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

2015-08-27 02:58张晓天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5年9期
关键词:储水甲虫刺猬

张晓天

在酷热难当、干旱缺雨的大漠中,照样有动物生存。能在沙漠中立足的动物,首先要解决缺水的问题。那些沙漠“勇士”们,自有“储水节水”的高招。

骆驼 一种能长时间忍耐干渴的动物。它不但能储水,还善于保水。它很少出汗,排尿量也少得可怜。即使在太阳下晒上8天,失去将近体重1/4的水分,血液中的水分也只失去1/10,血液循环仍畅通无阻,照样以惊人的毅力负重行走在沙漠中。骆驼耐渴的秘密就在血浆中,血浆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保存血液中的水分。

大耳刺猬 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食谱很广泛:昆虫、蜥蜴、小鸟及鸟蛋,甚至鼠类的幼鼠也抓来充饥。由于它们的食物中含有很多的水分,所以根本不用饮水。它们腿长、身子小、重量轻,脚比普通的刺猬大,这是因为它们要在沙漠上行走,脚大不会陷进沙子里。它们的耳朵也比普通的刺猬大,这是因为在沙漠生活需要更灵敏的听觉,此外大耳朵还能够多散发热量。

“活水壶” 澳洲沙漠中的一种青蛙,耐干旱本领仅次于骆驼。它的腹部有个水囊,储存着清水。它们在失去占体重25-50%的水分时,照样能够活动。当超过这个限度时,还会改用皮肤来呼吸或穴居的办法来防止水分的散失。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头部有一个像虫茧似的皮肤盖儿,具有阻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沙鼠 沙鼠吃的食物几乎全是植物的种子和干燥的植物,那么它身体所需要的水分是怎么获得的呢?生物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它是通过吃进体内的食物进行化学反应而获得水分的。原来,种子的油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分解中可以产生氢,氢同沙鼠呼吸时吸入的氧结合就形成了有限的水。但它“节水”却很高明:通过肾脏而产生的尿,含有大量的盐和其它废物,但水分却很少;粪便经过大肠时,水分又被重新吸收。

沙蜥 在非洲的沙漠里生活,有一套“抗旱”的本事。它是通过改变体色来控制自身体温,从而减少水分蒸发的。清晨,它的皮肤是黑色;当气温升高时,皮肤变成沙土色,用来反射过多的热量,以便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到了傍晚,皮肤再度变色来适应身体对水分的需要。

刺蜥 澳大利亚沙漠中一种浑身长刺的蜥蜴。它的刺不仅是防身的武器,更是喝水的器官,它的刺具有特殊的集水和蓄水功能。它的皮肤有无数的小孔,尖刺收集到的水分通过这些小孔进入皮肤,一直流到嘴边的“小袋子”里;只要它动一下下颏,水就喝进了体内。沙漠里夜间空气相对湿润,刺蜥便爬出洞穴,通过身上的尖刺收集水分。

黑甲虫 生活在非洲纳米布沙漠,能利用物理学原理从潮湿的空气中得到水分。由于该沙漠离海较近,夜间时常有雾。夜晚,大批黑甲虫爬出洞穴,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雾来的方向。由于它们的体温已低于空气温度,雾气很容易在它们身上结成水珠。此时,黑甲虫的头部正朝着下方,这样身上的水珠集多了,自然会顺着背上的沟槽流进嘴里。

猜你喜欢
储水甲虫刺猬
吓人的小甲虫
“缘启”茶盘
黄河治理新思路:构建智能化储水、储能综合体
折纸甲虫
只给1升水强迫节约
储水蛙的慢与快
威武的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