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龙闹泉都——2015年“龙腾狮跃闹元宵”·贵州·石阡全国舞龙邀请赛暨“仡佬毛龙节”剪影

2015-08-22 03:34文丨图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5年14期
关键词:石阡县闹元宵铜仁市

文丨图 特约记者 谭 勇 文 延 本刊记者 文叶飞

锣鼓声声,黄烟腾空,狮舞龙腾让人目不暇接,充满喜气的百条毛龙齐聚欢腾,或“蛟龙出海”,或“懒龙翻身”……纷纷亮出精彩绝技,场面神秘壮观。

3月1日,在享有“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的石阡县,来自四川、重庆、湖南等5个省市及石阡境内18个乡镇的118支竞技和表演龙灯队汇聚一堂闹新春,参加2015年“龙腾狮跃闹元宵”·贵州·石阡全国舞龙邀请赛暨“仡佬毛龙节”。来自浙江台州学院队、贵阳息烽队、贵州石阡队获得竞技组一等奖,同时评出竞技组二三等奖共10名,编扎奖10名,表演奖50名,活动吸引300余名摄影家和省内外上万群众观看。

此次活动由贵州省体育局、铜仁市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体育局社会体育运动管理中心、铜仁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主题为“龙腾狮跃闹元宵·百龙闹新春”,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深度挖掘推介石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仡佬族包容豁达、融合衍生、喜迎四方宾朋的民族精神。

石阡“仡佬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石阡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国“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毛龙的龙头气宇轩昂、神气活现;龙身为无数缠有剪成绥状布条的篾圈与多条竹篾绑扎而成的龙脊相连而成,内置可安放照明器材的灯笼,再以若干木质手柄与龙身相连,整条龙长度一般在三十米左右,最长的达七八十米。表演时,鼓声隆隆、锣钹铿锵,数十人各执手柄舞动毛龙,毛龙翻腾于施放的黄烟之间,或“二龙戏珠”、或“懒龙翻身”、或“螺丝旋顶”……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并可多条相接摆出各种造型。到了夜间,整条毛龙通体透明,舞动时更为壮观。

石阡舞龙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即每年的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日。2006年5月,石阡“仡佬毛龙”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多彩贵州”高原上一抹耀眼的亮色。

“石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独特、后劲勃发,正处于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时期。‘仡佬毛龙节’是石阡县承办铜仁市第四届旅发大会的开门活动,活动的成功开展必将进一步丰富石阡的旅游业态,充分展示‘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意志,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推动石阡换挡加速、奋力腾飞。”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

(责任编辑/哈文丽)

百龙聚首

巨龙翻滚

盘龙回望

猜你喜欢
石阡县闹元宵铜仁市
发现非遗之美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张灯结彩闹元宵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太子参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鉴赏
莆田闹元宵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