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秆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5-09-03 10:49汪亮邓金池
花卉 2015年17期
关键词:稻秆心叶秧田

汪亮 邓金池

(贵州省习水县二里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遵义 564624)

关于稻秆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探讨

汪亮 邓金池

(贵州省习水县二里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遵义 564624)

稻秆潜蝇是种稻区的主要害虫,水稻受害后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0%左右,重发生年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对此灾害进行有效合理的防治,需要通过对其发生规律的研究,掌握其生存习性,从而制定综防措施。本文针对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的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稻秆潜蝇;发生规律;防治

引言

稻秆潜蝇虫害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山区、半山区水稻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改变,耕作栽培制度和防治药剂的变化,冬季气候变暖,稻秆潜蝇有从山区、半山区向平原扩展的趋势,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上升,从一般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稻秆潜蝇发生为害,为监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动态、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进行多点示范与大面积推广应用。

1 稻秆潜蝇简介

1.1 形态特征

稻秆潜蝇的形态如图1所示。

图1 稻秆潜蝇

1.1.1 成虫

稻秆潜蝇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是双尾虫,属于双翅目,为黄潜蝇科。成虫体似家蝇,鲜黄色,体长2~3mm,翅展5~6mm、头部馒头形,上有一个黑色似珠宝状的大斑,复眼褐色,触角一对。胸部背面有3条黑褐色纵纹,中间一条较大,第一腹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小黑点,前翅透明,翅脉褐色,平衡棍黄色。腹部与头部同宽,腹背各节连接处有一条黑色横带。

1.1.2 卵

卵白色,长椭圆形,长1mm,表面有纵行凹纹,孵化前转为淡黄色。

1.1.3 幼虫

幼虫蛆形(略纺锤形),皮肤强韧有光泽,体长3~4mm,老热时约6mm,由乳白色变为黄白色,身体由11节组成,头部略尖,尾端有2分叉,末端尖部有气门。

1.1.4 蛹

蛹长约6mm,淡黄褐色,尾部分叉,与幼虫相似,羽化前身体两端向中央收缩,黄绿色,后变黄褐色。

1.2 生活习性

稻秆潜蝇主要危害的是禾本科植物,属于一种钻蛀性害虫,通常一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代为第二代,第二代的发生时间是4月下旬~5月中旬,个别地区个别年份第三代较严重。以低龄幼虫在海拔700m以下的湾冲冬暖地区的禾本科植物上越冬,在看麦娘和游草上越冬基数最高。

经过对田间的调查,以及室内饲养实验得知,越冬代成虫于4月6~7口开始羽化,羽化时间为7~8d、成虫全天均可羽化,羽化后1~3d交尾,3~6d在田间即可看到卵粒、叶色浓绿的田块,产卵量多,卵产在接近叶鞘稻叶的正、反面,极少数产在水稻的茎秆上。雌虫产卵量的多少与营养好坏、质量优劣有关。如2011年,室内饲养第一代成虫观察,补充一次营养的,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粒,补充3次营养的,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8粒,不补充营养的20对成虫,全都不产卵。

初孵幼虫先为害水稻叶鞘,再为害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它是从上向下钻进心叶,幼虫蛀入心叶后6~8d,心叶上可见被害状,嫩叶形成竖条状的蛀孔,为害严重的,造成枯心苗,缺心叶。水稻在幼穗期受害,形成扭曲的小梗白穗(或造成稻穗不勾头)。幼虫为害90%以上是一茎1虫,有的幼虫有转株为害的现象。第一代幼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叶鞘上化蛹,越冬代幼虫多在杂草叶鞘内化蛹。

1.3 发生为害特点

稻秆潜蝇对秧苗、大田前期水稻的为害,主要是以幼虫钻食水稻心叶、生长点及幼穗、第一代幼虫发生整齐的方式(见图2),植株受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近椭圆形或长条形小洞孔,以后发展为纵裂长条,叶片破碎,常称为“破叶”,严重时抽出的心叶扭曲而枯黄,或导致分孽增多,植株矮化,分蘖期的秧苗能看到侵入孔有虫粪,心叶不能抽出是螟虫为害。无侵入孔有虫粪在心叶上,心叶不能抽出是稻杆潜蝇为害。第二代幼虫发生期长,为害穗期水稻、被害心叶抽出后,叶片上有长条形或近圆形洞孔,但比第一代幼虫所造成的洞孔略短而小、水稻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受害,抽出的稻穗缺枝少粒、残缺不全、部分颖壳变白,成为“花白穗”,严重时,穗上部大多不结实,稻穗直立成不勾头的“朝天穗”。

图2 稻秆潜蝇产卵于稻杆

2 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

2.1 种群发生动态

稻秆潜蝇通常每年发生2~3代。第一代危害早稻秧田、早稻本田和单季晚稻秧田;第二代危害单季晚稻本田和连作晚稻秧田;第三代在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小麦上取食危害并越冬。水稻、小麦、日本看麦娘、华北剪股颖、李氏禾,游草等为其主要寄主植物。探明了稻秆潜蝇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生态习性。

稻秆潜蝇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其自然种群死亡率最高为卵孵期和初孵幼虫的侵入,第一、二代死亡率分别达54.1%和42.3%,其次为化蛹到成虫羽化,死亡率分别达17.0%和34.5%,幼虫中、高龄阶段死亡率较低(见图3)。建立了早稻一代、单季晚稻二代稻秆潜蝇自然种群生表。针对田间死亡因素的调查分析表明,部分卵粒尚未孵化以及初孵幼虫的死亡,大多是受温湿度的影响,加之秧苗移栽时出现的机械损伤;而蛹期的死亡,则主要是因为遭受天敌寄生,或受不良环境(暴雨、淹水、高低温)的影响。根据稻秆潜蝇自然种群的生命表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成虫的盛发至卵孵盛期,是最佳的防治期,可以把握该实际用药杀虫,其保苗的效果达到90%以上。

图3 水稻稻秆潜蝇自然种群死亡动态

2.2 影响因素

(1)山区海拨高度。稻秆潜蝇的发生随着山区海拨升高而加重,适宜发生区是山区海拨500~800m地区,在山区海拨500m以下和800m以上地区,因夏季气温偏高、过低,均不利于其发生。随着山区海拨升高,发生期推迟,一般山区海拨每升高100~200m,发生期推迟 2~5d。

(2)气候条件。稻秆潜蝇喜欢生存于阴凉潮湿的环境之中,而春季多阴雨,大大有利于稻秆潜蝇的卵粒孵化,以及幼虫侵入。如果稻秆潜蝇在卵孵盛期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将会有效抑制害虫发生,与之相反,如果多阴雨,则有利于发生为害。而冬季的气温如果偏高,也将有利于稻秆潜蝇的幼虫越冬。

(3)天敌。主要寄生蜂为稻秆潜蝇啮小蜂,第一、二、三代寄生率分别为2.8~11.6%,1.9~7.8%和 15.8~27.4%。

(4)施肥。氮肥过多,植株嫩绿时间较长,引诱成虫产卵,受害较重。例如某村经过调查,偏施氮肥的田块穗被害率10.0~15.0%,合理施肥田穗被害率1.5~5.0%。

(5)品种。水稻品种不同,受害有差异。杂交稻被害率明显高于常规稻,粳稻被害率高于糯稻。例如某村的杂交稻株被害率57%,粳稻株被害率15%,糯稻株被害率2%。

3 稻秆潜蝇的防治技术

根据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发生为害特点,采取“农业措施压基数,狠治第1代,挑治第2代”的防治策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明显效果。

3.1 农业防治

3.1.1 处理越冬虫源

冬季清除空闲田、田埂、水沟边杂草,以减少稻秆潜蝇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虫口数量,特别是全面防除禾本科杂草看麦娘,对降低稻秆潜蝇越冬基数作用明显。对空闲田、绿肥田进行及时翻耕,在化蛹初期结合春耕灌水,能起到较好的杀蛹作用,减少冬后基数。

3.1.2 适当推迟水稻秧田揭膜时间

越冬代稻秆潜蝇一般集中在旱育秧秧苗上产卵,因此,适当控制揭膜时间,可降低秧苗着卵量。某地根据2012、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两年平均,4月15日前揭膜,百株卵量为26.2粒,被害株率为12%,而4月30日以后揭膜的,百株卵量为5.4粒,被害株率为2.1%。

3.2 化学药剂防治

抓住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是科学防控的关键。为害株以稻苗刚展出的“破叶株”为标识,秧田期被害株率1%以上、大田被害株率在3~5%时进行防治。稻秆潜蝇最佳防治适期应选择第一代幼虫盛孵期进行防治。一般秧田期着卵率在5%以下的田块不施药,着卵率达到10%以上的田块,进行普治;大田期着卵率在2%的田块,不施药,着卵率达到5%的田块,进行普治。可用70%毗虫琳水分散粒剂或10%阿维·氟酞胺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同时还可兼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虫害。

3.2.1 秧田防治

苗床施药宜在成虫盛发到卵孵始盛期用药。每667m2用48%毒死蟀乳油75~100mL加水50kg喷雾;移栽前使用29%杀虫双水剂800倍液浸泡沾根。

3.2.2 大田防治

注意观察,及时查清虫情,在害虫卵孵盛期,可使用熏蒸触杀类药剂,大田防治应使用内吸性药剂;或者从卵孵始盛到盛期,也可使用每667m2用48%毒死蟀乳油75~100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mL加水50kg喷雾,严重的5~7d后再喷1次药。

3.3 保护天敌

稻秆潜蝇的天敌主要有姬蜂、蜘蛛等。一般每667m2天敌虫,密度为2100~3200头时,可达到控制稻秆潜蝇为害的目的。此外,还要及时清理田边农药包装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4 结语

科学监测、掌握虫情发生趋势是搞好水稻稻秆潜蝇防治的重要前提。加强对田间虫量的监测,全面正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出预报和防治警报,提高控制虫害的主动性,为科学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吴法正.浙南山区稻秆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3(6):57.

[2]张洪.不同农药及施药时间对第一代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J].耕作与栽培,2008(4):33~34.

[3]曾义玲,刘莉,向占群,等.3种药剂拌种控制稻秆潜蝇的效果[J].植物医生,2015(2):35~37.

S435.112

A

1005-7897(2015)12-0091-03

2015-10-29

汪亮(1963-),男,汉族,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邓金池(1977-),男,汉族,农艺师,本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稻秆心叶秧田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磷酸改性稻秆和稻叶对Pb2+的静态吸附研究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金黄的稻秆
稻秆与圆捆机钢辊间滑动摩擦特性试验
高效稻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