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及权威生成研究

2015-08-29 02:24王学俭许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王学俭 许伟

摘 要:任何一种追求完美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有何种权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关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以及它的合法性存在。文章从人类社会存在的权威现象入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存在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变化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弱化的原因,并从增强合法性的角度出发,以价值吸引力、规范性和实效性三个维度为支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权威; 权威生成; 生成研究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2.003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2-0008-05

当前,学术界对于权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威、道德权威、教育权威、管理权威等方面,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论文比较少。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所能查询到的最早的论文是《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权威之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学科,但是,也一直还存在着认同度不高、权威性不强的问题。在开放社会的条件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权威及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内涵及作用

权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只要社会存在,权威就不会消失。然而究竟什么是权威?本文通过文献采撷和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第一,阿尔蒙德认为权威是一种“正当的权力”[1]。他认为,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只要你拥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并去实践它,你就拥有了权威。第二,新公共管理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权威是必要的手段,任何组织的形成、管治、支配均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威之上,适当的权威能够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组织将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第三,黑格尔则认为,“权威就是统治的权力。严格的讲,权威是行动的权利,而不是行动的权力。然而,只要人们接受权威人物拥有做出决定的权利,那么,权威就会创造出自己的权力。政府的合法体系即基于权威的体系,……服从其统治的人们认同其作出集体性决定的权利”[2]。权力是可以支配他人的力量,而权威则是被支配的人甘于接受这种支配的权利。第四,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是需要权威的,只有社会权威力量的存在才能推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他认为:“权威就是把别人的意志强加给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3]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为,尤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权威就显得更为重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之中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权威性力量存在。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权威所具有的一些特性:第一,从权威的形成来说,权威是一种意志服从关系,包含有权威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通过接受者无条件的服从来实现。第二,从权威的实施主体来说,权威内含聚合了权力和威望。第三,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权威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当权威存在的条件改变或消失,相应的权威就会消失。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权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引导、规范、集中社会意志实现社会意志的作用。那些否认权威存在,否认权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4]笔者看来,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关系的反映,权威实际上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权力关系。作为权力关系的反映,人们对于权威的服从实质上表现的是对于权威背后的权力和威望的一种意志和实践服从,人们对于权威的服从也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利益的一种追求和满足。人人都自由,往往意味着人人都不自由,绝对的自由带来绝对的不自由。所以,基于特定互惠原则,人们结成一种契约关系,在获得最大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去服从必要的权威。因此从表面看,人人出让了个人的一些自由;但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了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这一角度来说,选择权威并服从权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促成教育对象形成符合教育者预期目标而具有的被教育对象服从的一种影响力。它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确保受众认可而产生的一种外在的驱动力。它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启示我们,任何国家治理的存在都需要依靠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来佐证自身的合法性,获取人们对国家政治行为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确保政治治理取得权威的重要治政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服从服务于政治权威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权威性。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具有权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国家倡导,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社会真善美、摈弃假恶丑的主要平台。“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确立何种道德标准,坚持以何种方式统一凝聚人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使命。党的历史进程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朝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指导方针。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4年10月30日,在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也着重强调“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政治工作威信,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权威。上述的这些言论都一再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权威性政治活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