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三色的红霞杨

2015-09-02 03:01华南农业大学朱张生孙彬妹
花卉 2015年4期
关键词:红霞红叶叶片

华南农业大学·朱张生 孙彬妹

一树三色的红霞杨

华南农业大学·朱张生 孙彬妹

“中华红叶杨”是在速生杨“2025”中发现的一个芽变的彩叶新品种,又称变色杨。该芽变品种不仅株型高大,而且叶片大而厚,叶面颜色三季四变,一般正常年份,在3月20日前后展叶,叶片呈玫瑰红色,可持续到6月下旬,7~9月变为紫绿色,10月为暗绿色,11月变为杏黄或金黄色,树杆7月底以前为紫红色。无独有偶,“红霞杨”是2009年在“中华红叶杨”植株中发现的新的芽变,经过3年的选育而成的彩叶杨新品种。该品种叶片颜色从发芽期的鲜红色逐步变为橘红色、金黄色,下部叶片变为黄绿色,落叶期变为桔红色,叶柄、叶脉、茎干、新梢始终为紫鲜红色,在整个生育期始终能保持一树三色,颜色酷似朝霞,因此将其命名为“红霞杨”。该品种色泽亮丽诱人,观赏价值颇高,是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珍品,可填补华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颜色过于单一的空缺。

中华红叶杨

红霞杨

一、形态特征

“红霞杨”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二个彩叶芽变品种,树冠圆满分枝多,开张角度大,分布均匀;叶片稠密、大而肥厚,有光泽,主干顶端和侧枝顶端的叶片始终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亮丽夺目;树干通直光滑不开裂,质地细密、材质好。作为速生杨树,它体量大、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挺拔,生长迅速,成树周期较短,三年即成大规格苗木,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好树种。“红霞杨”是从雄性植株“中华红叶杨”芽变所得,从遗传角度来说,也为雄株,不会形成飞絮。独特的颜色及显色机制(叶片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较普通杨高),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其特异性能数代保持不变且稳定。

一树三色﹃红霞杨﹄

一树三色﹃红霞杨﹄

二、生长习性

“红霞杨”叶片颜色从每年2月底发芽期的鲜红色逐步变为橘红色、金黄色,下部叶片变为黄绿色,直至每年11月落叶期叶色再转变为桔红色,而叶柄、叶脉、茎干、新梢始终为紫鲜红色,色泽亮丽、多变、诱人,从叶片发芽至落叶前(共8个月)始终能保持一树三色,且颜色亮丽,能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冲击力,是中华红叶杨、全红杨和其他彩叶树种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该树种抗逆性强、适栽区域广、抗寒、抗旱、耐盐碱等。因此适合在我国西部、西北部高寒、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栽植。栽植成活率高,生根能力强、愈合组织生理活性旺盛、形成层再生能力极强;其易生根、亲和力强、适宜扦插和嫁接,栽种区域广,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及道路绿化,是良好的彩化景观新树种。

三、繁殖管理

由于“红霞杨”具有雄性不育特点,故采收不到种子,因此主要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选择适宜红霞杨生长的环境,是实现红霞杨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红霞杨是阔叶树种,育苗地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具备灌溉条件和土壤肥沃、疏松。一般犁地在春秋两季进行,以秋季更好,耕地深度以25~35厘米为宜。结合犁地,再施入经过充分腐熟的一定数量的农家肥。翌年3月耙地前,每公顷再施入钾肥300 千克,氮肥150~300千克,硫酸亚铁225千克。苗床多采用低床,宽2厘米、长10厘米左右,埂高20厘米,多采用南北走向。作好畦垅及水道,涝则排,旱能浇。

1. 扦插繁殖

(1)嫩枝扦插此法多适用于4月上旬到6月中旬进行,此时母本枝条已发芽且叶片展开。具体操作步骤中首先要待其枝条成长到10~15厘米时,将整条枝条与萌条相分离。插穗需要保持在8~10厘米之间、保留有4~5个叶片并且用清水浸泡约24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枝条的正常生长。另外扦插最好选用腐殖土,并用足量的水浇透之后才能插入装好土壤的容器。温度以白天25℃,夜晚18℃为最佳,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90%以上,一般从扦插到长根需要25~30天左右。

(2)硬枝扦插此法多应用在2~3月中的栽培扦插工作中。插穗的粗度以1~2厘米为宜,长10~15厘米,上切口距芽1~1.50厘米,下切口距芽0.50厘米,切口平滑,避免劈裂,要注意保护好芽体不被损坏。插穗要按粗细分级,每50根为一捆。对于越冬的插穗,采用室外湿沙贮藏。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沟,沟宽1 厘米,深0.60 ~ 0.80 厘米,长度以接穗数量而定。其基本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触土壤;扦穗平放或直立,层间用湿沙隔离。湿沙的含水量为60%,确定的方法是用手用力握之,流不出水来,松手后沙团不能散开。注意每隔一定距离(1~1.50厘米) 立秸秆束作为通气孔。早春扦插前,插穗需要先在活水体中浸泡7~10天或是选用100~200厘米g/g量且较低浓度的NAA 溶液浸泡12~24小时,可有效地提高通过硬枝扦插繁殖的生根率。从扦插到展叶、生根一般需要30天左右,此时期内插穗靠自身养分和吸收地下水分来维持生长发育,切不可缺水,但浇水次数也不宜多,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生长。

2. 嫁接繁殖

砧木多选择全红杨或红叶杨,苗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最好,于秋后至封冻前或在春季土壤化冻后栽于大田,在苗圃地里采用隔一行去一行,隔一株去一株的办法,每亩选留1800~2400株砧木,栽后于35~40厘米处截干。每年3~4月(3月中旬嫁接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98%以上),取芽眼饱满的接穗,用带木质部的芽眼进行嵌芽接。嫁接操作要避开雨天,防止雨水渗入降低成活率,具体操作如下:从芽上3厘米处下刀,深达木质部,嫁接刀与接穗成15度角,用拇指抵住刀背向芽下推进并超过芽下2厘米处,再在芽下1.5厘米处下刀,接穗与嫁接刀成50度角,向下斜切一刀,取下芽片,芽片长度4.5~6厘米;在砧木离地面离5~10厘米且向阳的位置上切一个和芽片同样大小的切口,安上芽片上部刀口稍露白为宜,用3厘米宽的农用薄膜自下而上绑束,芽眼要外露,然后再用一层5厘米宽的农用薄膜包上芽体。10天后芽眼开始膨大,自己破膜而出,这时要及时抹芽,如遇天旱要浇1次透水,12天后及时解绑,芽上保留1~2片叶,用扎绳把苗木与砧木绑在一起以防风折。秋季芽接成活后,因生长期较短,可“闷芽”越冬至翌年。第二年芽萌发前剪去上部的砧木,进行正常管护。

﹃红霞杨﹄嫁接苗

四、栽培管理

1. 温度

成年的“红霞杨”和其他的杨树一样耐寒、耐热能力都比较强。然而,刚扦插、嫁接或者新移栽的幼苗,根系较弱吸水能力较差,夏季室外温度高、光照强,用遮阳网适度覆盖或者浇水以降低温度可提高成活率。

2. 水分

“红霞杨”要求土壤湿润。4~5月苗木处于发芽和幼苗生长期间,根系浅,抗性弱,在干旱时要小水勤灌;6~8月苗木生长迅速,要大水灌透;9月以后苗木逐渐停止生长,应少灌水或不灌水。雨季要及时排水。

3. 肥料

合理的施肥可以使“红霞杨”生长健壮,并且叶色艳丽鲜亮。根据“红霞杨”的生长特点,进入5月,其生长速度加快,施肥要逐渐增多,一般在树冠垂直投影外围稍远处挖环状施肥沟,进行施肥。每亩施20千克尿素,30千克磷、钾比例较多的复合肥。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红霞杨”的生长高峰期,应在7月上旬亩施30千克尿素进行促苗,8月亩施40千克复合肥。最后一次施肥最迟在8月上旬结束,以防冬季抽条。

4. 病虫害管理

“红霞杨”主要的病害有皮层溃疡、黑斑病、炭疽病及锈病等。皮层溃疡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0.5%次氯化铜水液,在6月中旬至9月初喷施效果良好。黑斑病防治在新叶展开时进行,喷4%氟硅唑或20%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通风透光。炭疽病预防上少施氮肥,增施磷肥,降低叶面湿度,保持通风透气良好。发病时可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连续喷2~3次,每隔7天喷1次。

“红霞杨”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螨虫等。金龟子成虫可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加入0.05%~0.1%的洗衣粉喷杀,可提高杀虫效果,或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幼虫用2.5%敌百虫粉剂加细土30倍在耙地前撒施地面,翻入土中,用药量为500克/亩。螨虫可以从4月下旬开始,每15天喷洒1次氧化乐果1000倍液,连喷3次。

五、园林应用

由于“红霞杨”枝叶繁茂并且色泽明亮,在城市美化中可以作为中心景观来引导视线,以大面积的色调来衬托出其高大优美的形象,选择得当、配置得体,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将“红霞杨”丛植栽培可以起到特有的美观作用。利用“红霞杨”一树三色及不同季节中色彩的变化将其置于前景位置,以浅色系建筑物或是乔木作为背景与其相呼应,可以起到很好的景观较果。

“红霞杨”有立地成景的优势,将其进行大规模的成批栽培,可以达到林中景、景中林的效果,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并且大批的“红霞杨”也会营造出辉煌的气势效果,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将色彩鲜亮的“红霞杨”与一些同样色泽鲜亮且耐修剪的彩叶系植物相搭配的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道路景观中,成为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美化中的一幅幅美丽花案。

﹃红霞杨﹄群植

猜你喜欢
红霞红叶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请你帮个忙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秋日赏红叶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红霞映满天
单叶片失谐整体叶盘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