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分类教学与思维培养研究

2015-08-28 22:03张昊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型

摘 要:培养集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的面向应用技术能力,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尤其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主要出发点与归宿。大学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落地就是要分学科、分门类教学,要为各行各业的需要服务,为学生自身专业需要服务,培养能满足社会多渠道就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群体,以造就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此,文章提供了按学科门类分类教学的基本模式。计算思维应该成为大学生的普适能力,但是不同的群体需要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计算思维,而且必须在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基础上,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型;分类教学与思维

1.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出发点是面向应用技术

本文所说的大学计算机是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体系。它不是指仅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教育的基础层次课程,也不是单纯以培养计算机的专业类人才的计算机教育,而是包含了非计算机专业不同学科门类专业、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知识层次的对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教育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及技巧。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打下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专业提升,并使其成为创新创业人才。

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几乎60%以上都的大学生将被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国家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政策初步统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各行业、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首先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以推动各个领域的信息化。

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落地是分学科门类、院校类型、教学层次进行教学

2 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落脚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分专业学科门类。如果教学不分文理科,不分专业对象,用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教材、同一教案进行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分专业学科门类进行教学在我国是很普遍的,尤其高职高专院校,至今还没有明确提出分类教学的概念。

(2)分院校类型。我国本科高校分普通本科与应用技术型本科两类。普通本科是指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一般是指1999年前已为本科的院校,技术技能型一般是指高职高专及1999年以后升本的院校。从社会需求来看,经调整后技术技能型院校的学生数应至少占学生总数的65%以上。

(3)分教学内容层次。一是为就业的一般需要服务,二是为贴近专业需要服务,三是为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依托的专业需要服务。当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到。

3.大学计算机分学科门类教学的基本模式

大学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落地,首先是分类教学,应该根据专业、行业、企业或各部门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本科专业目录分12个学科门类(不含军事学),92个专业类(一级学科),506个专业(二级学科)。根据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划分为19个大类,80个二级专业类,2000多个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也可以分为6类,即:①文教公安法类;②财经管理旅游类;③艺术设计传媒类;④工交类;⑤农林水环保类;⑥医药生化类。

这样处理,也便于目前的高职高专与1999年以后升本的600多所应用型本科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上的无缝连接。

大学计算机教学首先要做到分类教学。否则计算机教学就谈不上面向应用,谈不上为社会就业、为专业、为行业服务,计算机教学就不会受到社会与学校的重视和欢迎。

4.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生的普适能力

人类认识世界和适应世界的科学思维主要包含逻辑思维(以数学学科为代表)、实证思维(以物理学科为代表)和计算思维(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计算思维的定义,但是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可以实现自动化,也可以转换(移)到跨学科的应用。所以在人才素质培养中,提出和研究计算思维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范围隶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创计算机新的应用能力,而不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会应用计算机。学生不仅成为工具的用户,也成为工具的创造者。从人才素质培养角度来看,知道计算机能干什么,比知道计算机怎么干更重要;学会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比会编写程序更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计算思维能力。虽然面对计算机,一般应用是基础,但是从人才素质总体视角看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有着比掌握计算机某一具体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意义。计算思维应该通识化、普识化、常识化,这已成为共识。

5.不同群体需要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计算思维能力

对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也必须按不同专业学科门类、分不同院校类型(学术型与技术技能型或应用技术型)、分不同教育层次(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不同教学要求来实现。

当然,要开发适合于不同专业学科门类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计算思维培养应基于计算机应用人的思维模式是多维的,而不是仅有一种思维。计算思维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有着不同的渗透深度与广度。应该认识到,计算思维在在理工类的渗透力≥在农林类的渗透力≥在医学类的渗透力≥在社科类的渗透力≥在人文类(包含艺术类)的渗透力。

计算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科学思维,这是人人应该具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但是计算机首先是工具,使用、应用计算机是基础、是目的,是形成计算思维的基础。所以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而是把它当作工具来学习、来使用、来应用。明确计算思维能力的具体含义,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基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计算思维,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思维只是其衍生物,是顺应自然的副产品。正如开设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

计算思维或别的科学思维,都是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应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计算机的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是最基本的目的。因此,不能离开对计算机的应用而谈计算思维的培养,而应该在坚持计算机面向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所以,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来实现对计算思维的培养,以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6 结语

培养集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的面向应用能力,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的主要出发点与归宿。大学计算机教学面向应用的接地是分专业学科门类、院校类型、教学层次进行教学(主要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要为各自培养过程,贯穿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综合创造等多项技能。面向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导论”内容重构与实践就是将计算思维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植于学生的日常思维过程中,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自主建構计算思维、提升计算能力,进而为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13,36(4):50-52.

[2]耿国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0-32.

[3]董卫军,等.计算机导论(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昊(1980—),男,辽宁盖县人,黑龙江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型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