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指(外一篇)(纪实小说)

2015-08-27 10:30李春雷
广州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兰花指梅派山本

瑶舜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夜。

瑶舜自小生得俊秀,出生于唐山玉田县。父亲在东北做煤炭生意多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就破产了,走投无路,四处躲债。瑶舜十二岁那年冬天的一个雪夜,父亲偷偷地潜回家,让母亲把预备过年的衣服给他穿上,而后拉着他的手,走进了一个朋友的宅院。父亲的这个朋友,是唐山最有名的京戏班“华裕社”的老板,也是一位梅派名旦,父亲当年生意红火时常常带着自己为他捧场。父亲让他跪下,说:“儿子,爹本来是要供你上大学的,但现在不行了,我看你是一个学戏的好坯,你也喜欢梅派,今天就拜师吧。这是苏老板,往后就是你的干爹了。”

瑶舜一惊。对京戏,他是心底里热爱的,从小就跟着父亲看戏。那一年,梅兰芳在北平长安大剧院演出,全家还专门坐火车去观赏呢。家里有一摞摞的唱片,他听了上千遍。不仅听,还对着镜子学唱,梅派的代表剧目,从唱腔到念白,他早已烂熟于口。可让他马上拜师,却是没有心理准备的。但看着父亲那黑黑瘦瘦的脸,也就认命了。本名窑顺,也就改为了“瑶舜”。

苏师傅是一位和蔼又严厉的长者,除了亲自口传身教外,还安排一个名叫王功的男旦专门带他。王功十八九岁,刚健俊朗,直爽侠气,已经专攻梅派六年,是团里主演的B角。大家私下里都说,这孩子聪明得很,将来一定会成为名角的。但苏师傅暗地里对瑶舜说:“孩子,你好好学吧,你能超过他的。”

王功教瑶舜学戏,真的很卖力气,从吊嗓子到台步、舞剑、水袖都一丝不苟。两人同吃同住同练功,不几天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有一天睡觉的时候,王功告诉他,梅派的兰花指是一绝,食指、中指和小指的伸缩有很多讲究,与头、眼、臂、腰、臀、腿的协调更有不少秘诀,要学好,没有两三年工夫是不行的。

瑶舜天生一掌柔指,细白如葱。梅派的做功里,最让他醉心的就是兰花指了。

梅派表演中的手势主要体现于指型,统称“兰花指”,分蝶恣、吐蕊、逗花、笑日、含苞、垂露、伸萼和翻莲等五十多种。这种在具体情节中灵活运用的手势,能够极细腻地表达出剧中人物各种复杂的内心情感,是一种玄妙无穷的形体语言。

日日夜夜,在师傅和师兄指点下,瑶舜面对壁镜,细细模仿,苦苦揣摩。

三年后,瑶舜的唱功和做功均有大进,声域宽畅,音色甜润。尤其穿上戏装,彩扮起来,灵俏的兰花指、迷幻的眼神和婀娜的腰身柔美地共同旋转,顾盼生情,流光溢彩,真是风舞杨柳枝,满台春风起。别人赞叹说,这孩子真是天才啊,没准会成为第二个梅兰芳呢。

可苏师傅却摇摇头说:“这些都只是梅派的皮毛啊。”说完,拍拍他的后背,深深地叹一口气,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啊,要端稳这碗饭,还要能受得了咱戏子的罪啊。”

他感激地点点头。是啊,三年来,师傅对他真是比亲爹还要费心啊。可他也很纳闷,难道自己还不够吃苦吗?自己可是比别人下了十倍的功夫啊。

他太年轻了,怎么能理解透师傅的意思呢?

那是冬至过后的一个雪夜,苏师傅破例请他在唐山最好的酒店“玉香楼”喝酒,让师兄王功作陪。那一天,师傅喝了不少,师兄喝了不少,他也喝了不少,晕晕乎乎,浑身燥热。回房睡觉后,他感到心旌摇荡,肋生双翅,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膨胀和兴奋。他不知道,刚才苏师傅已经在他的酒里下了迷药。这时已是后半夜了,昏暗中,师兄王功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轻轻地坐到他的床边,先是握住了他的手指,而后又开始抚摸他的胸部和腿部。他心底霎时涌上一种本能的厌恶,想把王功一手推开,可全身无力,但忽地又感到了一阵阵从未有过的舒适和痛快。于是,他闭上了眼,一任师兄顺流而下,直达他的根部。那真是一片快乐的沼泽地啊,他已经心甘情愿地沦陷为一坨酥软的稀泥了……

第二天晨练时,苏师傅严正地告诉他,要想成为真正的名旦,必须要试着做女人。

他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也许瑶舜天生就是名旦的坯子,就像当初父亲让他学戏没商量一样,当苏师傅把他又领进另一扇门里的时候,他也半推半就地顺从了。他想,要成为名旦,这也许是必需的代价呢。况且,做女人有什么不好呢,自己从小不就是恨不得变成女孩吗?于是,从此后他与师兄更是形影不离,连薪水也合在了一起。白天的时候,他们是师兄和师弟,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的床就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池塘,而他们则又变成了亲密无间的鱼与水。

渐渐地,他沉溺在这个温热的池塘里,难以自拔了,而一些女孩子特有的细腻和柔情也在心底悄悄地分蘖了。与女人在一起时,他会格外体味到一股特殊的昵融与暖香,而看着男人,则是那样的粗糙和陌生。

瑶舜更加细致入微地习练兰花指,愈发感到奥妙无穷,芳香四溢。比如“滴露”,手形类似持扇,定型于《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而“垂露”呢,又极像手持酒斗,用于《御碑亭》中孟月华与王有道的饯行;同样是《汾河湾》,柳迎春道白“奴柳迎春——”时,伸出自指式的“蝶恣”,而唱念“郎请——”时,便需用小拱手式的“逗花”。最难的是《霸王别姬》,虞姬听到楚歌,内心惊诧,手掌与众指翻转颤抖,是谓“翻莲”。而两人永诀时,虞姬悲痛欲绝地舞剑,双指直挺,腰身似弓,此时的指型,名曰“怒发”——这是兰花指中最高难的造型了。

他是一个青涩且柔弱的男孩子,从未有过金刚怒目,怎么也难以毕现“怒发”的神韵。师傅笑一笑说,你还太小,没有生活,更没有沧桑。等你成人,就好了。

十六岁的时候,瑶舜的唇边开始长胡子了,黑茸茸的,好恶心哟。每天早晨,他就对着镜子,伸出兰花指,一根根地拔掉,这样连胡子茬都可以薅除的。虽然很痛很痛,但摸摸下巴,光溜溜的,心底就涌上了一泓温泉般的慰藉。但好景不长,仅仅在第二天早上,新生的烦恼又爬满了唇边和下巴。就这样,胡子夜夜长,兰指天天拔,有时,他真恨不得把下面的男根也一起拔掉呢。

第二年,瑶舜正式登台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老板高价辞退了原来的梅派A角,由他直接补上了。师兄王功却依然故我,而且还是他的B角。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王功居然毫无怨意,反而乐于给他这个师弟兼徒弟充当配角。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瑶舜的肚囊里装着一部又一部美轮美奂、金壁辉煌的梅派名剧,他的唱功和做功都趋近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观众纷纷在他的兰花指下染上了“梅毒”。

他越来越成为戏神的化身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山本大佐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战科毕业,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当过5年的课长,是一个中国通。他性情温雅,热爱京剧,尤爱梅派。上个月,他调到唐山升任驻军参谋长了。在当地一家商会会长父亲寿宴的堂会上,他意外地遇到了瑶舜,竟魂不守舍,一见钟情。于是,从此后,无论瑶舜在城内哪个剧场演出,他都去捧场。每次看戏的时候,他都换上便装,自己排队买票。给日本人的票是粉红色的,板硬板硬,俗称割耳朵票,官称龙票。山本不缺龙票,他缺少的是一种难与人言的东西。

两个月后,他派人送来请柬,要与瑶舜交朋友。

瑶舜不想去,但苏师傅劝他,这里是日本人的地盘,咱们要生存,就不能得罪他们。瑶舜想了想,还是勉强去了。

山本大佐也是在“玉香楼”宴请。真是巧得很,那一天晚上也是大雪纷飞,把整个人间染得白白净净,而吃饭的地方又正是上次苏师傅请客的同一个房间。酒桌上,这个热情好客的日本军人轻轻地握着瑶舜的手,谈笑风生,极尽谦恭,说了很多很多的中国典故。瑶舜却是一脸茫然,谁让他没有读完小学呢。不知不觉中,他对这个日本人油然生出不少的敬意和好感。酒后,山本大佐要留他同宿倾谈,他婉言谢绝了。但那一天晚上大雪弥天,茫茫无路,山本不由分说,牵住瑶舜的手指就登上了汽车,向他的兵营开去。

山本的屋内整洁宽敞,优雅可人,全是名家字画、京胡和唱片。山本打开留声机,灯影幽明、皮簧铮铮中,盛装粉黛的梅兰芳翩翩地出场了,杏黄色的京韵杨花柳絮般飘满了整个房间。夜已经很深了,山本兴致勃勃地说,今天咱们结成兄弟,同室而卧怎么样?瑶舜心内一颤。他毕竟是一个日本人啊,临行之前,师傅和师兄都告诫自己,日本人惹不起,但也不能交朋友。交朋友就成了汉奸,城外的抗日政府锄奸队是不允许的。他想了想,说,今天喝多了,喝多了,改天再说,睡觉,睡觉。

兄弟没结成,同室而卧可没法再拒绝了。山本开始脱衣服。日本人的内裤很特别,只有一条布带,缠在腰间,再兜住裆部。关灯后,迷迷糊糊中,山本悄悄来到了瑶舜的床边,坐下来,轻轻地为他压压被子,托住他伸出被窝的手指,细细地捏着。瑶舜假装睡熟了,没有动。停了一会儿,山本顺着瑶舜的胳臂慢慢地滑了下去,在他的胸部和腹部之间来回反复地游移着。他害怕得不行,仍是没有动。这时,山本温热的手掌已经覆盖住了他的下身……

瑶舜浑身三万六千根毫毛立时竖直起来。他猛地把山本的手推开,结结巴巴地说:“不、不!山本太君。”

山本恳求道:“瑶舜君,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上了,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瑶舜坐起来,整理好内衣,劝慰说:“我可以答应和你做朋友,但我们要做君子式的朋友。我明天早上还要练功,请你把我送回去吧。”

山本大佐说:“可以,你有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但今天晚上,你一定要答应我……”说着,一把搂住瑶舜,热烘烘的嘴唇贴在了他的脸上。

瑶舜急忙跳下床去,伸手要穿衣服。

山本大佐的脸憋得通红,喘着粗气,已是箭在弦上,弓满如月了。他一下撕破瑶舜的内衣,把他推倒在床上。

瑶舜心底骤然涌上一阵强烈的恐惧和厌恶,他似乎意识到了一种无可避免的绝望和灾难的降临,浑身顿时生发出一股本能的拒绝和反抗。他伸出兰花指,不顾一切地甩了出去。山本大佐的脸上,立时盛开了一朵肥厚的梅花。

山本满眼金星,恼羞成怒,一脚踹翻瑶舜,顺手抓过了桌上的军刀。

瑶舜抢先一步,挥动兰花指,本能地做出一个纯正的“怒发”造型,剑一般戳向山本……

山本大佐惨叫一声,双手顾不得捂住眼睛,极敏捷地挺起刀锋,“噗”地一下就插入了瑶舜的肚子,再顺势往上一挑,血液喷溅在洁白的墙壁上,黑暗中,像一幅硕大的泼墨山水画。

瑶舜挣扎了几下,就再也不动了。

这是日本军人典型的杀人动作。日本是海洋民族,这是长期剖鱼时习惯动作的演进。

山本大佐的左眼珠从眼眶里坠了出来,花花红红地挂在脸颊上,瑟瑟地颤动着。他似乎没有在意剧烈的疼痛,照了照镜子,又重重地坐在地上,用另一只眼呆呆地看着墙上的天皇御像……

黎明的时候,山本吃力地站了起来,把瑶舜的身体放平、摆正,又用清水把他脸上的血渍一点点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自己也躺了下去,与瑶舜紧紧地靠在一起,挽过他的一只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

门外站岗的日本勤务兵进来送早饭时,看到了两具同样切腹而亡的尸体,整整齐齐地仰躺在血泊里。山本大佐的脸上微笑着,一只胳膊为枕,揽着瑶舜的颈部,像一对熟睡中的新婚夫妇,合盖着一床大红大红的绸缎被。

只是瑶舜的兰花指像锋利的匕首,伸得直直的。

麦香的晚上

小麦怀孕了。

腹部亮亮的,鼓鼓的,羞羞地站在静谧的月光里。月光银粉一样弥漫在天空里和大田里,吸吸鼻子,有一种清香浓浓的味道。那是和平的气息,那是丰收的气息,那是生命的气息,那是希望的气息。但战争的脚步,仍是沿着麦垄间窄窄的小道,正在紧锣密鼓地走向夏季的火热。

北岳军区补充团供给科科长王胜,带着两个伤员在麦垄里爬了两天两夜,晚上的时候,才一瘸一拐地走进了阜平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东寻西问地找到了村长的家里。前天,他们在山里运送军粮,被一伙日本兵包围了。一场恶战,部队被打得七零八碎。

村长黑着脸,低着头,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也许,正赶上他心情最坏的时候吧。王科长请他帮助派饭,他固执地摇着头:

“夜黑了,村子小,部队多,派不过来啊。”

连年的战争和灾难,去年颗粒无收,家家都有饿死人,有不少人家逃到五台山西边去了。王科长用尽全身力气,忍住正在唤喊的肚子,凑上去,低声下气地说:“村长,行行好,可怜可怜吧。我不饿,只是躺一下,他们俩受了伤,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村长狠狠地看了他一眼,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仍是不言语。呆一会儿,终于领着两个伤员走了。

虽是五月天气,夜风仍是有些寒凉,吹着浑身的伤口,像一群群马蜂刺蜇。

王胜怔怔地站在屋门口,不知如何是好。

村长的妻子,一个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的女人,正在晕黄的麻油灯下纺棉线。屋内还有两个男娃,一高一矮,四肢和身板细细薄薄,枯瘦如柴,头颅和眼睛却格外硕大,像戏台上的小鬼儿。

灶台上的锅里,稠稠的,冒着浓烈的热气。那是这家人的晚餐。

王胜的肚子猛烈地吼叫起来。

对这个八路军的突然到来,女人是极不欢迎的,这从她那紧绷的脸上,乜斜的眼中,可以看得出来。

王胜的头“嗡嗡”地轰鸣。相比较饥饿来说,他更需要好好地睡一觉。极度的困乏,使他已经顾不得一切细致的礼节,径直在纺车旁边空着的半个炕上就躺了下去。

两个孩子好奇地凑上来,伸出小手摸摸他的手枪。女人大吃一惊,愤怒地猛拉一把,吓得孩子张大了嘴,身子直哆嗦,赶紧退得远远的,像两只受到惊吓的小刺猬。

王胜使劲地笑一笑:“没事的,枪里没子弹。”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即使在贫困中。不一会儿,两只畏缩的小刺猬又试探着凑了上来。

“你从哪儿来?”大男孩小心地问。

“龙泉关西边打仗回来。”

“那你到哪儿去,你们部队驻在哪儿?”他像查路条一样盘问。看得出,他或许是村里的儿童团。

“驻在阜平呢,我要回部队。”

小的那个很惊奇似的,上来拉住了王胜的手。小手软软的,让他想起了在老家的小弟弟。他是四川自贡人,父母生过五个孩子,中间三个生下不久就都病死了,最小的也是一个男孩。八年前,自己离家时也是这么大的,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王胜觉得这就是他的小弟弟了。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两个孩子。

“阜平不是闹灾荒吗?你们吃啥?”两个孩子还在穷追不舍地询问。

母亲不耐烦地横了孩子们一眼,嘟噜起来:“这死孩,闹灾荒,老百姓饿死,当兵的还能饿死?”

孩子们望了望他们的母亲,又看了看王胜,挤了两下眼睛。

王胜拉着他们的小手,其实是对他们母亲说的:

“唉,军队也苦呢,老百姓吃啥,军队也吃啥。老百姓吃树叶野菜,军队也一样的,八路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嘛。”

女人停了停纺车,想了想,没说话,只是又添了一卷棉花。

“灾荒年,老乡没劳力,军队还要帮助老百姓搞生产……”一股力量催着他说下去:“我们还帮难民迁移到西边来,招呼他们吃和住……”

她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

大孩打断了王胜的话,对女人说:“娘,前几天东边来的灾民,不是说没有八路军帮着,早就饿死了吗?”

“前天赵爷家来的亲戚,就是带小孩子的那个老头,”小孩子也抢着说,表示他比哥哥知道的事并不少,“他从山东逃荒来,到细腰涧边走不动了,躺下来快死啦,多亏八路军给了几斤黑豆,他才找到这里。”

女人擦了擦眼睛,叹了一口气。

“八路军也不容易啊。”

大家都没有说话。

“老百姓苦,军队也苦哩,吃不饱,还要打仗,断胳膊断腿的……”她又停了一下,擦了擦眼,“嗯,打走鬼子就能过安生日子了。”

她抬起脸,看着窗外漆黑的天。

王胜躺在床沿,一翻身就会滚落下来。女人连忙把纺车往里边挪了挪,让孩子们把他推进去一点儿。

“靠里边一点儿,会跌下来的。”

孩子们伸出四只手,用力来推。王胜瘫倒着不动,他实在没有力气了,任凭他们发力。

……

村长回来了。

女人跳下炕来,盛了满满一碗野菜,还有几个山药蛋,让大孩子端给王胜,一边对丈夫说:

“这兄弟,是好人哩,喝口汤吧。”

“我不饿。”王胜说。

“看你蔫蔫的,哪能不饿?喝口汤吧,没啥吃的。”

他们一齐来劝。大孩子还拉住王胜的手,要扶他起来。

“好,我自己来。”王胜勉强支起身子,慢慢地把一碗野菜和两枚山药蛋吃完了。

还没等吃完,女人就把碗夺过去,又盛了第二碗。

王胜正要躺下去,两个孩子顶住了他的背:“再喝一点吧。”

为了不负他们的好意,王胜只得又吃了一碗。这时,他已感觉到胃里胀胀的,身上热热的,肚子平静了,腰上也有了一些力量。

吃完饭,村长说出去到邻居家看看那两个伤员,就走了。

屋后面是一块黑黢黢的麦田,风吹来,可以闻到一缕缕细微的麦香,似乎还可以听到一阵阵低沉的拔节声。

女人继续纺纱。昏暗的油灯下,浑厚的“嗡嗡”声中,一根细细的银线顽韧地从女人手中绵绵不断地抽出来了。不一会儿,纺锭上的线槌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萝卜……

瞌睡虫终于爬满了王胜的眼皮。

第二天清早,王胜睁开眼,猛然发现自己一个人四仰八叉地横躺在炕上。纺车呢,已经被他挤在土炕的边角里。

村长和他的女人,还有两个孩子,睡在门口的一捆谷草上。地方很狭小,村长的一条腿搭在灶台上,另一只脚则伸出了屋门外……

李春雷: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赤岸》、《铁壁铜墙》、《摇着轮椅上北大》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首届全国五一文化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蜕联三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蜕联三届)等。系全国作代会代表,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 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责任编辑 朱继红

猜你喜欢
兰花指梅派山本
作品欣赏
采茶歌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螳螂之夜
虚惊一场
梅葆玖先生病逝
老师的兰花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