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塘月色》探析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诗化特色

2015-08-25 02:46王雁群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诗化荷塘月色写景

王雁群

(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韶关 512026)

从《荷塘月色》探析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诗化特色

王雁群

(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韶关 512026)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浓郁的诗化韵味。在感情抒发、意境构建、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独特鲜明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意境氛围的渲染和语言的运用都是写景散文作品之中的一篇上乘之作,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写景散文创作的诗化风格。

朱自清 写景散文 《荷塘月色》 诗化风格

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散文形式多样,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朱自清最初是以诗人的姿态步入现代文坛的,早期的成熟的诗歌创作、古城扬州的绮丽风光及浓郁的崇尚文化风气的熏陶,对他后来的抒情散文创作有直接的影响,所写散文自然不失诗人本色。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写景抒情的篇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构思精美缜密,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意境氛围的渲染和语言的运用都是散文作品之中的一篇上乘之作,《荷塘月色》形式上虽是散文,但作者淡化了时间,突出了空间,将诗歌的写法渗透在散文创作之中,文中处处展现着诗画之美,为我们品读与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诗化特色提供了经典的素材。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真情实感,感染力强

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注意书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因此,常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一人称叙述,是写作者站在说话人的角度,在文章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易于产生感应和共鸣,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增强作品的抒情性和表达效果。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以“我”的角度描写了作者在一个夏夜独自到荷塘赏月的情景,因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写的都是作者眼中景,心中情,可充分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阅读时,连读者也变成了文章的“我”,文章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叙事人、人物重合,叙事、议论、抒转折灵活自由,进退自如。透过细致的景物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让作者向往自由宁静生活及自然美,在黑暗现实中寻求暂时的超脱、安宁而终不可得的真实的内心感受有了可靠的依托,这种毫不矫饰地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抒情手法与诗歌常用的直抒胸臆一脉相承,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成为人们百读不厌的美文。

二、情景交融,构建意境,富有诗意美

着力于意境的构建,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意境本为诗的要素,同时也是东方艺术诗意美的灵魂。朱自清以此融入写景散文创作中,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意境。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环境,即把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境的建构需要意与境两方面的结合,建构的途径很多,情景交融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作家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与交融,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句话道出了意境这一诗学的真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于中国陷入空前黑暗的1927年。当时作者十分彷徨,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两条路他都不愿走,于是走中间道路,以求暂时逃避现实。这篇作品借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摆脱现实烦恼。

作者在文中将“意”与“境”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种种景物,色彩是多样的,情态也各不相同,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富有立体感,而且透出一股神韵,蕴含着一种浓郁的诗意。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象牛乳中洗过了似的花叶,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微微的风,缕缕清香,这些都是轻淡的;“蛙声”“蝉声”的衬托,“酣眠”“小睡”的比喻,情态交融在一个“淡”字上。声、光、影、色、香都是轻淡的,共同形成静美淡雅的韵味,如烟一般轻、梦一般美的荷塘月色,则浸透着作家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幽静的小路、亭亭玉立的荷叶,袅娜开放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不能朗照的月光与同作家意欲摆脱人世间烦恼而偷得片刻逍遥的情怀融洽无间,交织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象出作者在描绘这一切时的深情、诗意的目光和欣赏、陶醉的感情。在朱自清散文里,借助景物衬托、抒发心中的思绪,又赋予景物生命的性格和情感,和谐地创造出使人沉醉的意境,深邃幽远,使作品有了诗的韵味。

三、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是最为人称道的。他对语言是十分讲究的,注重语言本身的精致、准确和神韵,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典雅,巧妙运用比喻、叠字、通感等手法,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比喻的运用修辞手段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月光比作流水,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月色下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的运用,使句式整齐,气势贯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通感这种常人难以使用的修辞手段,在朱自清笔下也是运用娴熟,产生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以听觉来沟通嗅觉方面的感受,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清香”似有似无的缥缈感觉,多方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人感受如浴荷塘月色之中,进入诗一般的美境。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还富有音乐美。他特别偏爱运用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荷塘月色》全文不到1500字,32处用叠字叠词,第四自然段的叠字词达9处之多,“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等都是作者力求“音美以感耳”的具体表现。叠字叠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意,舒展文气,使文章行文从容不迫,节奏明朗、流畅,音韵和谐,与作者缓慢柔和的抒情语调相吻合,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充满诗情画意。

四、借古抒怀,写作手法富有变化,具有古典韵味

在文章中,自然贴切地引用古典诗文,能够使文章内涵意蕴深长,语言上增加诗意,具有浑然天成之美。朱自清在运用古典诗文时,仿佛信手拈来,毫无斧凿之感。看《荷塘月色》中下面两段: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文章的构思角度看,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不仅把文章的“神——情感,也就是不宁静的心情,无法解脱的愁绪”抓得牢牢的,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而且与开头所写的作者的内心情感起着呼应的作用,在结构上给读者以完美的感受;在写景的手法上,写完荷塘月色以后,作者掉转笔端,由空间转向时间,溯历史长河而上,出其不意地把人们带入了六朝采莲的风流季节,带到了古代“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境界,通过“我”对“热闹”而“风流”的采莲情景的向往和无福“消受”的惋惜之情,把古代江南生活的自由美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与现实的黑暗恐怖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才凸显得更清晰;写景从今到古,从北到南,手法富有变化,不仅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使文章波澜起伏,而且字里行间渗透着古韵和典雅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最有韵味的写景散文作品之一。作者在文中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满贮诗意的是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是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处处流淌着诗画之美,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写景散文创作的诗化特色。因此,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不求能达到十足的境界,但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的艺术风格与魅力: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创造情景浑然一体的自然和谐、诗情画意艺术境界,真挚的情感,高超的语言技巧,严谨精巧的构思使文章呈现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这种运用诗化的笔触抒写自然与生活,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使散文具有诗化的风格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李殿林.荷香月色独我赏 一赋一曲蕴情思.语文月刊,2010,(5).

[2]张彩云.有己.有画.有诗——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文史博览(理论),2007,(7).

[3]张剑.朱自清文艺思想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0,(3).

[4]韦晓军.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色彩魅力[J].学术论坛,2006,(6).

[5]朱自清.荷塘月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6]庄桂成.朱自清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诗化荷塘月色写景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荷塘月色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