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拨响心弦,不愁遇知音

2015-08-22 06:43马志国
未来教育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部空间恐惧症后台

先拨响心弦,不愁遇知音

专栏 心如明镜台

栏主 马志国MA ZHIGUO

心理困扰:我好像得了社交恐俱症

又是一个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照常开通。一阵铃声响过,一个年轻人这样讲述着他的困惑:

“马老师,您好!真幸运今天能和您通话。我是一名年轻教师,今年24岁,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怎么说呢?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生活中习惯封闭自己,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坦露自己的心思。因而,在交际方面特别不行,工作中也给我带来不良影响,别人也有些议论。我与人交往,特别是和陌生人、领导或年轻的女性交往时,总是说话紧张,很不自然,就连和学生说话都有点紧张……虽然没有其他表现,但我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社交恐惧症?您说我该怎么办?”

不是人际交往中出现紧张状态,就是得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有特定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如下一些方面:怕被别人注视;怕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怕吃饭时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由于害怕而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怕在公共场所呕吐;怕见人;怕到所有公众场合;在公共厕所里解不出小便,等等。还会出现焦虑、面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身心反应。

这位年轻教师与我是第一次通话,虽然开始有些紧张,但总体感觉交流很好,而且他明确表明没有其他症状。所以,可以肯定,年轻教师的问题不属于社交恐惧症。

解释了上面的意思后,我问:“你现在和我通话感觉怎么样?紧张吗?”我试图让他体验到,他的交流很正常。

“这是我第一次拨打心理咨询电话,也有些紧张……”

“在我听来挺好的,即使有点紧张也很正常啊。”我表达着自己的感受,“马老师感觉,你根本不是什么社交恐惧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自然,一点也不奇怪。其实,别的年轻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过和你一样的感觉。只是人们看到的多是别人外在的东西,内心的东西彼此不了解。于是,人就常常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不知道我的意思说清了没有?”

年轻教师的语气轻松了许多:“我听清了。那您说我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心理解析:自我封闭人格特征惹的祸

我又用一些具体事例说明了上面的看法,而后明确告诉他:“你的问题关键,就是一个自我封闭人格特征。就是说,你的困扰,都是自我封闭人格特征惹的祸。”

年轻教师表示理解,不再为社交恐惧症担忧,转而又问:“我也知道封闭自己不好,封闭给我带来了很多痛苦,从上大学到现在,我几乎没有交心的朋友。都说要开放自己,我也希望有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的朋友。那次,在外地上学时我遇到了一个朋友,我们谈话敞开的比较多,我谈到了从来没和人谈过的一些心事,当时感觉挺好。可是过后,我总有一种被他看穿了的感觉,见到他就有些紧张,后来就不再交往了。您说,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需要开放自己?应该开放到什么程度?”

“你尝到了自我封闭的滋味不好受,于是,你想改变自己,尝试开放自己,这很好啊!”我表示赞许。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人把生活分为两部分:能被别人知道的公开的生活;不能被别人知道的隐藏的生活。用形象的说法,前者叫“前台生活”,后者叫“后台生活”。

心理学家勒温把人际交往生活,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他用两个同心圆来表示,外圆表示外部空间,是和一般人交往的领域,相当于“前台生活”;内圆表示内部空间,是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相当于“后台生活”。不错,在和一般人交往的领域,人们很容易“演戏”,不愿拉开帷幕开放自己的“后台”。但是,在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人们则会自然地适度开放自己的“后台”。就是说,不同的人际交往领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勒温还发现,人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大小,也因人而异。属于自我开放型的人,相对来讲内部空间小,隐藏的东西少,“后台生活”较多或较容易向他人开放;属于自我封闭型的人,相对来说内部空间大,隐藏的东西多,“后台生活”较少或较难向他人开放。这又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又有各自不同的交往模式。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我具体解释说:

看来,你过去在生活中,就扮演了一个自我封闭型的人。自我封闭型的人,对别人开放得少一些,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自我封闭型的人,在和个别人交往的领域即内部空间,也运用在一般人交往的领域即外部空间的交往模式,就走进了自我封闭过度的交往误区。你现在痛苦的根源正在于此。

你不用担心开放了自己,别人会“看穿了”你。别人对你有所了解,就容易产生一种亲近感,就愿意与你有较深的交往。这无疑是你渴望的一份幸福。反之,你一点也不让别人了解你,别人对你一点把握也没有,你就像一个深深的黑洞让人难测。你说,谁还敢去靠近半步?

生活是个大舞台,但生活又不该是演戏,因为人际之间如果仅仅是演员和观众,如果彼此只看到各自的“前台”,那生活就真是苦海无边了。在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你与那么多人要进行交往,如果从来没有或很少有人对你开放他的“后台”,你也从来没有或很少对别人开放自己的“后台”,那这种不幸真是苦不堪言的。正是这种不堪的痛苦,让你拨通了今天的电话。你看是吗?

心理对策:拨响自己心中的琴弦

“您说得太透彻了!”年轻教师深有领悟地说,“可是,您说怎样可以找到自己可以交心的朋友呢?”

“人际交往有自身的规律,一是人际交往的互动性,二是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我介绍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拨响自己心中的琴弦,你才能有知音。你希望有交心的朋友,你就先向别人开放自己的生活‘后台’。自然,开放自己,要有合适的对象和场合,这无需多说。

“想强调的是,就具体的对象和场合而言,开放自己不应仅是‘是否’的选择,还有个‘深浅’的选择。由于互动规律,这种开放的深浅程度,几乎是可以自行调节的,就是说,你会很自然地调节与不同的朋友的不同开放程度。由于人际交往是互动的,你对别人开放了自己,对方也会对你开放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可是,由于习惯,我与别人交往总是有点怕,就更难说成为知心朋友。”

我建议说:“这很简单,人的性格改变不是单靠想象,重要的是行动,一个小小的行动坚持下去,常常就会改变了人生。你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行动:命令自己,每天面带微笑地对人多说一句话。由此,你就会一步步地走过人际交往障碍,开放了自己,就迎来了你的真心朋友。”说到这里,我顿了顿说:“就这么简单,怎么样,年轻的教师朋友,你有勇气去行动起来吗?”

只因“叩问自我,找到方向”,所以渴望人人都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因“身向明亮,心向希望”,所以努力“已立立人,已达达人”,不敢奢求“惠泽天下”,唯愿能以一点萤萤之光,照亮身边的方寸天地。

猜你喜欢
内部空间恐惧症后台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公共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探讨 以河南省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为例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我有开学恐惧症
情感化设计在公共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应用
后台朋友
后台的风景
仕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