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居民饮食结构浅析

2015-08-28 06:10热娜古丽·玉素甫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考古饮食

热娜古丽·玉素甫

摘 要:新疆地区青铜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其中不缺乏人骨材料的发现,其研究多集中在体质差异及人种学方面,很少有人去关注从人骨材料反映其饮食结构,经济社会类型方面。本文通过对新疆地区青铜时代文化中,古代典型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动物骨骼以及人骨材料等分析为基础,探讨新疆地区的青铜时代居民饮食结构,从而得出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居民总的饮食结构特征。

关键词:新疆地区;考古;青铜时代;饮食

1 引言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其地形常以“三山夹两盆”为喻,三山指的是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仑山,环抱着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北为北疆,天山以南为南疆。新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新疆地区成为中西人群交流及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并融合的前沿阵地。因此,对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来源与组成,生业模式,文化融合与冲突等方面的研究,自始至终是探索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时代”,即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直至公元前5世纪止。这一阶段明显地依赖着青铜制品。从理论上说,青铜时代的物质标志是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由于对新疆新石器时代遗存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因此青铜时代的确切上限暂时无法确定。就现在资料来看,大约是在公元前3千纪末或2千纪初。

新疆境内可以归属于青铜时代文化的遗址或墓葬较多,由于发表的墓葬资料有限,本文只选取有代表性的遗址及墓地做研究对象。

2 新疆地区青铜时代随葬品分析

2.1 小河墓地

该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端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共发掘的墓葬有167座,整理和发表的墓葬有37座。随葬品主要有弓箭,梳子,木雕等各类木器;短靴,皮囊,牛皮等皮革制品;内放有小麦,粟等农作物的草编篓;有动物随葬的现象,如墓葬木棺上蒙牛皮或羊皮;在棺前的立木的根部放羊腿骨;在墓葬棺内随葬牛头;在墓主人颈肩部位和胸口放置剪碎的动物耳尖;或在墓地特定的区域内立木顶端附近捆绑牛头等。

2.2 孔雀河下游古墓沟遗址

该遗址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上地势较周围稍高的一片沙丘,共发掘的墓葬有42座。随葬品主要有毛织品,草编篓,木碗,木杯,木盆,角杯等日常生活用具还有各类小件的装饰品。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小麦,粟等粮食作物,其中一座墓中发现有随葬的牛,羊角多达26支。还发现一小块残破的网。

2.3 巴里坤南湾墓地

该墓地位于巴里坤县东北约44公里出的奎苏乡,发掘墓葬100多座。仅两座墓葬(M66和M95)发表发掘简报。出土有陶碗,铜器和石器等。石器主要有磨制,种类有石斧,石锥等。这个墓葬群发现有随葬羊骨的现象,有的还出土了牛骨,马骨。随葬的羊骨都是羊腿骨,大部分都放置于墓主人身体的一侧,有的还出土于木质葬具盖上。

2.4 兰州湾子遗址

该遗址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兰州湾子村南面,发掘中发现石结构房屋遗址。该房屋的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屋内存有用砾石砌称的圆形炉灶。出土有陶器,铜器和石器等。陶器为夹砂红陶和灰陶,手制,彩陶数量极少;石器有石球和大型石磨盘;铜器有环首小铜刀和圆底双耳铜釜等。除此以外,还发现了碳化的小麦。

2.5 塔城卫校古遗址与古墓葬

塔城卫生学校古遗址和古墓葬位于塔城市区的西北角。随葬品主要为陶器,骨器和石器等。陶器多为夹砂灰褐陶,均为手制。石器有石磨盘,石磨棒,石钻,石斧,三角形磨光石锄,环形石器等,数量很多;骨器有一枚两侧磨光的羊距骨。

根据这些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青铜时代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物品之一是陶器,在所有的遗址与墓葬中几乎都有发现,这个不仅仅能说明当时的制陶业已得到发展,而且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手工业。冶炼和制造各种陶器和生产工具的前提是人类过着定居生活。在前面所說的遗址中发现的房屋,灰坑,炉灶等也说明了这一点。再加上出土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少量的碳化的小麦等也粮食作物可以说明当时的人类可能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

3 新疆地区青铜时代人骨材料分析

人类牙齿磨耗度指由牙齿相互间直接接触或牙齿与食物等外界物质接触所造成的齿冠釉质,本质,甚至齿根骨质的磨耗损失。食物构成,食物制作技术,文化行为,经济方式等都可以从牙齿磨耗状况中反映出来。

小河墓地居民所有牙齿的平均磨耗级别在于4到6之间,且大多数为5级以上的重度磨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最首要的因素。但所研究的标本都是青壮年,所以可以忽略年龄因素。其次,食物的结构、食物制作技术、周围环境等也对牙齿磨耗造成影响。在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对牙齿的磨耗要比肉类食物多的多,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青铜时代居民除了肉类食物以外,对植物性的食物的依赖性比较重。

牙结石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矿化的牙菌斑,而牙菌斑有口腔中的微生物构成,附着在混合的基质上,这个基质包括微生物本身及唾液中的蛋白质。小河墓地牙结石研究表明,小河居民的牙结石非常严重。从牙结石沉积的情况来看小河人群摄入的都是高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4 结语

通过以上墓葬的随葬品情况来看,青铜时代早期居民的生产方式有农业生产,根据动物随葬来看畜牧业也占据着重要的部分。看来青铜时代居民过着半农耕半畜牧的生活,饮食上肉类和植物类食物占主要。牙结石和牙齿磨耗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其中,肉类以牛,羊肉为主,植物类以小麦,小米为主,同时,还有少量奶制品等。也反映了以当时的新疆地区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古墓沟墓地中还发现一小块残破的网,说明捕鱼在当时一些沿河流居住的居民来说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小河墓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边疆考古研究,2004.

[2]王炳华《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3

[3]刘武.张全超.吴秀杰.朱泓《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人类学学报,2005

[4]王鹏辉《史前时期新疆的环境与考古学研究》西域研究,2005

[5]薛文伟《新疆考古发现的动物随葬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司艺,吕恩国,李肖,将洪恩,胡耀武,王昌燧《新疆洋海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和人群组成探索》,中国科学

[7]谭玉华《围绕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学术争鸣》,中国文物报,2007年

[8]贺莲菊《从新疆史前考古初探其古代居民饮食文化》中国农史,2007

[9]伊斯拉斐尔·玉素甫,安尼瓦尔·哈斯木《西域饮食文化史》,新疆人民出版社

[10]贺乐天,朱泓,李文瑛,伊第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和饮食》,人类学学报。2014年11月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考古饮食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三星堆考古解谜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健康饮食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