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客体铸模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研究

2015-08-26 10:08袁国平蒋铁奇
刑事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胆物证客体

袁国平,王 萍,蒋铁奇,刘 晋

(1.新兴县公安局,广东 新兴527400;2.绍兴市公安局,浙江 绍兴 312000,3.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曲面客体铸模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研究

袁国平1,王 萍1,蒋铁奇2,刘 晋3,*

(1.新兴县公安局,广东 新兴527400;2.绍兴市公安局,浙江 绍兴 312000,3.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在刑事案件及交通肇事类案件现场经常会出现曲面客体受外力作用后破碎,分离形成数量众多的碎片,由于曲面客体大多结构复杂、物体破碎程度较大、分离体数量较多,一块碎片往往同时需要与其它多块碎片进行整体分离痕迹检验,工作难度极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尝试对不同种类曲面客体数量众多碎片的整体分离痕迹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使用高强度立体足迹提取材料及相关辅助材料,利用灌注或贴敷方法铸造出相应样品物体的内胆模型,以该模型为骨架对物证碎片进行拼接比对。通过对30种不同曲面客体众多数量碎片,在50次不同条件下的整体分离检验鉴定,成功解决了现场碎片的归属及原始物体数量问题,总结出曲面客体铸模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的新方法,并提出了检验鉴定的规范化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痕迹检验;铸模法;整体分离;曲面客体;碎片

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物体,被犯罪行为分解成若干部分,被分解的各个部分将以各种形式的信息表明它们原为一个整体。这些由被分离的各个部分体现出来并表明它们原为同一整体的、带有痕迹属性的信息载体的总和称为整体分离痕迹[1]。整体分离痕迹作为一种特殊的痕迹,常见于具有破坏性的案件现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爆炸、枪击、火灾、交通事故等现场。该类现场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其破坏性大,现场凌乱、复杂,现场遗留痕迹物证较多,经常会出现曲面客体受外力作用后破碎,分离所形成的数量众多的碎片。曲面客体包括球面、圆柱面等几何曲面和自由曲面客体[2],常见的曲面有柱面、锥面、球面、双曲面等,如图1所示[3]。任何物体都有各自的属性和形态,从一个整体被分离成多个分离体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属性和形态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新的属性和形态,并产生分离缘和分离面痕迹。按照同一认定理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分离物体的属性、形态和分离痕迹特征进行检测后,可以鉴别分离物体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30种不同曲面客体众多数量碎片在50次不同条件下整体分离检验进行研究,以玻璃瓶碎片的整体分离检验鉴定为例详细阐述曲面客体铸模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的新方法。

图1 常见的曲面。A1、A2:柱面图形;B:锥面图形;C1、C2:球面及抛物面图形;D1、D2:双曲面图形。Fig.1 Common curved surfaces.Graphics of A1,A2: cylinder; B: taper; C1,C2: spherical and parabolic; D1,D2: hyperboloid.

1 材料与方法

1.1 工具及材料

双面胶、泡棉胶、剪刀、高强度立体足迹提取材料、竹签(纱布)类骨架、样品物体、毛刷、砂纸、甘油、背胶纸或宽幅胶带、棉布手套、PC或橡胶手套等。

1.2 物证的固定、标示与记录

根据物证碎片的大小确定物证标示间距,打印物证大标示条JC01~JCXX(或打印后在标示条背侧粘贴双面胶,裁剪后揭去隔离纸),在背景衬垫物上按照顺序依次摆放(或粘贴)大物证标示条,加放纵向、横向比例尺,摆放物证后对物证进行正、反面拍照固定;然后依次提取碎片上的生物检材、指纹等相关物证。

制作红色字体的物证小标示条(数字1~X),在标示条背侧粘贴双面胶,揭去隔离纸,按上述检材编号的顺序在检材表面依次粘贴红色字体小标示条,大、小号标示条上数字标示必须对应一致,对其进行拍照、固定并按照序号测量、记录碎片的大小及特征。

1.3 内胆(内衬)模型的制作

制作内胆(内衬)模型,以其为骨架,从底部或内部将各个碎片支撑起来,便于碎片的固定、拼接(见图2)。

(1)搜集同种类型、同样大小的样品物体,将样品物体清洗干净后晾干或烘干,在样品物体内侧或背侧均匀粘附甘油类脱模剂或隔离剂。

(2)体积较小的样品物体,将调制好的石膏液注入样品物体内部或背侧,从入口处放入与样品物体等高(或等长)的竹签类骨架作为加强筋用以加固样品物体易折断部位;体积或面积较大、结构脆弱、易变形等不易直接灌注石膏液的样品物体,可以将大小合适、浸透石膏液的纱布块展开逐层(3~5层)贴敷在样品物体背侧,待其略凝固时利用毛刷沾取石膏液逐层涂刷至适当厚度(以足够承载碎片重量为基准)。

(3)待石膏液凝固后将石膏模型取出晾干或烘干。石膏模型干燥后,必须依据内衬背胶纸或胶带的厚度对其整体进行适度打磨,深度约1 mm即可,以确保不因为模型内径增大而导致部分碎片不能准确、完整的拼接在一起。玻璃瓶子类可利用石膏模型发热后热胀冷缩的原理自动将样品瓶子破碎。

图2 样本物体及制作出的模型Fig.2 Sample and its model

2 结果与讨论

本文利用铸模法对曲面客体分离形成的数量众多的碎片通过特征拼接比对进行整体分离检验,为便于碎片在模型上的固定,拼接物证碎片前应在模型上包裹背胶纸或宽幅胶带并进行固定,确保其在石膏模型上不移动、滑动。在工作台旁边放置一同类样品物体,参考样品物体形态、结构对碎片进行初步拼接、比对,按照部位的不同将碎片进行分区摆放,暂时无法确定位置及关系的部分碎片集中在一个分区摆放,如图3所示。在各个分区内碎片的内侧粘贴双面胶,依托内胆石膏模型从底部开始依次对碎片进行拼接、比对,并将其与石膏模型上的背胶纸或宽幅胶带进行粘贴,适当用力施压进行固定,同时进行记录,如图4所示。

图3 物证碎片的分区摆放Fig.3 The fragments partitioned

图4 进行拼接后的物证Fig.4 The broken bottle after fragments being ftted together

本文以玻璃瓶碎片的整体分离检验鉴定为例,使用高强度立体足迹提取材料及相关辅助材料利用灌注或纱布粘接方法铸造出相应样品物体的内胆(内衬)模型,对内胆(内衬)模型进行适当处理使其便于物证碎片的附着、固定,然后以该模型为骨架对物证碎片进行拼接比对,较好地解决了曲面客体碎片的整体分离检验的定位难、拼接难、固定难的问题,以及现场碎片的归属和原始物体数量的确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受生产、使用、保管、维护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工具的外表结构都具有特定性,且在其形成的线形痕迹上能以种类和细节特征加以反映,拼接、比对时应注意碎片上的花纹、曲面结构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擦划线条等特征,分离处表面和断面上的纹痕、裂痕、缺陷、凸凹结构特征[4],利用这些特征可以迅速确定碎片间的相互位置关系;(2)对于商标标签等处的碎片,由于正面拼接后无法看到其背侧或正面碎块间的拼接、比对情况,可以在该类碎片正面及背侧两面粘贴小的数字标示,并在与其它碎片拼接前先行拼接,在其背侧进行拍照固定并记录,如图5所示;(3)进行碎片拼接、比对操作时,双手应内衬棉布手套,外套PC或橡胶手套,防止碎片对双手造成伤害;(4)由于物体在生产过程中受模型损耗、变形及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及工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类、品牌的物体其内部直径、厚薄程度等均有所不同,所以同类样品物体制作出的内胆(内衬)模型与现场物体也会有所不同,有时需要对制作的内胆(内衬)模型使用砂纸进行打磨减薄、泡棉胶进行填充加厚;(5)拍照固定、记录:拼接、固定工作完成后在旁边竖直加放比例尺,从不同角度对固定拼接完好的物证进行拍照固定并记录,做到全面、准确反映各碎片的拼接情况;(6)固定后物证的保管、存放:利用内胆(内衬)模型对物证碎片固定后,要注意保护碎片的原始形态,可以在其上面放置(或包裹)一层牛皮纸(防止包裹物与物证粘连),利用适当厚度的海绵等物对其进行覆盖、包裹,使其在物证保管箱中不磕碰、滚动、振动即可;(7)在拍照固定、记录工作完成后对拼接的物证进行分解,恢复物证的原始状态后进行保管存放,特别是分离面、分离缘更要精心保护[5],确保物证的原始形态不被破坏。

图5 在粘有标签的碎片的另一面粘贴标示并拼接Fig.5 Binding fragments together after marking them on the opposite side without labels

[1]李冬云,王炳成.痕迹检验技术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478.

[2]王昕宇.艺术设计概论 [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蒋华.曲面指印的拍摄与处理 [J].刑事技术, 2009(4):9-50.

[4]申金,王胜利,李彦斌,等.痕迹检验操作指导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68.

[5]戴林.特殊痕迹检验 [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4:308.

引用本文格式:袁国平, 王萍, 蒋铁奇, 等.曲面客体铸模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研究 [J].刑事技术, 2015,40(4):266-268.

A Casting Method for Physical Match of Objects with Curved Surface

YUAN Guoping1, WANG Ping1, JIANG Tieqi2, LIU Jin3,*
(1.Xinx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Guangdong Xinxing 527400, China; 2.Shaox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Zhejiang Shaoxing 312000; 3.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38,China)

Evidential fragments are often encountered at crime scenes, 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in motor-vehicle accidents and crime.The objects are often broken from external force, leading to fragmentation.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object’s surface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fragments, fitting all the fragments together becomes extremely diffcult.Here the ftting method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operation specifcations for reassembly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were tested and optimized.Overall separation tests of 30 surface-different objects under 50 various conditions were implemented to identify the fragments and the amount of the original objects.The high-strength materials and their auxiliary for three-dimensional footprint lining extraction were utilized to cast corresponding object’s liner (lining) models by perfusion or adhesion methods.The model, as a framework,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levant debris to put them together.The reconstruction of a glass bottle was taken as a specifc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test procedure.The new method has proven its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identifcation of similar broken trace evidence.The standardized examining steps and related precautions were also proposed.

mark examination; casting; physical match; curved surface; fragments

DF794.1

A

1008-3650(2015)04-0266-03

10.16467/j.1008-3650.2015.04.003

袁国平(1977—),男,河南浚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痕迹检验。 E-mail: 378048661@qq.com

刘 晋,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痕迹检验。 E-mail: markslab@163.com

2015-01-22

猜你喜欢
内胆物证客体
关于电饭煲的选购 可不像干饭那么简单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浅谈刑事案件物证的保护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