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素材积累的四部曲

2015-08-28 20:26李莉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

李莉

【摘要】针对当前学生作文素材运用平平,毫无新意;模式老套,缺乏深度;文采拙劣,缺少神韵的现状,我们在“作文素材教学”方面应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丰富又新鲜的“源头”和“色彩”。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切都应从思维抓起,通过感悟模仿、整合加工、修改体验、赏读展示,构建积累的高级思维,才能让我们的素材积累进入一种“大作文帝国时代 ”。

【关键词】思维转变;建构思维;定向思维;深化思维;加工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要写好作文,建构起作文素材的雄伟大厦,形成素材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多方面积累的过程,那么,老师的教学过程则是设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强化积累和整合积累的过程。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当今时代,学生的素材运用似乎进入了一个极其狭窄又缺乏创意的怪圈中:选材平平,毫无新意;模式老套,缺乏深度;文采拙劣,缺少神韵。这实质上需要一种思维方式的高级转变,因此我们在“作文素材教学”方面应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丰富又新鲜的“源头”和“色彩”,更重要的是怎样运用、怎样组织、怎样着色。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切都应从思维抓起,才能让我们的素材积累进入一种“高级化

状态”。

一、感悟模仿——建构高级思维

二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多读书。”①学生首先要通过大量阅读,学会分析和鉴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开创写作的源头活水。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悟。其实我们的必修课本中就有很多比较好的作文素材,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荷塘风起》等,无论是景还是情,都取材于生活。更可贵的是景物描写细腻,感情真挚,立意深刻。老师们何不将这种积累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借课文来讲出如何描写生活,如何有感而发,如何不俗的运用素材。有了这些铺垫,学生的思维方式将会改变,在他们的眼中,“素材”不再仅仅局限在司马迁、陶渊明、居里夫人这些重点上,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灵活的手法,凸显的细节来表达真实,表达深意,这才是“积累”的真正内涵。作者在写作时所运用的结构、手法和词语也在学生的思维中留下了现成的模板,作文的语言也将会有改观的可能。

二、整合加工——定向高级思维

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劳动,需要对繁琐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有重点地写成文章。②由于现在许多学生写作经验不足,思维认识方法不当,素材选择提炼不当,切入点难以摸准,或泛泛而谈、游离主题或立意不新、流于一般化,或言不表意、七拼八凑等等。我们通过第一步感悟过程让学生明确了标准,学生有的放矢,不再乱写,而是做了有心人,能够从生活中、阅读中寻找有价值的生活片段,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小感动,通过日积月累,感悟加深,思维模式基本定型。可以说这个积累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方式已经定向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课前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细节拍成照片,将自己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写成片段,再将这些合制成课件,也可以辅以音乐,在语文课上课前三分钟开始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发表自己感言,时间虽短,但学生兴趣浓厚,各有所长。制作者无论是想朗诵出来,还是展现出来,听者点滴积累,都会得到启发,获益匪浅。长此以往,学生们养成了善思考,善感悟的习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作文素材也在向高级化转变。

三、修改体验——深化高级思维

修改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将高级积累的思维方式应用于作文之中,并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有了前两步的铺垫,一切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此时对于如何选取片段,如何细腻表达,如何组织素材,心中已有数,我们不妨创设情景来考验一下他们。我们可以采用综合病文分析法,老师根据学生作文中所暴露出来的素材陈旧、侧重点偏离、重点不突出、模式老套等问题,将好几个学生的病文合并,印发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修改。这是一种侧重于提高学生修改文章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将建构好的思维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文章的病态表现,有些可明显,有些可隐蔽。批改有易有难,形成训练的梯度。此种训练一般宜在课堂上进行。前半节课,先由教师提出修改要求和标准,再让学生批改,在寻找、分析文章存在问题的同时,能改则改,不能改则批,后半节课主要用来反馈,矫正学生修改情况,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将素材陈旧、侧重点偏离、重点不突出、模式老套等这些毛病逐条落实。

修改就等于再创造,也有等级之分。我们要鼓励学生修改作文的个性化,在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打上个人风格的烙印。在作前指导题材确定和素材选择时,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避免写重复的内容,不仅有益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能使习作具体而富有个性。

四、赏读展示——落实高级思维

我们的作文教学到了这一步其实又仿佛回到了起始阶段,由写转回了读,只不过此时学生的心境已不同于最初。同学们都提出了修改建议,也落实了修改方案,剩下的关键在于个人动笔,每个学生基础情况不同,修改结果也各异。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改得最满意的片段读出来,让大家品评一番,各小组推选出最好的全班赏析,也让其他同学说说比原来好多少,好在哪。通过比较和赏析,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感受升华,自然会有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性地推荐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通过阅读给学生以借鉴,启发学生能在积累中运用新颖的素材和贴切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我感受。那么学生的积累思维不仅能得到落实,而且还能打开另一扇创新大门。

我们走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让我们从“积累”开始,奏响“积累”的四部曲,转变积累的思维方式,将意味着我们的作文进入空前的“大作文帝国时代”。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03).

[2] 高云.思维的笔迹(上):法律人成长之道,法律出版社.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