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皖南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党建工作
——池州学院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2015-08-24 11:06檀向群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池州皖南红色

檀向群

利用皖南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党建工作
——池州学院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檀向群

(池州学院思政部,安徽池州247000)

皖南红色资源丰富多样,是皖南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党建工作的主要资源阵地,本文基于对皖南高校池州学院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皖南红色资源在皖南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利用皖南红色资源进行皖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途径。

皖南;红色资源;大学生;党建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47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1]12。皖南红色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皖南地区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皖南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成为构建皖南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发掘和整理皖南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凝练皖南红色文化精神,对推动皖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优秀地方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高校大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价值取向,他们当中大多具有崇高的远大理想和目标,愿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奉献,但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型和复杂化,很多大学生价值观的呈现多元化和不确定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在校园环境内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加强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用生动直观的形式解读党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有精神归属、情感认同,自觉向党靠拢,自觉以党性要求自己,是本课题着力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意义。

1 皖南红色资源及其精神凝练

皖南地区民风醇厚,风景秀丽,是红色资源内容丰富的“老革命”地区。仅红色革命遗址就有近900处,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皖南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依托于皖南地域内,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皖南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成果和观念形态,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包括皖南各地(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黄山市六市)的革命遗址、遗物,革命纪念场所及革命文献等以物质载体形态出现的革命精神(见表1)。

表1 皖南红色革命遗址[2-6]

非物质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不以物质为载体的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制度等,主要指其可以传承仰瞻的红色精神(见表2)。

表2 皖南主要红色精神

2 池州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利用红色资源现状分析

2.1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抽取了池州学院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工作从2013年4月起至2014年5月结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4份,调研情况的相关数据见表3:

表3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大学生对皖南红色资源的认知度调查

(1)大学生是否了解地方红色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对皖南红色资源表示非常了解的学生有8人,占3.9%;较了解的有71人,占34.8%;不太了解的有115人,占56.4%;认为无所谓的有10人,占4.6%。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皖南红色资源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2)大学生了解地方红色资源的来源途径(多选)。从调查来看,在对皖南红色资源了解程度方面,7.3%的人表示非常了解,70.5%的人表示比较了解,21%的人认为表示了解很少,1.2%的人表示不了解。调查发现,对地方红色资源较了解的同学对党史也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在两者间均表现出较为熟悉的了解程度。

(3)大学生了解或参观过的地方红色资源。调查显示,主动会去了解的占45.6%;学校组织会去的占49.8%;不会去的占4.6%。这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愿,但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中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高校党建部门和党建工作人员合理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开拓新途径和新平台。

(4)地方红色资源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调查得知,59.3%的同学认为很重要;33.8%的同学认为一般。在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中认为很重要的占62.4%;认为一般的占37.6%。非学生党员的认为很重要的占68.3%;认为一般的占31.7%。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地方红色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地方红色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利用前景和成效均抱有乐观态度和一定期望,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2.3皖南红色资源在皖南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利用情况调查

(1)党建工作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的必要性。调查数据显示,42.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50.0%的同学认为较有必要;3.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4.4%的同学表示不关心。这说明大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利用是非常认同的,为皖南高校党建工作途径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2)哪些地方红色资源会对大学生入党产生重要影响。调查得知,69.6%的同学选择地方红色革命人物;59.6%的同学选择革命纪念馆;42.6%的同学选择革命历史遗迹;44.1%的同学选择红色歌曲、故事、书籍;31.8%的同学选择红色音像资料。这说明,大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利用不仅仅限于参观和考察,多方面多途径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更加符合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需求。

(3)学生党支部是否利用过地方红色资源。调查数据显示,21.5%的同学表示很多次;50.4%的同学表示一般;23.5%的同学表示很少;4.6%的同学表示从不。在回答参加过几次党支部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时候,74.4%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表示在2次以下。这说明在皖南高校党建工作实际践行中,对地方红色资源利用较少,与前文大学生对党建工作对红色资源利用期望有一定差距,对今后的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

(4)高校哪类组织活动会涉及到红色资源利用。从调查来看,66.6%的同学认为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会利用到地方红色资源;17.1%的同学认为团学组织活动会利用到地方红色资源;9.8%的同学认为社团组织活动会利用到地方红色资源;6.5%的同学认为班级或院系活动会利用到地方红色资源。这说明,高校大学生认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5)党建活动中,地方红色资源利用最有助于提高哪方面的认识?调查得知,58.8%的同学选择党性认识;55.8%的同学选择责任担当;53.4%的同学选择党的历史教育;48%的同学选择时代精神;6.3%的同学选择其他;1.9%的同学表示不清楚。

3 皖南高校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

地方红色资源为皖南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本土性内容和素材,成为皖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地方品牌打造的有力支撑。高校要结合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学生党建工作,使之行之有效,达到工作目的,就要有一些科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党建工作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最能接受一题中,72%的同学认为各类社会(红色)实践性活动最能让人接受,此选项显著高于其他选项。学生党建工作以何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调查数据显示,77.4%的同学选择实践考察;64.7%的同学选择红色旅游;53.4%的同学选择观看音像资料;43.1%的同学选择红歌传唱;40.1%的同学选择革命故事演讲;39.2%的同学选择书报研读;38.7%的同学选择讨论学习。

就党员教育中的重点抓手是什么,81.3&的同学认为党员教育应重点抓理想信念教育,就如何继续提高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调查得知,71%的同学认为定期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是继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

结合以上调查数据分析,一般而言,皖南高校应结合本地域内红色资源内容及特色,按照大学生的实际愿望和需求,采取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方法,发挥地方红色资源资政育人的功能,达成党建工作目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营造高校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大学生党建工作重在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耳闻目睹,还要将之入手、入脑、入心。地方红色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资源和途径,让地方红色资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院校机构、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结合院校活动、党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形式,将地方红色资源引进学校,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作品,营造学校红色文化氛围。例如校园内可摆放地方红色人物雕像,校园一角可设置地方红色文化回廊等。还可以就近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并邀请工作人员来学校做讲座等等。皖南高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特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皖南高校依托于皖南,地方资源的支撑作用明显,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应依托于地方红色资源,利用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方式达到党建目的。各院系可根据自身需求和专业特色来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例如文科院系可开展一些研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的红色活动;理工科院系可开展一些实践考察类的红色活动。按照各院系的特点,也可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例如池州学院艺术系,可将池州地区的红色歌曲做—收集,对其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例如罗城民歌、青阳腔、傩戏等可作一专题解读和研究,通过表演、汇演方式将之呈现在广大同学面前,达到琴瑟共鸣的教育目的。政法管理系则可通过经典诵读、理论研讨等方式对地方历史名人、红色书籍做深入研究,通过组建“皖南红色文化研究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形成作品汇集,定时汇报、展出,引领学校红色文化研究潮流。

(3)利用网络环境,打造红色党建第二课堂。当代大学生基本离不开网络,网络成为他们主要的一种生活方式。红色资源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论坛、BBS、博客、微信等方式定期发起红色专题讨论,并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利用网络视域环境,将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共享,例如红色影视音像、红色视频课程、专家访谈、红色人物传记、地方红色作品等,学生在观看红色影视后发表评论,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了解了地方的一些红色资源,既达到了党建教育目的,又没有任何压力。这种融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既能让红色资源轻松进课堂,又能让学生学中有得,是学校红色党建工作中有力支撑和依托。它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魅力,又让广大学生愿意去亲近和加入,是广大学生和学生党员喜爱的教育方式。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问题权威解读: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媒体访谈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2]中共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池州市革命遗址通览[Z].池州: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2011.

[3]中共芜湖市委党史研究室.芜湖市革命遗址通览[Z].芜湖:芜湖市委党史研究室,2012.

[4]中共宣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宣城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R].宣城:宣城市委党史研究室,2012.

[5]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马鞍山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R].马鞍山:马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2012.

[6]盛学峰.中国黄山旅游:分析与展望[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56-158.

[责任编辑:余义兵]

G641

A

1674-1102(2015)06-0153-03

2015-05-26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szxm094);池州学院党建一般项目(2013dj003)。

檀向群(1972-),女,安徽望江人,池州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池州皖南红色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红色是什么
《皖南印象》
红色在哪里?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