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文化改革精彩篇章

2015-08-28 11:39蔡丽新
群众 2015年5期
关键词:苏州群众建设

蔡丽新

文化体制改革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苏州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带动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不断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增加值达894.4亿元,占GDP比重约6.5%,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连续2次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关键期、攻坚期,深化改革难度越来越大。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形势,苏州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继续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努力当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先行军和排头兵。

勇于担当

文化体制改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导向正确是前提,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把准导向。文化体制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始终掌握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主动权。文化体制改革的主线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反映着社会发展方向。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始终,使之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守住阵地。国有文化单位是实现价值引导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继续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公益目标。针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切实保证和实现党对国有文化企业的领导。按照“四管相统一”的要求,着力推进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绩效考核。以“互联网+”为重点,积极探索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推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苏州市广电总台“无线苏州”项目建设,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通过科学有效的融合继续成为主流媒体,并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上。

筑牢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哲学家做过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和“魂”。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支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强大动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目标,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五位一体”布局之中。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更加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价值引导,让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法治苏州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立足群众

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受惠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强大向心力。

立足群众认同。宣传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始终想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中去。要始终重视发挥文化凝聚作用,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亲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继续打响“家在苏州”品牌,共同建设以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家园型城市,树立共同愿景、凸显人文关怀和弘扬优秀文化,增强千万新老苏州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全市上下共建美丽新苏州、共享美好新生活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立足群众参与。人民群众既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对象,又是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让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改革发展,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实施新一轮目标责任分解,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风貌精品力作,打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身到“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的大潮中,用好的作品去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更加重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丰富和优质的文化服务,为社会成员提高素质、增加收入创造公平的机会,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培育理性心态、倡导法治精神、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立足群众受惠。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目的是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几年,苏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公共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标准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推动文化设施布局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张家港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今年年初,苏州被列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苏州模式”的升级版。

持续创新

创新思想理念。这些年文化领域的进步,最鲜明标志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用极具创造性的实践和令人瞩目的成就熔铸出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沉淀为苏州的区域精神文化,成为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文化产业要善于在提质增效升级、融合创新推动上下功夫。落实好《关于推进苏州市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以传统文化创新型企业群、数字出版和印刷复制企业群、现代设计和数字传媒企业群等为核心的文化科技企业群体。以8个国家级、12个省级和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做到大的“顶天立地”、小的“铺天盖地”,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创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用好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投资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切实帮助文化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创新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与会展业融合发展,办好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力争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设计、人才配套服务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创新传播理念。苏州对外开放度高、外向型经济发达,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上有着坚实的基础。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苏州改革发展成就、推介苏州传统优秀文化、塑造美好苏州形象为内容,向国内外讲好苏州故事、传播好苏州声音。积极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运用各种途径,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落实好《苏州市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资金补贴办法》、《关于创建苏州企业“走出去”与城市外宣工作合作平台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对外贸易,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上的“胜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仍然在路上。当前,新一轮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我们将以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改革成果,为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汤建奎

猜你喜欢
苏州群众建设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苏州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