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老区巨变

2015-08-24 03:46史志办
源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临武临武县连江

史志办

临武县

临武县位于湖南省最南部,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地处南岭山地,湘江、珠江两江之源,古属楚地,汉高祖五年置县,迄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史志载:“楚南郡邑之最古者莫如临武。”

临武矿产资源丰富,享有全国有色金属之乡、煤炭之乡、风电之乡、玉石之乡之美称。临武鸭、蜜柚、香芋、大冲辣椒、乌梅、红心桃等农产品独具特色、远近驰名。

临武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被誉为山水田园宜居县,主要景点有临武三十六湾、秀岩风月园、金仙寨旅游区、石门龙洞、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等。

临武是一座华丽蜕变的“新城”。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三县”(开放县、特色县、宜居县)的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山水田园之城”、“紫薇花城”。成功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

2014年是临武“大干新三年、建设新临武”的收官之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大力简政放权,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乌梅节暨果蔬经贸洽谈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投资上亿元项目5个。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服务推进月”、“百日攻坚”等活动,128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调优。双溪乡贝溪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舜华鸭业、小徐瓜瓜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南方矿业荣登“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榜”;龙归坪生态庄园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太阳岛生态农庄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庄”。临武鸭全席被评为“湖南名宴”。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正式纳入郴州市“大十字”城镇群范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被列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创建城市;金江镇和汾市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发展重点镇,双溪乡成为“湖南文明村镇”。

——民生民本不断改善。“民生100工程”全面超额完成,被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县”。实施扶贫项目36个,精准帮扶脱困3940人,被列为国家级“富民强县”试点县。

连江支队两度解放临武县城

1949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所属的连江支队主力北上湘南,进入临武,后在临武地下党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两度占领临武县城。

3月中旬,为适应斗争的需要,在连江地委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粤湘边临时工作委员会,周明任书记,蔡雄任副书记,马奔、陈奇略、司徒毅生任委员。会议还讨论确定了连江支队司令部机构的设置和干部配备问题,明确由周明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3月下旬,中共粤湘边临时工委转移到阳山县,在东坑坪召开临时工委会议。会上,对1948年6月以来连江支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今后军事斗争、政治教育、具体政策和地方党组织的发展等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正式作出了挺进湘南的决定。

4月23日,连江支队670余人组成入湘主力部队,在中共粤湘边临时工委书记周明率领下,从阳山县出发,越过大东山进入湖南宜章的莽山。4月底,连江支队兵分三路向东、中、西三面出击。陈奇略、司徒毅生率两个中队为东路部队,在宜(章)乳(源)边活动,开辟入湘通道,并作为后方基地;周明、蔡雄率两个中队为中路部队,向宜(章)临(武)边界发展;马奔率两个中队作为西路部队,向宜章西边的黄沙堡推进。

5月4日,中路部队向临武方向推进,在进入宜(章)临(武)边象牙山时,遭遇湖南省保安第四旅十一团五营及宜章县警察队300多人伏击。先头部队沉着应战,抢占有利地形,顽强反击,不但粉碎了敌军的伏击,还把敌人追赶出10多里以外。象牙山战斗是连江支队入湘后的第一仗,首战告捷,提高了部队的士气,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连江支队主力进入湘南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于1949年5月18日向粤湘边临时工委和连江支队发出新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在湘南开展武装斗争的方针和任务。

6月上旬,粤湘边临时工委和连江支队司令部在宜章县黄沙堡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形势,决定向临武县城发起攻击。当时,临武县敌军总兵力不足500人,连江支队入湘部队在宜章象牙山打败湖南保安部队和宜章县警察队后,临武县长汪澄已把县政府迁往香花岭。由于讨不到救兵,只好把原驻于土桥、牛头汾等集镇的50余名警察调防县城。此时的临武县城敌兵空虚,加之税捐枯竭,粮源无着,士无斗志,正是连江支队进军临武的好时机。会议决定由连江支队组织1200余人的主力部队,在支队司令部直接指挥下,从东面向临武推进;连江支队黄孟沾大队从东南面逼近临武城;连江支队另一抗征队从西南逼近临武城,从而形成了三面包围临武的态势。

6月下旬,当连江支队正在研究攻击县城的方案时,刚上任的临武县长雷孟炎派代表前来谈判起义,并把队伍从香花岭拉回县城。连江支队司令部要求雷孟炎首先释放被俘的支队伤病员,对方答应照办后,开始进入谈判程序。连江支队的答复显然未能满足雷孟炎的要求。他见谈判不成,又处在连江支队三面包围之中,为求自保,便率领保安团、自卫队及县政府部分职员数百人逃离临武县城,撤到塘村墟。

驻扎在临武东南二八村的连江支队黄孟沾大队离县城较近,很快获悉临武县城空虚的情报,遂于6月26日,率先占领临武县城,维持社会秩序。接着,连江支队司令部率部队1000余人进城,临武县城首次获得解放。

部队入城后,迅速派出干部战士逐户登门,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由于连江支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群众秋毫无犯,商店纷纷开门营业,市场逐步恢复正常。

7月5日,连江支队主动撤离临武县城,分兵活动。周明、蔡雄带领入湘主力的一部分在连、宜、临边活动,马奔带领主力的两个中队和太行山中队的一部分沿临、宜、郴(县)、桂(阳)边继续北进,陈奇略率主力的两个中队和李冲所属的第六团部分人员在临、宜边区活动。

雷孟炎得知连江支队撤离,于7月12日率众潜回县城,并加强戒备。连江支队司令部获悉敌情后,决定消灭雷孟炎部,再度占领县城。连江支队黄孟沾大队接到司令部命令后,于15日晚9时从土桥村出发,拂晓时分两路发起攻城,一路夺取县城北部的制高点韩山,另一路从东南方向袭敌营房。前者经过激烈战斗,击溃保安大队100余人,占领制高点;后者则因没有摸准敌方的营房,延误了战机,致使营房内的敌兵逃脱。此次攻城,击毙国民党兵1人,伤数人,俘虏3人,缴获步枪50余支,子弹5000余发。连江支队黄孟沾大队进城后,结合开仓分粮,开展了政治宣传活动。当日下午6时,部队撤出县城,到城郊的骡溪村宿营。

连江支队挺进湘南的半年多时间里,在发动当地群众开展反“三征”活动的同时,帮助宜章、临武、蓝山、桂阳等县建立人民武装,开辟了包括宜章、临武、蓝山南部、桂阳南部、郴县南部、江华大部的游击区,先后两次解放临武县城。连江支队的活动,有力打击了湘南地区的反动势力,为迎接解放军南下、解放湘南打下了基础。

十八岿烈士陵园

位于临武县城东14公里汾市乡南福村对面十八岿半坡间。

1949年11月29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六五师四九三团进入临武南福村。三十日早上围歼驻寺冲的国民党交通警察时,十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安葬在十八岿。

195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九三团和临武县政府在十八岿烈士墓建围墙,围地三百多平方米,大门上署“革命烈士墓”,围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十位烈士姓名、年龄、籍贯等歼敌战斗事迹碑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烈士墓围地扩大1500平方米,形成陵园式墓地,成为临武县最早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陵园配有专人管理。每年的清明时节,临武县党、政、军领导,机关团体,中小学校,组织人员前来扫墓献花。

猜你喜欢
临武临武县连江
郴州临武县举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临武两名教师投笔从戎
临武三所小学获赠图书1500册
临武三所小学 获赠图书1500册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临武县:乘十九大东风 决胜全面小康
连江,人生得意须尽鲜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临武:无鸭不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