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的种子守护者
——记中农汇德丰仓储加工部经理邓记华

2015-08-23 02:55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琼
中国农资 2015年5期
关键词:加工种子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王琼

简讯JIANXUN

兢兢业业的种子守护者
——记中农汇德丰仓储加工部经理邓记华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琼

2000年,邓记华加入山东汇德丰种业公司。现在,他是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汇德丰仓储加工部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玉米和小麦种子半成品的储存、加工处理和分装工作,以及成品种子的发货装车等物流工作。15年来,他认真负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客户的一致好评。

学习是为了做得更好

仓储加工是公司种子生产经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种子生产与销售的关键阶段。邓记华说,在加工过程中,若质量意识不强,会造成精选不彻底、包装不严密、包衣不均匀等严重影响公司信誉的问题;在保管过程中,若保管不当,将会因为超水、虫蛀和霉变而加大仓储损耗,产生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一的加工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的是百分之百的损失。”这是邓记华经常告诫加工部人员的一句话。

做好种子仓储加工的活,对于一开始不是机电机械专业科班出身的邓记华有些难度。面对挑战,农学专业毕业的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为了搞清楚加工机械工艺流程理论知识,他专门购买了相关理论书籍进行学习,一有业余时间就扎在加工车间摸索机械设备运转原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奋斗,终于从一名零基础的门外汉成长为公司机械方面的技术能手。

仓储加工也能再创新

在传统理念上,种子的生产加工线就是机械化的重复劳作,没有特别之处。然而对于邓记华和他的团队而言,这个岗位却是发挥才能的舞台。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不普通的行为,这正是他们的特别之处。

在玉米种烘干机的创新改造上,邓记华着实为公司作出了贡献。公司现有烘干机为上海三久公司生产的580型,原容量为6吨每炉。爱钻研的邓记华在工作之余就开始琢磨:能不能增加设备高度,增加产能,降低烘干成本?咨询、上网查资料、看专业书籍、外地考察,经过近两年的实际操作,邓记华终于琢磨出一套路子,增加了原有设备高度,相应增加了烘干炉的容积。“改造后烘干质量和烘干时间与改造前没有发生变化,但足足增加40%的产能,降低了40%的烘干成本。”说到此,邓记华难掩兴奋之情。

坚持创新,从不停止创新的步伐。2013年下半年,公司搬迁至临时加工厂区。因为没有清选设备,包装成品的质量存在隐患。邓记华和他的团队想到了对包装成品种子落料管进行创新改造,“为了提高成品质量,我们在成品提升机落料管处增加了一层筛网,使一些破碎粒及杂质与成品种子自然分离,极大地保证了成品种子的净度。”

此外,为了让每一粒种子都能追根溯源,细心的邓记华还和他的团队专门申请在产品包装袋上增加查询二维码,这样既让客户放心购买,又让市场部和研发部的人员能及时从查询信息系统上搜集反馈信息,为进一步做好研发和市场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

打造优秀团队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生产一线的员工素质高低对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邓记华对团队制定了严格的要求,新人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学习,必须明确岗位职责。他时常告诫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制作了岗位操作说明和岗位责任制度,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操作,做到了公司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质量、安全机械操作事故。

仓储加工部设备较多,工序繁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和困难。为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做到带头示范作用,虽然已升任中层管理干部的他依然深入车间指导生产,维修抢险。每年6月底至9月是小麦种收购、加工、发货工作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6月底到7月中旬这不到15天的时间里,场地小、时间紧、任务重,平均每天有500吨的麦种进入公司,高峰期有时一天的来货达到800多吨,车辆多达70多辆,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深夜12点。为保质保量完成公司6000多吨的麦种加工和发货任务,加工机械24小时不停运转,人员白班夜班连轴转。邓记华更是身先士卒,坚持在工作的一线。

对于未来,邓记华笑言,他将带领着他的团队朝着“提升加工质量、规范发货管理,优化仓储环境”的目标继续奋斗,将继续为中农汇德丰的每一粒种子的安全守卫护航。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蒋巨峰调研萧山农资

本报讯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蒋巨峰率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杭州萧山,调研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情况。

蒋巨峰一行参观了位于萧山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详细了解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情况。萧山农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仁炎(左二)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向蒋巨峰(左三)一行进行了专题汇报。朱益锋摄

共享筑梦之道共迎全新启程

《中国农资》记者宋安勇

志同道合肥业“喜悦中国万里行”活动启动

1月20日,主题为“筑梦之道,全新启程”的志同道合肥业有限公司“喜悦中国万里行”活动暨2015志同道合“巧棵力”水溶肥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省寿光市召开,此次活动也标志着“志同道合巧棵力慈善基金”正式成立。

本次活动是“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科技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增产增收。“喜悦中国万里行”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喜悦”,寻找“农业最美笑脸”活动。活动将通过多家媒体向读者和网民征集笑脸照片,或通过媒体记者在下乡走访活动中去拍摄笑脸照片。计划收集一百张入围笑脸照片,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刊登,以此真实的记录每一张跟农业有关的笑容,发现笑容背后的喜悦故事,释放其中的爱与正能量。最终将从这一百张笑脸中评选出“农业最美笑脸”。活动第二部分是分享“喜悦”,分享、制造喜悦的方式是赠肥和捐款。考虑到直接捐赠容易让贫困者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困难农民致富的方法,比直接赠予财富更重要。“喜悦中国万里行”活动将通过赠送优质农资产品,让贫困户通过劳动致富,体验丰收的喜悦。2015年,志同道合公司将与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或当地经销商合作,一同为贫困户赠送肥料,对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地可种的贫困农户,活动组委会直接向他们捐款。活动所赠肥料和所捐款额由“志同道合巧棵力基金”提供。

寿光志同道合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11日,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公司奉行“志相同、道相合、思相近”的文化精神,在统一的基础上锻造差异化,鼓励个人彰显自我优势,使整个团队既行动一致,又富有创造力。2012年,在山东省农业厅的带头下,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达成颗粒水溶肥项目的战略合作,并于2013年在全国各地1050个基地试验成功的前提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颗粒水溶肥——“巧棵力”水溶肥。目前,志同道合肥业已成长为一家集冲施肥、生物菌肥、复合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

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刘兴峰介绍说,公司成立6年来,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推广模式,不但帮助经销商宣传、推广,而且能够帮助经销商成长。在宣传推广方面,志同道合有着被经销商称之为“狼之队”的品牌推广团队,能够根据经销商的实际情况拿出不同的推广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助经销商成长方面,志同道合扶持经销商做大做强,优秀经销商可以加盟志同道合,成为志同道合的分公司,志同道合北京分公司、广西分公司等都是由他们一步步扶持起来的。刘兴峰认为,这正是志同道合对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人与人之间不分贵贱、不分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最终获得成功。刘兴峰表示,如今肥料市场混乱、行情低迷,传统肥料企业已经深刻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威胁,差异化经营已渐渐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很重要,或许颗粒水溶肥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猜你喜欢
加工种子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滚道加工方法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可怜的种子
最小的种子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