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词“奴”的历时考察

2015-08-28 14:31刘晓洲亓金凤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8期

刘晓洲++亓金凤

摘 要:“奴”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词。西周开始产生,本义为“罪人、奴隶”;魏晋南北朝时期,“奴”发展为表示“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唐五代时期,“奴”进一步发展为表“自称”的第一人称代词;宋代以后,“奴”多用于表示妇女的“自称”。现代汉语中,“奴”表人称代词的用法消失,多保留在方言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代的文献语料,考察分析“奴”在不同时代的用法和发展变化。

关键词:“奴” 称谓词 人称代词 历时考察

一、引言

“奴”是古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词。其性质是称谓词,还是人称代词,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吕叔湘《近代汉语指示词》(1985)认为“奴”是一个特殊的第一身代词。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2001)认为“奴”在六朝时期作第二身代词,唐五代时用作第一人身代词。向熹《简明汉语史》(2010)认为“奴”在六朝时北方方言中用为臣下对国君的谦称,进一步引申为一般的“自称”。我们认为,总体而言“奴”是称谓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奴”有人称代词的用法。“奴”作为人称代词而言,它不同于其他的人称代词。如第一人称“我”“吾”,第二人称“女”“尔”以及后来出现的第三人称“他”等,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表示一种人称的用法,而“奴”不仅可以表示“第一人称”,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从事汉语史研究的学者就称谓词“奴”已有不少的探讨,但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奴”的不同时期的用法作一个历时的考论,理本溯源,以期弄清“奴”嬗变的来龙去脉。

二、上古汉语中的“奴”

“奴”的本义是“罪人、奴隶”,大约产生于西周时期。《说文解字》女部:“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①《王力古汉语字典》:“奴,奴隶,奴仆。”②至于“奴”表示女奴,还是男女不分,学术界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奴”的最初意义是“女奴,从女从又”③。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许慎《说文解字》中“奴”的写法,是从人的;又根据最新出土的竹简来看,“奴”都是与女子没有关系的。我们认为早期的“奴”不分男女,统称为“奴”。如:

(1)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周礼·司厉》)

(2)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

(3)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栾盈,栾盈有罪於晋,晋诛羊舌虎,叔向为之奴而朡。(《吕氏春秋·开春》)

(4)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於天下,不可。(《战国策·东周》)

“奴”也有动词的用法,表“奴役”。如:

(5)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尚书·泰誓下》)

春秋以后,“奴”开始由男女罪人的通称发展为专指男奴,女奴则称为“婢”。如:

(6)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7)广中女子皆称婢,男子称奴似为当。(《汉书·陈平传》)

(8)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梁书·诸夷传·东夷》)

(9)所畜奴婢,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二人,馀各任本家收管。(《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10)耕者问奴,织当访婢。(《宋书·沈庆之传》)

上古时期,“奴”的用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使用的是都表“奴隶”的本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奴”的意义发生泛化,不仅指奴隶,也表示奴仆。“雇佣供役亦曰奴”④。如:

(11)卫青奋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虏。(《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12)宾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抱朴子》)

三、中古汉语中的“奴”

东汉时期,“奴”开始由“奴隶、奴仆”义引申为对他人的“鄙称、贱称”⑤。如:

(13)(侯)霸得书,封奏之。(光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后汉书·严光传》)

(14)上答曰:“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梁书·萧琛传》)

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狂奴”是对狂放不羁一类的人称呼。《汉语大词典》以(13)为例,据考证,这个例子是有问题的。“帝笑曰”中的一个“笑”字,表明君对臣的称呼有亲昵的成分在里面,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鄙称、贱称”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奴”开始出现表“对称”的用法,其词性是第二人称代词。我们认为这一用法就是在“鄙称、贱称”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奴”用来表示尊长对卑幼者的爱称以及夫妻间的昵称,多用于口语,常与“阿”连用。如:

(15)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晋书·周顗传》)

(16)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世说新语·德行》)

(17)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稱!”(《世说新语·容止》)

(18)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得被杀,尔当富贵”。(《北史·麦铁杖传》)

(19)武帝临崩,持帝(废帝郁林王)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南史·废帝郁林王》)

(20)帝谓皇后为阿奴,曰:“阿奴暂去”。(《南史·齐郁林王何妃》)

以上诸例,第(15)(16)例是兄称弟,“盖晋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⑥。第(17)(18)例是父称子,第(19)例是祖称孙,第(20)例是夫称妻。

从以上用例也可以看出,“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女尊卑都可以使用。

四、近代汉语中的“奴”

《王力古汉语字典》解释:“奴”由“奴隶、奴仆”义引申为表“自己的谦称”,是后起义。据考证,在六朝时期,“奴”在北方方言中就出现了表示“臣子对国君谦称”的用法。“奴”表示一般“自称”的用法,很有可能从这个用法引申而来的。如:

(21)虏群下於其主称奴,犹中国称臣也。(《宋书·鲁爽传》)

(22)(偷臣)前白王言:“愿恕罪咎,听奴出家。”(《撰集百缘经》卷)

(23)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世说新语·识鉴》)

唐五代时期,“奴”的这种用法得到广泛发展。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1981)中称“奴,第一人称代词,和‘我相同,男女尊卑都可通用。”也可写作“侬”。如:

(24)(高昌王)书称:“法师是奴弟。……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25)异方歌乐,不解奴愁;别域之欢,不令人爱。(《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

(26)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

(27)何处是英雄,迎奴归故宫。(计有功《唐诗纪事·昭宗》)

(28)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李煜《渔夫》)

宋代以后,“奴”表“自称”的用法有了分化。男女尊卑都可通用的“奴”只表示“妇女”的自称,亦作“奴奴”“奴家”,一般用作“贱称”。

清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妇人称奴》:“妇人自称奴,盖始於宋时。尝见《猗觉寮杂记》云:‘男曰奴,女曰婢;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则为妇人之美称。贵近之家,其女其妇,则又自称曰奴。是宋时妇女以奴为美称。……予按六朝人多自称侬。苏东坡诗:‘它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侬家犹奴家也。奴即侬之转声。”⑦清雷浚也在《说文外编·人部》中说:“侬即奴之声转。”可见,“侬”作“奴”是比较可信的。如:

(29)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张先《菩萨蛮》)

(30)乃引一小女子前拜已,戎服见太后等泣曰:“奴肃王小女珍珍也”。(《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利集》)

(31)奴家生得好仪容,月殿姮娥也赛不过侬。(汪錂《春芜记·宴赏》)

(32)且待奴家先起。烧火、劈柴、打下水。(《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

(33)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忠义水浒传》第三回)

(34)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黃袍怪,救奴回国。”(《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35)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孔尚任《桃花扇·拒媒》)

(36)阿喜留可笑曰:“奴奴曾尝此味,故知。”(《警世恒言》卷二十三)

五、近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奴”

在说明汉语方言中“奴”的用法之前,先来看一下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奴”的释义:

奴:①旧社会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跟“主”相对)。②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③谦称自己,后专用作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④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

由此可知,现代汉语中的“奴”已不再表示“自称”“对称”,而是又回到了其本义,多表示“一类被各种物质、欲望和观念所束缚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奴”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准词缀”⑧,如:“房奴”“车奴”“官奴”等等。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奴”,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据考察,“奴”作“自称”“对称”的用法至今还保留在一些汉语方言中。在《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中,“奴”作“自称和对称”的用法,多出现在吴语和闽语里,也用作“侬”。

作“自称”的。如:

(37)今朝奴进城格辰光,倒说有两三起接舆喊冤枉格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38)你再要吓奴,奴要打了。(《西厢记·操琴》)

(39)等奴还了君恩义,孝满三年嫁未迟。(《明本潮州戏文五种》)

(40)爹爹听告,奴则是寒素天成,合配吕穷窑。(朱皬《锦衣归》)

(41)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人不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奴”作“对称”的用法比较少,多出现在吴语里,写作“侬”。如:

(42)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北高峰。(杨维桢《西湖竹枝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历史上,“奴”的用法经历过表示“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的嬗变,但“奴”作“奴隶、奴仆”的基本义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如:

(43)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44)你这大胆的泼贱奴,敢胡言乱道如此!(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45)我夫尽忠,我当尽义,何处狗奴,敢来胡言?(蔡东藩《元史演义》)

历史上,并没有那个称谓词,像“奴”这样既可以表示“称谓”,又可以表示“自称”“对称”。至于“奴”为什么有一个最初表贱称“奴隶”义的称谓词,发展变化成不仅可以表示“自称”,还可以表示“对称”的人称代词,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六、结语

“奴”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情况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

称谓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二人称代词

“奴”从西周时期开始产生,本义为“罪人、奴隶”,后来意义有所泛化,本义至今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奴”在“鄙称、贱称”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表示“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唐五代时期,“奴”又在“臣子对国君谦称”的用法上引申出表“自称”的用法;宋代以后,“奴”多用于表示妇女的“自称”;现代汉语中,“奴”表人称代词的用法消失,多保留在一些方言中。“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及其演变,可以加深我们对词义演变的认识。

注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260.

②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186.

③陈翠珠.“奴”的指称嬗变[J].语言研究,2013,(5):65.

④陆费逵,欧阳溥存等编.中华大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78:

463.

⑤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0:1334.

⑥梁章钜.称谓录[M].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87:146.

⑦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九)[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杜,

2011:371.

⑧张夏.社会因素对当前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浅析[J].东岳论丛,

2009,(4):89.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大字本)[Z].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2.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普及本[Z].上海:汉语大词

典出版社,2000.

[3]黄森学.“奴”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

[4]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李润桃.“奴”的文化蕴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6]吕叔湘.近代汉语指示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7]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

1999.

[9]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普通话闽南

方言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10]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1.

[11]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9,(2).

[12]曾敏.“奴”的语义变迁[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0,(7).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刘晓洲 亓金凤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