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员工还不是企业主人翁

2015-08-27 09:54褚泽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寰宇王敏赵先生

文/褚泽

持股员工还不是企业主人翁

文/褚泽

近些年“员工持股”模式悄然出现,很多工人因此成为了企业财产的拥有者,“持股工人”成为一个飞速膨胀的新群体。但在目前的环境下,持股模式尚不成熟,也给这个群体带来诸多困惑。

刷墙工成亿万富豪

2005年,一位叫大卫·乔伊的员工受Facebook时任主席西恩·帕克雇佣,前往公司在美国加州帕洛艾洛第一个总部进行墙面装饰。作为报酬,帕克向乔伊提供了一个选择:要么收下数千美元现金,要么收下同等价值股票。尽管乔伊当时认为Facebook“荒谬且没有意义”,但仍然收下了股票。

这个选择足以改变乔伊的人生。2012年,Facebook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创下当时科技公司最大规模IPO,大卫·乔伊因刷墙获得的那些股票,已经价值两亿美金。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案例,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员工持股风靡了全球,也包括中国——虽然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私营企业的员工持股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在A股市场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74%的上市公司施行了至少一次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而在非上市公司领域,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但大家打开招聘网站,很多隶属于新兴产业的企业在招聘启事中都会重点提及“享受股权分红”、“高期权激励”字样。成为持股的职工群体中的一员,不但能够拿到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如果公司上市,还有一夜暴富的可能。

但事情都是这么简单吗?

持股变味成集资

王敏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家中型广告公司上班,专职工作是排版做图,工资3000多元。2014年7月,老板突然给80多名员工开会,说公司打算收购另一家广告公司,然后谋求到三板市场上市。在合并之前,给所有员工一项待遇——员工持股。

听说自己能够成为股东,王敏起初挺高兴,可随后才知道,员工持股不是白给,而是要员工掏钱买,2元钱一股,买10万元是最低门槛。她起初觉得,要动自己的钱还是别掺和为好。可随后,老板竟然找员工逐个谈话,内容大概是“买公司股票证明员工对公司未来有信心”、“不买股票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话里话外,竟然是“不买就不适合在公司干了”。

为了保住工作,王敏交了10万元,成为一名“持股职工”。后来她听说,通过这次员工持股,老板总共圈走了1000多万元,自己没花一分钱就把另一家广告公司给收购了。至于去三板上市,王敏找个明白人问了一下,三板市场和老百姓平时看的股市并不是一回事,只能算是个初级股票市场,交易很不活跃,一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就两三元钱。

今年3月份,公司进行了一次分红,王敏只分到1000多元,这让她很伤心,因为这还赶不上银行利息多。

“公司的财务不透明的,我们与其说是股东,还不如说是参与了内部集资,而且还是超低利息的集资。”王敏说。

看不懂的协议书

媒体人赵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早在2009年,赵先生所在的媒体将自身广告业务单独成立了一个公司(简称A公司),然后该媒体发起了员工持股,但持有的并不是这个媒体的股份,而是那家A公司的股份。

“领导带头买,我也跟着买了20万的。”赵先生说,这几年来,股票的分红很高,能达到15%,本金都快回来了。但之后不久,这家媒体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和A公司签订了一个股权置换协议,协议表明,如果到2017年,A公司的净利润、经营额、负债率等一系列数据能够达到协议标准,就可以按照1:1.5的比例,将员工持有的A公司股票置换成上市公司股票。

看迷糊了吧,这还不是最迷糊的,赵先生所在媒体把这份换股协议给每位持股员工都发了一份,但这份协议长达400多页,包含了资产评估、业绩预估、双方股权结构等一系列内容,密密麻麻都是各种专业术语,赵先生等持股员工根本看不懂。

“现在大家都有点担心,有人找非常专业的人看了一遍这个协议,人家说这是一份对赌协议,如果达不到条件,我们员工的股份会被降到极低,恐怕只有制定协议的少数高层能了解内情。我们这些人,只能看着如同天书一般的协议书叹气。”赵先生说,他所遭遇的员工持股计划太专业化了,里面有无猫儿腻,只能听天由命。

股权成鸡肋

相比前两类遭遇,陈寰宇面临的麻烦更大。他在一家规模较小的动漫公司做动画师,刚来时,按照招聘条件,入职后他拥有一些公司的股份——虽然也是掏钱购买,但每股的价格只有0.1元(该公司每股净资产为1元),应该算是比较合算的。

可这家公司亏损。

陈寰宇连干了3年,一分钱分红没有,而且由于工资太低(一般肯给员工股份的公司,员工工资都略低于同行业),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生活的地步。

陈寰宇打算去另一家公司做原画师,向更高一级迈进。但辞职时提到要把股票退出来,公司却不肯,说公司不回购,除非他自己找到买主。

“公司年年亏损,我卖给谁啊?”陈寰宇说,只后悔自己当初莽撞,买了15万的股票,实在太多了,如果离职,人不在公司了,钱却套到这里,想来想去,只好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我得等有新员工来了,把手里股份卖给他才能走,可公司不景气,也不招人啊。”陈寰宇很发愁,他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跳槽机会,绊住他的,竟然是当初最看中的股票。

类似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各行各业中发生。在过去,职工是纯粹受雇佣的群体,需要考虑的只是工资待遇、发展空间;而一旦持有企业的股票,成为“持股员工”,就面临诸多新问题。员工持股看上去挺美,但真正接上地气,想让手中的股份惠及员工的生活,路还长着哪。

(文中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寰宇王敏赵先生
Majorana zero modes induced by skyrmion lattice
寰宇鸣钟 千秋律动——曾侯乙编钟研究与文化建设10年(2008—2018)回眸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School Guided by Schema Theory
赵先生
Electricity supplier era of packaging desig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Bromate formation in bromide-containing waters irradiated by gamma rays∗
《何日君再来》怀念的岁月—寰宇直播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