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思考——从一节初中数学课教学观摩说起

2015-08-24 04:04莆田市荔城区中山中学黄菁菁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辅助线素质教育探究

◎莆田市荔城区中山中学 黄菁菁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思考
——从一节初中数学课教学观摩说起

◎莆田市荔城区中山中学 黄菁菁

本文结合专家关于一节初中数学现场教学观摩点评的要点,对如何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问题进行思考,认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数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2012年10月,笔者作为福建省的代表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观看了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们展示的优质课.活动结束后,笔者结合专家的点评对课例实录进行了全面思考,从中感悟到应试教育课堂与素质教育课堂的区别,以及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关键所在.

一、课堂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

过程描述: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图片,提问学生从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图形?提示学生观察图形与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有何区别?学生观察、类比、回忆后,举手回答,教师自然引出课题.

2.探索新知

过程描述1:学生利用课前自制的卡片,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这几方面来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并猜想.教师融入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与学生共同归纳猜想并用几何画板直观展示整个探究过程,部分学生口述其得到的猜想.

过程描述2: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到猜想,通过理性证明,最终成为性质.使学生熟练掌握几何语言中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回答探究结果,并口述证明思路.

3.例题剖析

例题:图1等腰梯形ABCD上底长3cm,腰长为4cm,其中锐角为60°,求下底长.

过程描述:教师出示例题;教师亲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求法,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学,教师侧重引导从多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图1

图2

4.课堂练习

练习: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AB=CD,延长 BC,使得 CE=AD,连结 BD、DE,求证:BD=DE.

5.课堂小结

过程描述:教师提问:“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小结,全员参与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化知识、培养能力,并总结出若干常用辅助线的做法.

6.布置作业(略).

二、专家点评

专家认为,本节课是一节传统课,适合于当前的“应试教育”,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是非常喜欢的.但课堂中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众多课例中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前很多教师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这只是流于形式,并非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是在课堂小结中,不必总结对梯形作各种辅助线的做法,应当让学生课后去感悟,否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三是辅助线(由顶点引腰的平行线)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没有讲清楚,比如:为什么不从任意点做腰的平行线……

三、关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问题反思

专家在点评中指出,这是一堂适合“应试教育”的课,发人深思.专家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这堂课仍旧是一堂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沿着专家指出的问题方向和课堂本身教学的问题,笔者似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堂课存在的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没有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三是没有注重教思维过程.

1.发挥学生主体性: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看似非常简单和清楚的教学中心转向,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怎么做才能不过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许多教师会想到激发学生的兴趣、赏识教育、多让学生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这些都是方法,根本落脚点还应该是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即以学生的自学、互学、研学和反思等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赏识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成为一种手段,一种灵活运用的方法.

比如在本课例中,当学生在证明等腰梯形第一条猜想时,第三位学生上台回答讲可以尝试将等腰梯形两腰延长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边对等角进行证明时,通过师生的分析,该法显然不可行.但课堂上出现了这种错误回答的时候,老师该如何对待?有的老师会认为,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赞赏,而且要大力赞赏,要赏识学生的创新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显然,老师们认为,学生感受到成功快乐会鼓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也能使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可是这样的做法的确又与我们的经验不符合,因为做错了,是要找到原因去改正的.新课程理念,并没有让我们过度使用赏识教育的倾向.针对学生解答问题出了错误,老师如果不是只想到用表扬去安慰学生,而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去反思他思考过程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思考,寻找另一路径,更能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从中感悟到,当思路出错,解答出错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如此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出来.

2.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从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培养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的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可见能力培养成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求.如何从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培养,关键是教学方法要从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从原理上看,课程的知识点都是包含在能力中,但是如果只教知识,不一定能形成能力,如果能以能力教学为落脚点,则既可以培养能力又可以解决知识问题.

如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到猜想,通过理性证明,最终成为性质,使学生熟练掌握几何语言中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传统应试教学则直接通过对几何语言中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进行教学.能力教学则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合作学习,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回答探究结果,并口述证明思路”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的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意识,发展逻辑思维、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以突出本课的能力目标.课例中倘若能对三种语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由学生探究或者课后思考,则更有利于学生明白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来源.

3.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从教方法转向教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探”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广阔性.而发散思维训练正是贯彻这一意图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已成为每位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表面上题目多解、多变、多探是思维的训练,实质上也只是方法上的教学.学生,尤其中等以下学生,是不宜这样训练的.或者这样训练效果并不会如意.唯有从根本上,从教方法转向教思维过程,揭示人脑内部隐藏的思维法则,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等腰梯形性质时可以做这样的方案设计:在所准备的学具中,请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为什么要添加辅助线,添加辅助线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想到要那样添加辅助线?最后要让学生明白添加辅助线本质上是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几何图形,将不熟悉的问题情境化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解决问题,即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体会添加辅助线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与其教会学生一种做辅助线的方法,不如教会学生数学思维,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模式,即思维过程.

总之,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主动地从应试教育课堂发现问题,积极地向素质教育课堂转型.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弄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与特质,努力实现从“教”到“学”,从“知识”到“能力”,从“教方法”到“教思维过程”的转变.

(责任编辑:王钦敏)

猜你喜欢
辅助线素质教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两种重要的辅助线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辅助线在数控切割中的应用
遇见角平分线如何作辅助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