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的基层探索

2015-08-26 11:42段培华潘井亚
群众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平养老老年人

段培华 潘井亚

“政之所系,所为惟民。”江苏一贯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六大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普遍得益受惠,人民群众幸福感也显著上升。各地在创新民生工作中,不断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幸福江苏的新画卷增光添彩。

太仓: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

在苏南发达地区,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已经总体得到基本保障,而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的“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视和推崇。为此,太仓市适时提出推动“文化养老”建设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文化养老的新路径,创造性地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激励机制。有着“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首个“全国文化养老示范基地”称号的太仓,将文化养老作为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一整套文化养老评先创优的激励机制。每年评出“十佳文化养老服务之星”、“十佳孝星”、“十佳寿星”、“老有所为之星”,对文化养老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目前,95岁老人参加门球赛,百岁老人出诗集,数十人扭秧歌,上百人跳广场舞,千人打太极,万人健步走,已成了太仓街头一道亮丽风景。

搭建活动平台。全市147个村和社区建有720个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上百个文化广场,建立了52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各类老年文化俱乐部和社团组织87家。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投资1.3亿元建成了集教育、文娱、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大学,学费一律由财政买单。政府扶持文化书场,每年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个书场给予2万元的补助。各类文化艺术馆和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均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培育老年人文艺队伍。引导每村(社区)建立不少于2到3支文艺队伍,发挥文艺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文化养老的各项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老年知识讲座,每年受益老年群体超过10万人次。开设广受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戏曲、声乐以及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培训班,以点带面,每个村(社区)和团队选派1—2名文艺辅导员到文化馆培训基地先行接受教学,再回去传授给当地的中老年群体。2014年,基层文艺培训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全年50期,培训人次逾万。

目前,大多数养老还只限于服务老年人群的基本生存需要,疏于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是实现和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步。

无锡:立法保障教育公平

2014年1月1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了《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这标志着无锡持续6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进入了立法保障的新阶段,在全国大中城市首开先河。2014年5月1日,《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共计9章41条,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在入学机会、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职责、规则,明确了相应的标准要求和保障责任。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教育均衡的关键。从2010年开始,无锡各地以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从2010年到2014年,全市共轮岗交流教师1.5万余人、校长600余人,有的学校几乎100%的教师都有轮岗交流经历。

改造提升薄弱学校是教育均衡的重头戏。对照江苏省教育装备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无锡各地全面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均衡配置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从2009年开始,无锡市委、市政府把每年改造提升60所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连续3年共投资30多亿元,先后有191所学校校舍、场地、装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升。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长效机制。推进教育公平就是要破除阻碍教育公平的制度障碍,着力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资源配置公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使教育公平真正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无锡以立法保障教育公平,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无疑先行了一步。

大丰: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从2013年9月开始,大丰市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在第一批29个试点村基础上,扩大试点工作,全市1/3的村卫生室已经开展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让村医更好服务村民的同时,还提高了收入,实现村民村医的双赢。

针对村医“三怕”(怕群众不愿缴费、怕无法服务到位引发矛盾、怕亏本),大丰确立了依托健康管理团队技术支撑,以村卫生室为签约服务主体,乡村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的签约模式。签约项目包括基础服务和个性化延伸服务两大类。基础服务项目不收费,主要是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疾病康复指导等基本医疗服务和11类4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延伸服务项目整合形成初级包、中档包和尊享包,每年50元、100元、200—600元不等,由服务对象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自主选择。

前有签约村医,后有县、乡专家团队支撑,是签约服务的最大亮色之一。大丰与上海、南京等三级医院建立联系,同时,推动市内二级医院服务下沉,加快建设市、镇、村远程会诊系统,实行区域内检验、影像共享服务。到2013年底累计远程会诊患者236人次,其中70%的病人可继续留村治疗。去年,市、镇两级医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9%和5.1%,而村级诊疗同比上升18.7%,患者已向村级诊疗回流。

签约服务为签约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挥村卫生室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网底作用和村医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有效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三个转变”:由坐等病人到主动服务,由为个体服务到为全体服务,由诊治疾病到健康管理,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淮阴:开通“微信求职通”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就业服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淮安市淮阴区推出“微信求职通”业务,就是利用微信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新就业服务方式的有效尝试。

“微信求职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填平了求职双方的鸿沟,让就业变得轻松和便捷,让就业服务多了一个新渠道。求职者不用来到人力资源市场就能及时了解最新职位信息、了解企业概况和进行职位挑选。目前,平台主要包括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和创业服务三大模块,已经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查询就业求职、办理失业保险、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等功能。该平台还具有分享最新工作动态、提供政策问答、业务咨询等其他功能,方便广大群众能够对该区的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改进工作作风和办事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

从2012年开始,我省在国内率先实践,开发了智能化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就业e图”,让劳动者通过互联网或智能手机,利用电子地图和卫星定位技术,就能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地就业服务信息化不断创新、完善,推动就业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公平养老老年人
公平对抗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