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

2015-08-26 00:00胡润屋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流情境家长

胡润屋

今天,很多人愿意用“聪明”来评价人们的智慧和学习能力,细思量,聪明一词饱含了深刻的古代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首先,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观察。“聪”字使用会意的方式涉及了人的耳、眼、口、心四种感官,但耳朵占据了这个字的一半。巧合的是,一组数据统计显示,人在交流当中,倾听功能的作用占到35%~45%。其次,从“聪明”一词的起源来说。“巽而耳目聪明”“听曰聪”“闻审谓之聪”……撮其要义,“聪”更多地强调人的听辨能力,而聪明是倾听与观察能力的综合结果。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学,自我表现欲强,一旦有所发现或者有话要说便会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不注重秩序。轮到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我行我素。因此,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低年级学生入学以后所要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营造倾听环境

环境是决定学生听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营造安静、生动、和谐的倾听环境。

1.安静的环境利于听

让学生安静下来,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环境安静与否对于学生的思想干扰是比较严重的。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学生争抢着来回答问题,显然学生更乐于让别人听自己说话。面对这种境况,我们使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助其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使课堂安静的目的。三字一句的儿歌式对答,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当孩子们很吵闹的时候,“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黑板。”这样的对话,可以迅速控制场面,让学生处于等待或者倾听的状态。此外,还可以采用体态语言,控制学生的行为表现。当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或者出现杂乱的自由对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迅速地停止发言,做出等待的姿态,当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也会马上安静下来。由此,教师再强调举手等一些课堂发言纪律,让学生学会遵守课堂纪律的方法,这样一来课堂环境会好很多。

2.优化设置课堂情境

儿童,更乐于在故事化或者童话情境中来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构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这样儿童的心灵会融汇其中,不断地跟着情境的推进而深入。此外,也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将单一的读记融汇在开火车、走迷宫等识字游戏和其他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新奇和变化,那么教学的进展和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细化倾听要求

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听。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明确细化倾听的要求,让他们从体态上来表现自己在倾听,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对于倾听做出了动作上的规定。比如,听话的时候我们的手应当在哪里,眼睛应当怎么样,嘴巴是怎样的,身子是怎样的姿态等等。在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入学教育的时候花费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倾听的动作”,这样在教学当中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强调“老师要说话了,你做好听的准备了吗?”经过训练的学生一旦听到这个问题,首先会将身子坐正,伴随着的是一系列相关动作迅速完成。

此外,科学客观的课堂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听辨能力的有效措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更具体化的行为表现,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必须细化、具体到位。“某某同学听得真实仔细,‘景字是后鼻音这么细小的知识他都听出来了。”“某某同学,眼睛一直在跟着老师走,他真会听课。”等,赞扬的目的要肯定被赞扬者的表现,更要引发学习同伴的效仿。

三、家校合作培养听力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很优越,电视、电脑以及更多的电子玩具应有尽有。于是,电子的东西代替了家长的陪伴,允许孩子看一部动画片,家长就可以赢得半天的安宁,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行为与我们所从事的学校教育,乃至学生的成长教育是背道而驰的。6~8岁年龄段的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呢?最重要的还是有效的交流和陪伴。我们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让家长正视陪伴和交流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提倡家庭阅读,让孩子关掉电视机和爸爸妈妈坐到一起感受用语言交流的乐趣。多一些声音方面的信息,少一些纷杂的画面冲击会使得孩子变得更加理性、更懂得倾听。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将倾听能力的培养放置在更大的环境,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当中。教师要以育人的观念来培养学生养成一个个具体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教书育人者肩负的重任,是让学生走好学习和人生成长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刘光英.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四川教育,1981(05).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交流情境家长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家长请吃药Ⅱ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