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成功经验

2015-08-28 19:42姜亦华
群众 2015年5期
关键词:设施农业

姜亦华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粗放的农业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内外销皆不景气,农民收入偏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面对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台湾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促进农业升级”的应对之策。台湾经济学界认为,精致农业是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有市场潜力、可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也是生产、加工、运销及乡村旅游一体化的多环节盈利的农业。台湾科技界认为,精致农业是技术密集、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并有利于生态养护的农业。概括言之,精致农业的基础是高投入和高科技,核心是高标准和高质量,特点是精和特,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基本形态是“三精农业”。

形态一:精准的设施农业。精致农业最初是从农田的处方作业即精准配方施肥施药开始的,但露天分散的大田生产很难做到精准配方,于是引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大棚等设施,并很快发展为设施园艺业、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渔业,生产由露天逐步走向工厂化。设施园艺主要是实施网室栽培与穴盘育苗,培植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畜牧业是指畜禽喂饲、排泄物处理利用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设施渔业致力于室内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高附加值的网箱养殖和深海养殖。如在香瓜产地台南市安南区,设置燧道型保温设施,冬季保温,以提高含糖量,并调节产期;在葡萄产区,有防寒塑料棚和供暖设备调节产期,能够生产早春葡萄。又如,果树栽培乡镇普遍采用“灭雄”法防治果蝇,尽量少用农药;生猪产区建有人工授精精液供应站,推行人工授精提高猪肉品质;自动化管控的精准种畜禽场为东南亚提供亚洲首屈一指的种畜种禽。

形态二,精深的农产品加工、运销业。精致农业不仅要求初级产品精致,还要求加工、运销环节精致。1985年以来,台湾推行果、菜、肉食品、渔业食品的分级包装技术,促进了生鲜果蔬的保鲜处理,也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小包装的经典好米价格虽高,但深受岛内外高端消费人群的喜爱。台湾各地还将农产品精细加工,生产出卫生、安全、可口、高品质且多样化的食品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制品,满足岛内外市场的需求。1990年以后,台湾的食品加工迈入自动化和程控化阶段,气调冷库占到70%的比例,冷链储运普遍运行。2004年,台湾开始实行“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从农场到工厂到商场到餐桌,每个步骤都可验证、可追溯。截至2012年底,经认证通过的产销履历农产品验证机构有12家,验证范围包含一般作物、畜禽渔产品及其加工品等8大领域,产销履历验证有效家数1169家,供应农、畜、水产品135种。台湾还推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2009—2012),开辟多元行销市场,如银发族饮食休闲养生市场、高所得与婚庆精品市场、节庆与旅游伴手礼市场、岛外目标市场、大陆高收入地区市场等。

形态三,精品的创意休闲农业。在台湾也称“乐活农业”,是融合农业生产、生活休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上世纪80年代台湾主推观光农园,世纪之交则兴起市民农园,包括民俗农庄、自助采摘园、休闲农场、农民旅馆等,以区域特色重塑农村风情,让市民和孩子在休闲观光中增长对农业多功能价值的认知和对乡土的关怀。着力开发岛外新兴市场,推动“机场+农场”便利行。2012年划定休闲农业区74处,累计辅导288家休闲农场取得许可登记证,吸引岛外游客21.3万人次,创造产值65亿元新台币。以桃园县龙潭乡观光茶园为例,面积2508公顷,年产茶叶2800吨,置身茶海,可观摩制茶程序,在茶艺中心品茗,还可到附近的石门活鱼、石门水库、亚洲乐园、野生动物园、南天宫、圣迹亭等处去游玩。台湾还在海岸线上打造兼具休闲观光的现代化渔港,设置多条渔业旅游路线,在渔港兴建多处游艇码头,让岛内外游人乘游艇观光,体验近海渔业及渔村文化。

台湾发展小型精致农业近三十年,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大农场模式的道路,其中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体系。为了增强精致农业的发展后劲,台湾的农业试验所及下属各地区的场(所)都十分明确地围绕精致农业进行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研发,不间断地进行技术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如从1991年起实施的“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研究”,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层面,推动了全产业链向现代化、自动化转型。台湾的农业技术研究团队通过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斐然,如开发出全球第一套石斑鱼病毒检验系统、全球第一支猪蓝耳病疫苗,掌握了全球最多的蝴蝶兰品种和石斑鱼品种。台湾还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洲—世界蔬菜中心”。台湾的朵丽蝶兰、芒果、印度枣及枇杷等植物种类,大陆已同意纳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还有一些新品种正在陆续向大陆提出品种权申请。目前台湾在生物科技研发与运用、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

二是大笔的财政投入及政策支持。台湾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主要有3期,第1期是从1985年到1988年,投入近3亿台币,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土壤修复、完善农业设施;第2期是从1990年到1992年,投入3亿多台币,着重推进农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程控化;第3期是从2009年5月开始,“行政院”通过“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斥巨资建设新兴的智能化农业。此外,台湾的县乡政府向使用农家有机质肥料和生物治虫的农户提供补贴,银行向小型农机及温网室设施提供低息贷款。

三是严厉的水源、土壤保护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桃园等地因化工厂排放镉废水使农田污染,发生过严重的镉米事件。针对此类事件存在的共性问题,台湾颁布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后又颁布“实施细则”、“监督基准”、“管制办法”等十多种行政法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可对污染者勒令立即停业,同时通知农业、卫生部门对有污染之虞的农渔牧产品进行检测或销毁,一切损失由污染者负责清偿。台湾还有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记录历史使用、流转情况,一旦发现污染,可追查原始责任人,这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的安全。

四是培养知识化、技能化的新型农民。台湾有一支活跃在乡村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常年举办各种训练班或登门为农户服务,不断提升广大农户的科学种田水平,如传授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技术,宣传讲解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户能跟上精致农业的节拍。同时,根据国际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常调整和完善培训计划、措施,以提高培训服务质量。农户只要取得了“产销履历”验收证书,其农产品就可顺利进入超市或外销。台湾还规划设立农民学院让农民终身学习,并鼓励农民子女接班永当农业精英,这为精致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袁 文

猜你喜欢
设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民生设施非“摆设”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