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蜡剂GL-21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2015-08-20 01:52李克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5年1期
关键词:防蜡结蜡高碳

赵 磊,李克华,高 晔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我国大部分油田所产原油属高含蜡原油,蜡在油层条件下是溶解态的,但在开采过程中,含蜡原油沿油管上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降低及轻质组分的不断逸出,当原油温度低于临界浊点温度时原油中的蜡开始结晶析出,并不断沉积。结蜡对原油的采出、集输和储存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会导致油井产量下降,甚至造成停产[1-2]。结蜡主要分为蜡晶生成、蜡晶长大析出和蜡的沉积3个过程,控制结蜡在任意过程,都可以起到防止油井结蜡的目的[3]。

目前油田所使用的防蜡剂有稠环芳香烃型、表面活性剂型与高分子型。其中高分子型防蜡剂在原油中作用时与蜡同时析出,因其多侧链烷基结构在共结晶过程抑制了蜡晶网状结构的形成,故有优异的防蜡作用[4]。试验合成了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系列防蜡剂,采用静态防蜡法筛选出最优防蜡率的防蜡剂,并对合成条件、用量等因素进行了考察。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仪器及试剂

恒温水浴锅,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电子天平,烧杯若干。

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丙烯酸,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马来酸酐,乙酸乙酯,碳酸钠,氯化钠,无水氯化钙,甲苯,过氧化苯甲酰,N,N'-二亚甲基丙烯酰胺,石蜡,0#柴油。

1.2 防蜡剂GL-21的合成

1.2.1 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的250 mL三口烧瓶的中加入一定量的醇(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甲苯、对甲苯磺酸和对苯二酚,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1.2倍量的丙烯酸。加入几粒沸石,继续升温至110~120℃,反应6 h,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位置,当不再有水产生时反应完成。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酯层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至弱碱性,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至中性,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蒸馏除去溶剂,得到丙烯酸高碳醇酯。

1.2.2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将一定量的丙烯酸高碳醇酯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加一定量的甲苯溶解,再加入反应物质量2%的引发剂,升温至一定温度,搅拌下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冷却至室温,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十二醇酯共聚物JHA,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四醇酯共聚物JHB,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共聚物JHC,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酯共聚物JHD)。

1.3 防蜡率的测定

在2个500 mL的塑料烧杯中各加入25 g石蜡和75 g柴油,加热至60℃,使石蜡完全溶解。在其一烧杯中加入1%的合成防蜡剂,搅拌均匀即为加药试液;另一烧杯中不添加清防蜡剂,称为空白试液。将结蜡管先后用石油醚、蒸馏水、无水乙醇洗净,放入烘箱烘干,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0.000 1 g。然后将结蜡管安装在由恒温水浴锅和烧杯组成的结蜡装置中。将烧杯中柴油溶液的温度控制在60℃,结蜡管的温度控制在30℃结蜡管温度通过循环水来控制。待温度稳定后开始反应并记时,0.5 h后取下结蜡管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 1 g。防蜡率的计算公式:

蜡沉积量的计算:ma=mt-me

式中,ma为蜡沉积量,g;mt为蜡沉积量与结蜡管的总质量,g;me为结蜡管的质量,g;

防蜡率的计算:f=(m0-mf)/m0

式中,f为防蜡率,m0为加药试液的蜡沉积量,g;mf为空白试液的蜡沉积量,g。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防蜡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不同的醇合成相应的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醇酯防蜡剂,测定其防蜡率,结果见表1。

表1 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醇酯防蜡率的测定

由表1可知,不同碳醇合成的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聚合物防蜡剂防蜡效果不同,其中以十六碳醇为原料合成的聚合物防蜡剂JHC的防蜡效果最好,综合成本和效果双重因素考虑,选择十六碳醇作原料合成聚合物防蜡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及水平表

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防蜡效果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引发剂加量>溶剂用量>单体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根据极差分析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1.5%、溶剂用量为10%、单体物质的量比为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按最优化条件重新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碳醇酯聚合物防蜡剂,测试其防蜡率为81.85%,优于正交试验中防蜡率最高的75.09%。因此通过优化制得的产品GL-21有更好的防蜡效果。

表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 GL-21的红外光谱表征

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共聚物的红外光谱见图1。

图1 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红外光谱

由图1 可见,在 2 916.94 和 2 849.85 cm-1出现—CH3和—CH2吸收峰,在 1 733.18 cm-1出现 C = O(酯)的吸收峰,在 1 467.68 cm-1出现—CH2变形的吸收峰,而不是丙烯酸十六醇酯单体中1 637.0和1 620.0 cm-1出现的C= C不饱和双键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单体已反应完全,丙烯酸十六醇酯转化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共聚物。

2.3 GL-21的防蜡性能评价

防蜡剂加量对原油的防蜡降凝有很大的影响,在管外温度45℃,内外温差20℃时结蜡30 min,进行不同加量对防蜡效果的影响对比试验,其结果见图2。

图2 防蜡剂加量对防蜡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防蜡剂的加量增大,防蜡率也相应增大;防蜡剂的加量增大到800 mg/L时,防蜡率达到最好;当继续增加时,防蜡率有所下降。笔者认为当防蜡剂的加量很少时,由于极性原子或基团的数目和非极性支链的数目都很少,所以对应的防蜡率就很低;继续增加防蜡剂的加量,极性原子或基团的数目和非极性支链的数目也都相应地增多,在加量为800 mg/L时,防蜡剂在原油中的吸附已达到饱和,进一步增大防蜡剂加量,已无实际意义了。

3 结论

1)试验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酯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2)正交试验得出合成的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共聚物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物质的量比为5∶1、引发剂用量为1.5%、溶剂用量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其防蜡率可达到81.85%。

3)合成的防蜡剂有很好的防蜡效果,现场运用时选择适宜防蜡剂加量,能起到很好的防蜡效果。在管外温度45℃,内外温差20℃时结蜡30 min,防蜡剂加量为800 mg/L最为适宜。

[1]郑延成,李克华,王任芳.防蜡剂与清蜡剂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J].精细石油化工,1992(5):13-15.

[2]李克华.油井清蜡剂的类型及发展[J].钻采工艺,1991,14(3):65-67.

[3]张贵才,葛际江,孙铭勤.表面活性剂用作水基防蜡剂的研究[J].钻采工艺,2006(1),91 -92,95.

[4]廖刚,尹忠,陈大钧.不同结构星型聚合物防蜡剂的防蜡率研究[J].应用化工,2005,34(1):45 - 48.

猜你喜欢
防蜡结蜡高碳
时序示功图驱动的抽油机井结蜡预测及清蜡效果评价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延长油田高含水油井井筒结蜡速率预测模型优化
智能点滴加药工具在青海油田低压油藏的应用
油井清防蜡技术浅谈
纳米降粘防蜡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过硼酸钠对高碳烯烃的环氧化
中洛原油管道结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