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问卷调查《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的研究*

2015-08-25 09:53宋俊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伤寒论

武 昕,高 岑,宋俊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的研究*

武昕,高岑,宋俊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通过收集整理对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封闭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相关资料,以苓桂术甘汤为例,展示了全国中医专家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伤寒论》方的高频病症及相关意见,以掘取其经验精华,指导《伤寒论》方的临床应用。

专家问卷;《伤寒论》方;病证谱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5.01.03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医专家的经验是重要的传承内创新,专家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亦蕴含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如何提取挖掘这部分宝贵财富是中医学术传承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专家问卷调查法,是采取通信、填写调查表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最后根据专家封闭问卷(即对循证回顾性研究结果的认可度)与开放性问卷(专家个人用《伤寒论》方的治疗经验)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收集意见的方法,适用于对无法量化的带有很大模糊性的信息进行量化。本研究运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中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挖掘提取专家群体中经验精华,以指导《伤寒论》方的临床应用[1-5]。

1 资料和方法

1.1问卷的内容设计系统地运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近30年的临床文献进行研究,得出《伤寒论》112方防治的优势病证谱。采用国际通行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标准(ICD-10)进行规范,筛选出高频病症,将整理后的《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设计成封闭式专家问卷。

1.1.1封闭式问卷列出本课题前期研究得出的每个方剂的高频病症,请专家对此进行评估,评价每首方剂治疗某些病证的等级,包括“很同意”为4分;“同意”为3分;“不同意”为2分;“很不同意”为1分。

1.1.2开放式问卷请专家填写自己临床实践中,运用《伤寒论》112各方治疗的高频病症,根据个人的运用经验,评估出每张方剂主要治疗哪些病证疗效最佳,每个方剂可写1~4个病证。

1.2专家的遴选参加问卷调查的专家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及各地名老中医,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工作20~55年,具有正高级职称,经验丰富并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共31位专家,平均年龄58岁,平均工作时间34年,遴选时充分考虑专家的地区分布,共涉及17个省及直辖市,使参加问卷的专家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1.3数据库的建立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专家咨询问卷数据的录入Excel表格中。数据的录入由数据管理人员经培训后进行,由两名数据管理人员(高岑、武昕)同时对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然后按字段检查两个数据库文件数据的差别,如发现不一致的条目,则查回原始咨询表,进行核对及修改,确认无误后存档备份[6]。

2 结果

本文以苓桂术甘汤方为例展示研究成果。

2.1封闭式问卷见表1、表2。

结果分析:根据前期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结果评价后得出,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律失常、梅尼埃病、耳源性眩晕、眩晕等均为高频病症。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专家的认可平均分得分最高的病症前3位分别是:眩晕(3.47),美尼尔氏病(3.40),坐骨神经痛(3.30);显示各位专家在以上3个病症的治疗中使用苓桂术甘汤频率较高。标准差较低的3个病症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0.58),眩晕(0.57),美尼尔氏病(0.62),而此3个病症的变异系数得分也较低,显示专家使用苓桂术甘汤治疗以上3个病症有较高的一致性。标准差较高的3个病症分别是:心律失常室性早搏(0.97),末梢神经炎(1.03),腰痛(1.01),其中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和末梢神经炎的变异系数得分也较高,表明各位专家在使用苓桂术甘汤治疗以上两个病症的意见差异较大。

2.2开放式问卷见表3。

表1 专家封闭式问卷西医病名结果

表2 专家封闭式问卷中医病名结果

表3 开放式问卷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前期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结果评价后得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本方治疗的高频病症系统。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国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在中医病证的使用频次最高,其中眩晕、水肿、痰饮病居前列。此外,冠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征使用苓桂术甘汤的频次也较其他疾病高。

苓桂术甘汤见于伤寒论67条,用于脾虚水停,水气上冲之证。这与开放问卷中医病证使用苓桂术甘汤频次较高的眩晕、水肿、痰饮病属脾虚水停一致。西医疾病中证属脾虚水停者,使用苓桂术甘汤亦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明确指出心下有痰饮,这与中医心阳虚不能下温,脾肾阳虚不能治水,水泛上逆,水停阻络而血瘀是一致的[7-10]。此外,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所筛选出的苓桂术甘汤防治的优势病证谱,与专家在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基本一致。在封闭式问卷中,即使有些病症,比如高血压,平均分得分较低,或者在开放式问卷中,使用频次较低,比如痹证,也不能否认专家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苓桂术甘汤在此病症治疗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提示不论患者疾病表现或西医诊断如何,只要辨证属苓桂术甘汤之脾虚饮停者均可使用,要在临证中灵活辨证,抓准病机[11-17]。

鉴于群体化施治为主的西医治疗模式,中医的个体化诊疗以及临床实践中包涵医者自身思维倾向和临床体会的特色,中医专家的意见在中医药诊疗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临床思维及经验值得后辈学习和继承,以指导和深化《伤寒论》方在临床中的应用[18-20]。

[1]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8-109.

[2]宋俊生.《伤寒论》方防治病症谱研究[J].新中医,2011,43(4):105-107.

[3]宋俊生.《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循证巨著[J].天津中医药,2006,23(3):219-221.

[4]熊俊.现代《伤寒论》方防治病症谱方法学研究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870-1872.

[5]何任.仲景方应用论析[J].天津中医药,2011,28(4):265-270.

[6]高岑,宋俊生,熊俊,等.基于德尔菲法的《伤寒论》医案文献发表质量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6(2):296-298.

[7]傅延龄,丁晓刚,郑全雄.论《伤寒论》方族及其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81-84.

[8]杜新宇,张国骏.《伤寒论》中的量化思维浅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4):244-245.

[9]李树茂,何璇,姜金海,等.栗锦迁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心得[J].天津中医药,2012,29(1):7-9.

[10]桑方方,黄金玲.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7):619-621.

[11]宋俊生,熊俊,高岑,等.《伤寒论》蕴含循证医学观念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0,42(10):1-2.

[12]刘彥玲.苓桂术甘汤的文献汇考及现代临床循证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3]刘彥玲.苓桂术甘汤研究文献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600-602.

[14]熊丽.近10年来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概况[J].甘肃中医,2007,20(7):25-26.

[15]江泳,陈建杉.苓桂术甘汤理论与临床研究术要[J].中医药学刊,2003,12(9):1504-1506.

[16]王静,杨燕.德尔菲法小儿脾虚泻专家问卷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29(12):891-894.

[17]勾晓晨,宋俊生,高岑,等.《伤寒论》方医案质量评分系统的建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211.

[18]韩新民,尹东奇,汪受传,等.德尔菲法在中医诊疗指南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10,6(4):50-51.

[19]刘建平.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07,48(1):26-28.

[20]杨红.《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Research based on the expert survey for frequency syndrome spectrum of Treaties on Febrile Diseases prescripition

WU Xin,GAO Cen,SONG Jun-sh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his paper colle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national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of closed and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frequency syndrome of Treates on Febrile Diseases prescription,take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for example,show the frequency syndrome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of using Treates on Febrile Diseases prescriptio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in order to obtain their experience essence and guid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t survey;Treates on Febrile Diseases prescripition;syndrome spectrum

R222.2

A

1673-9043(2015)01-000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726)。

武昕(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方面的研究。

宋俊生,E-mail:songjunsheng00@126.com。

(2014-09-15)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