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山西省大同大学为例

2015-08-26 06:34丁剑翘冯青山杨生源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北京体育大学北京00084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八段锦体质体育

丁剑翘,郭 永,冯青山,杨生源(.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00084)

高校“体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山西省大同大学为例

丁剑翘1,2,郭 永1,冯青山1,杨生源1
(1.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针对目前高校“体质”教学的问题,基于“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归教育本真”的“体质”教育教学改革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论显示:1)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体育“习惯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改善当前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2)在践行改革思路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20min跑”和“八段锦”2个项目,打破将测试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保守理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接受;3)通过对改革前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及格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高校体育;体质;体育教育;体育教学

当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每年1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既是对学生体质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各高校体育工作的考核,因此,“体质”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紧紧围绕“体质”教育展开。

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分为了2个部分和5个领域,2个部分主要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5个领域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局限于单纯的身体教育目标,而是全方位地对人的塑造,“身体”是体育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这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的观点,“体质”作为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改善它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得到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本身,体质的增强是建立在“人的教育”基础上,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过程。霍桂恒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比作是一只正在蜕皮“蝉”,体育教育是对人的身心的洗礼,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目前高校的“体质”教育视作为对人的“生物性的身体”的简单的物理干预。因此,无论从眼前的实际出发,还是从长远发展考虑,在“体质”和“生活”的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本研究基于“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归教育的本真”的高校体育的改革思路,一方面从理论论证了体育课堂教学“习惯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的实践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改革的成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大同大学的“体质”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高校体育”、“国家学生体质标准测试”、“体质”和“体育教学”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百链云图书馆、SCIE/SSCI/BP数据库和EBSCO运动数据库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检索,查阅相关文献30篇,为本研究奠定了前期的理论研究基础。

1.2.2访谈法 从调查对象中选取50名学生(男女各25名)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识;并对“体质测试”与“体育教学”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团体访谈,了解学生对作为改革主要项目的“20min跑”和“八段锦”的主观认识。

1.2.3实验法 在2014年度开设体育课的1~3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将“20min跑”和“八段锦”2个项目作为必考项目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要求每1位教师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进行教学和考试;然后,将改革前2013度和改革后2014年度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013年度采集26 246名学生的数据,2014年度采集25 522名学生的数据(由于存在学生请假、休学等问题,部分学生数据缺失)。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20对采集到的2013年度和2014年度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即“体质”测试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质”测试增进学生的健康,这些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对“体质”测试的认识中,必须明确的是运动项目只是作为测试手段而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反映人的素质和机能,因此,这些项目并不是一定要作为教学实践中必须训练的内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国家的一项标准,它有一定的统一性,但是要达到其要求则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公共体育不拘一格的发展方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体质”增强的保障,而“体质”增强的前提是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有利于学生习惯培养和养成的教学内容。

2.1“20min跑”——锻炼习惯的培养

2.1.1习惯的培养 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卢梭“为了强化身体,使其成长发育,自然所拥有的方式,人必不得与其相抵牾”,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可接受能力。《运动改变大脑》的作者约翰·瑞迪认为,轻度的运动方式,容易养成运动习惯,通常情况下,步行和慢跑是主要方式[1]。

2.1.2生理的影响 美国Cooper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项著名的追踪研究,即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 ACLS)。ACLS研究以有氧运动能力研究为基础,将运动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方面相结合,研究发现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2],由此可见,耐力素质显然对人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心肺耐力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各人群全死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是体质健康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要素。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肺耐力呈正相关,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可改善心肺耐力,从而降低疾病和死亡风险。体力活动成为了一个流行病学分支,属于行为流行病学的范畴,关注公共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为体力活动与人群健康或疾病风险提供关联证据,通过健康促进策略,提高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从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3]。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心肺耐力综合反映机体摄取、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它与心脏泵功能、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能力以及肌肉等外周组织利用氧能力相关,良好的心肺耐力是身体主要机能健康的保证[4]。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发现,耐力素质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机体的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同时也对神经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耐力素质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机体综合能力的整体素质提高。

2.1.3心理的影响 从心理的方面来看,耐力素质的培养是对人“意志力”的培养过程,“意志力”是人能够“坚持习惯”的前提。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认为:“运动疲劳的原因或许不是肌肉无法工作,而是大脑中过度保护性的监控机制发挥了作用”[5]。身体在训练的过程中会经常处于心理斗争的状态,“继续”还是“停止”,在身体没有出现强烈的预警信号之前,身体其实还是有充分的能力去维持运动状态的,意志力在此时往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习惯的养成中,意志力看似绵薄实则后劲十足。

基于教学实践中“体质”教育问题的思考,大同大学将“长跑项目”作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了让该方案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在项目推广之前,课题组围绕“对长跑的认识”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随机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长跑”对学生而言,主要分为2类:1)主动接受长跑运动。主动接受的学生对长跑的认识中有更多的理性认识,对长跑知识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并且对长跑有一定的体验。究其原因,可能大学生已经具有了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能力,对“长跑”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2)被动接受长跑运动。长跑作为高校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其成绩与学生毕业和奖学金等的获得直接相关,所以参与长跑成为了学生不得已的行动,而且这类学生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他们对长跑产生了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反应,并普遍反映:“老师一体测,我就紧张”;老师口令一下,秒表一开,我就想上厕所”;“我很在乎我的成绩是否达标,测试前一天晚上会睡觉失眠”;“参加测试的时候成绩不好,当老师大声报成绩的时候,感觉很伤自尊心”。分析发现,学生对“长跑”的排斥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而诱发的心理上的表现,多数学生在经过教师对长跑运动知识的讲解之后,有主动接受的意愿,由此可见,对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可能得到改变。

通过“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考量,确立了 “20min跑”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基础上,主要以养成终生体育习惯为目标。2.1.4 实施方法 “20min跑”在教学方法上,和过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1)“20min跑”被融入了日常教学课中,成为了学生日常训练的内容之一。

2)在长跑过程中,对学生没有速度和距离要求,跑步节奏的快慢完全由学生自己依照自己的能力而定,只把20min这一个时间线作为唯一标准。

3)学生每学年参加体育考试前必须参与20min跑的测试,合格的标准没有计时的成绩,只有“完成”和“未完成”2个标准,完成“20min跑”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

4)为了避免学生将“20min跑”看作是一次测试,禁止教师用秒表等设备来计时,以避免给学生带来任何心理上的压力,在20min跑的全过程中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我积极体验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跑步所带来的主观感受。

在这一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突出了3个亮点:

1)一个看似没有任何要求的长跑测试,对学生而言并不是没有要求,只是转变思路的开始,即将外部的客观性评价转换成为自我的主观性评价。高校体育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的影响,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计时、计数和计分都是高校体育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这些只注重结果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阴影,甚至有学生产生了恐惧和逆反的情绪,对体育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心理上的否定。在课题组前期的访谈调查中,这些现象非常普遍,甚至一度达到了85%,为此从心理上减小压力是改革实施重点环节,所以在项目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2)分享体验跑步的过程,体验是形成思维和理念最好的方法,长期以来,高校的体育教学一直在强调建立“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而“培养习惯要以培养人格为目的”,所以,选择自我评价来不断体验跑步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直在强调建立理念,但是却忽略了如何建立理念,教导、灌输和教育这些外部强行植入的手段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结果显然又一次忽略了“人的整体”,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具有了主动性,人具有主动性思维的能力,也正是凭借这样的能力,人能够得以征服自然界,因此,人的主动性这一特征是不容小觑的,应该说它是建立理念的最好的方式,而高校学生在大学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完全具备了主动思维的能力,一个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在测试之后的团体交流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样顺其自然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在身体的体验和自我的反馈中学生具有了不断挖掘自我的潜能,“体验+成功=自信”这样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建立为体质测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部分。“快乐”是每个个体所需要的,尤其是在身体活动中,但是这种感官上的快乐体验对人和动物而言是一样的,这种体验并不是人所独有的,而人能够成为“人”,最关键是身体体验和人格特征的联结,人对身体体验的理性认知,除了感官上的愉悦感,还表现为对人的意志力的磨练,体能训练恰恰是锻炼“意志力”的最重要的方式,这种锻炼看似表现在身体形式上,实则是却最终表现在对个体人格特征的培养,而人格特征的培养则更有利于锻炼过程的延续。

2.2八段锦——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2.2.1习惯的养成 延续改革的思路,“体质”教育最终所追求的是人的“健康”的生活状态,“健康”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需要在生活中延续,从“人的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既包括当下的发展也包括未来的发展,简言之,从“体质”到“健康”都是为了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人”的健康包括了心理、生理和社会3个方面。在改革的第1阶段,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但是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有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社会的影响。如果说在锻炼习惯的培养方面,心理因素占有了绝对的比重,那么,在锻炼习惯的养成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则决定了锻炼习惯的延续性。

中国有着丰富的养生文化,“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等保健项目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这些项目区别于西方体能类项目最大的优点就是运动量和强度相对较弱,因此,也被称为“小劳术”,项目的本身特点符合了“锻炼习惯”培养的要求,同时又有中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将高校体育中“人的未来发展”改革的思路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找寻突破的契机。“八段锦”融合了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具有运动量小,并且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进行锻炼等特点,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推崇,选择“八段锦”这一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突破口,从“人的整体”发展契合了“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归教育的本真”的发展目标。

2.2.2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八段锦”锻炼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以躯体四肢的运动,与调心、调息相结合,具有调理经络脏腑气血的作用,可加强臂力和下肢肌力,发达胸部肌肉,并有助于防治脊柱后突和驼背等不良姿势,是健身气功中流传最广、效果最明显的功法之一[6]。习练“八段锦”还包含了许多抻筋拔骨的伸展性动作,这有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疏泄肝气,从而改善练习者的柔韧性,达到引体令柔的目的。“八段锦”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及肺功能状态,对人体脑电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个星期的八段锦练习可以提高迷走神经调节能力,增强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八段锦能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改善其精神心理状况;对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部分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和提高作用[7];而对于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习练之后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单脚站立、握力、台阶试验测试的成绩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女大学生通过八段锦锻炼亦能改善其心肺功能,有氧耐力运动素质得到提高[8]。

“体质”教学的长远发展目标,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因此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在文化的认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传统养生方式,具有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同时在传统文化浸润下的我们,在思维的方式上保有先天的优势。查阅文献发现,传统的“八段锦”兼具养身和养心的特点,对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且适合长期习练[9]。“八段锦”学习是一个不断精深的过程,由于强度不大,可接受性强,并且通过“长跑”教学,学生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八段锦”的学习从难度和深度是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学习。

2.2.3心理的影响 习练“八段锦”生理上的积极影响并不足以使“八段锦”成为教学改革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依然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随机针对“对八段锦的认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访谈发现,学生对“八段锦”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学生从“健身”或“文化”意识的需求方面,有习练“八段锦”的意愿,例如,部分学生表示:“八段锦,我挺喜欢的,还在网上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虽然刚开始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是通过网上的资料和与老师的交流,现在好像找到了些感觉”;“八段锦一开始上课不喜欢,有一次,便秘很痛苦,不想吃药,后来没有办法,想到上课老师说练这个好像有用,便不停地练,好像还是有些效果了”。但是,一些学生存在“功利”的思想,并没有从理念上掌握“八段锦”,而只是把“八段锦”的学习看作是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在这样思想的支撑下,显然失去习练“八段锦”的真正意义,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八段锦和武术课上教的差不多,就是那么几招,练练就好,不是很难,体育成绩不要太高,够我评奖学金就行,为了奖学金我课下还练过,挺简单的,记住名称,然后记住动作,老师说我做得挺标准的”。由于外显的身体动作是“八段锦”习练的根本,因此,有些人简单地把“八段锦”理解成组合的操化动作,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造成了学生心理上对“八段锦”有先天的排斥,加之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动作的规范,让教师把“八段锦”的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身体的动作,而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上。学校对每个学生而言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教育不能只将目光着眼于学校阶段,必须同时着眼于人未来的发展。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摸索,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体育教学改革深化和升华的重要教学内容。2.2.4 实施方法 “八段锦”作为学生的必修项目,在基础课和选修课中开展,并作为学生毕业的体育考核项目,要求每个学生要达到精通的程度,不仅要精通动作的一招一式,重要的是要精通“八段锦”的功法。“八段锦”教学是从功法的理论教学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教师培训是“八段锦”教学的核心部分,通过讲座和集体备课的形式来深入地学习“八段锦”,结合传统文化的思想去理解“八段锦”功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中,不强调动作技术的学习,而要求学生去充分体会练习的感受,并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八段锦”功法的认识。在“八段锦”的教学中,既强调结果性评价,也强调过程性评价。

“八段锦”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教学实践突出了以下3个方面:

1)“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养生项目,透着浓浓的文化的气息,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八段锦”这一项目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师资的不足,因此,学校将师资的培训作为了第1步,利用假期时间,派出武术教研室的教师去各地考察学习“八段锦”,在开课前的1个学期,由武术教研室教师组织体育学院的每1名教师利用每个星期的集体备课时间习练“八段锦”,通过录像反复观看,进行“八段锦”的理论学习;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检验教师“八段锦”学习的成果。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平,过硬的业务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2)在“八段锦”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八段锦”操化的现象,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八段锦”传统的传习方式授课,不强调动作的“形似”而是要求“神似”,这种学习方向的转变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在教学中依然强调自我的感受、正确的呼吸方式、正确的身体幅度,在习练过程中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身体的呼吸和动作,强调“身和心”的统一。在学校校园内,利用“校园文化节”组织各类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在“八段锦”的教学中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的理念,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将“八段锦”作为毕业生体育考核的重要内容,尽管这一手段看似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从“习惯的养成”角度来看,当内力不足时,特别需要借助于外力的作用,教育者的责任促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种外力的作用,而作为大学生而言,成熟的思维已然形成,当学习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外在的手段对他们而言其实只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而已。

尽管“八段锦”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推广,但是其对“人的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的载荷,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整体”发展,并且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能能够从“体育”的角度对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有所感悟,养成习练“八段锦”的健身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3实施结果

2.3.1身体形态指标

表1 身体形态指标对比

表1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体重的及格人数2014年度较2013年度有明显增加;通过卡方检验,自由度为1,x2=3 875.30, P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以“20min跑”和“八段锦”为内容的体育教学对改变学生的身体形态有一定作用,提高了“体重”这一身体形态指标的及格率。

2.3.2生理指标

表2 生理指标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肺活量指标的及格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参考表2通过卡方检验,自由度为1,x2=7 267.94, P <0.01,2个年度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推测,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身体干预在生理上对学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表3 身体素质指标对比(男生)

2.3.3身体素质指标 由于学生在性别上的差异,男女生测试的项目有所不同,表3显示,2014年度的测试结果较2013年度在身体素质方面男生及格率普遍提升,只有坐位体前屈的及格率有所下降。表4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4年2个年度的测试成绩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生在耐力素质的测试中将1 000m长跑改为了800m,在力量训练中将难度较大的引体向上改为了训练腹肌力量的1min仰卧起坐。表5的统计结果显示,2个年度身体素质方面女生成绩的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只有800m成绩的及格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表6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和2014 年2个年度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 论

1)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体育“习惯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改善当前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

2)在践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20min跑”和“八段锦”2个项目,打破将测试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保守理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接受。

3)通过改革前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统计发现,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身体干预,使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及格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美]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著).运动改造大脑[M].浦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田开新,覃军,黄岚,等.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及意义[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5):1020-1023.

[3] 谢敏豪,李红娟,王正珍,等.心肺耐力: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以美国有氧中心纵向研究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1-7.

[4] 王娟,张献博,王正珍.规律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Meta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50-56.

[5]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M].王岑卉,译.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6] 胡秉娇,刘洪福.八段锦对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1):89-91.

[7] 林颖娜,王芳,张容瑞,等.中医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5):419-421.

[8] 官铁宇.八段锦对大学生亚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3):91-94.

[9] 廖艳,林殷.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209-212.

Research on University “Physic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aking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NG Jian-qiao1, 2,GUO Yong1,FENG Qing-shan1,YANG Sheng-yuan1

(1.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Shanxi 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iming at current university “physical quality” teaching problem, basing on “physical quality”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dea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 and student reality, return to education essence”,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interview,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 statistics, this thesis implements deep analysis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gxi Datong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Conclusion shows: 1) Emphasis physical education “habit cultivation” and “habit formation” in class teaching helps current student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improvement. 2) In reform thinking process practice,“20 min running” and “eight trigram boxing” two contents break conservative idea of taking testing event as teaching content, which is generally accepted by student. 3) Through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testing statistics study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pass rate of student body shape index, physical signs and quality a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ich proves effect of reform.

university sports; physical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teaching

G807.01

A

1004-7662(2015 )07-0047-06

2015-07-11

山西省教育厅课题“地方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2014088);山西省教育厅2014年高校强校工程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丁剑翘,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与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八段锦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