪恶。他赞美梓人杨潜精于本行,调度有方的才干,而蔑视那些不会用人、不学无术,只会“衒能矜名”沾沾自喜的执政者,如此等等。这些传记多是他在贬谪期间写的。由于贬谪,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对现实政治有更深的认识,对人民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他能发掘底层人民身上具有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热情地加以赞美,同时借此来批判、鞭挞现实政治中的不合理现象,这样就使得这些传记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

为了强调这些传记文的现实意义,柳宗元在写作上往往用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或是先记叙后议论,或是先发议论后记叙。他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用“太史公曰”的写法,也用“柳先生曰”来表现。不过司马迁的议论有时发感慨,有时对人和事加以评论,有时则交代材料的来龙去脉,都比较简略扼要,而柳宗元的议论却具体详尽,与记叙部分联系更紧密。他的议论往往比记叙部分更为重要,可以说是借题发挥,运用所记叙的事实来表达他的政见,抨击丑恶的现实,直截点明自己的目的。如:“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又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传记的现实意义,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差不多都可以对照比拟,是柳氏传记的另一明显特点。如《宋清记》,先记叙宋清不计小利,对病家一视同仁的事迹后,接着便将小市民的斤斤于小利、趋炎附势的情形加以对比,最后进一步将士大夫的争名逐利的市侩嘴脸与宋清对照,突出了宋清“独异于市人”的高尚医德。再如《种树郭橐驼传》,既写了郭橐驼植树的经验,又用“他植者”反其道而行之与其对比,再进一步将养树的道理来对比昏官庸吏的“养人”的方法,说明他们“好烦其令”,造成人民无法安生的结果。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议论,具体阐发这些传记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这是对司马迁太史公笔法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使这些传记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的民主性

柳宗元笔下的种树者、捕蛇者、梓人等,都是自食其力的手艺人、劳动者,他们社会地位低微,有熟练的技艺,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一个封建文人,柳宗元能留意收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事迹,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用以与现实政治的黑暗对照,爱憎分明,这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了柳宗元尊重人民的民主思想。

柳宗元的民主性还体现于他要求官吏为百姓服务,而且身体力行。他参与王叔文集团改革,就施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六个月的改革失败后,即使遭受贬谪,柳宗元依然不改初衷,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在担任柳州刺史时,他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件值得称颂的好事,那就是释放了不少的奴婢。这件事后来得到观察使的支持,也在邻近的州县里得到实施,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有近千名奴婢得到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这不正是他对“凡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的具体实践吗?遗憾的是他没有更多地机会实施自己的民主主张。

同情、体恤劳动人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人民的痛苦,是柳宗元的为官宗旨。如他在永州时知道蒋氏冒着生命危险捕捉毒蛇充当租税,他就提出要为蒋氏调换个差使,但蒋氏说明一般乡民为缴纳赋税而家破人亡,还不如他捕捉毒蛇反倒能够侥幸苟活,柳宗元听后极其愤怒地发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的喊声,写了《捕蛇者说》一文,为民请命,希望执政者了解实情,减轻苛捐杂税,让人民得以生活下去。虽然柳宗元只是要求减轻赋税,并不能从根本上使百姓摆脱压迫和剥削,但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能够替百姓着想,关心理解之情跃然纸上,已经算是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了。

高秀芳,教师,现居辽宁大连。

猜你喜欢
橐驼蒋氏柳宗元
江雪
释楚鼎铭文“石沱”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歪脖子树苗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梅山“三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