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三维”:黄冈看得见的数字城管

2015-09-04 06:3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黄冈市黄冈实景

2013年 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黄冈作为全国103个试点城市之一,2013年11月26日,黄冈市委、市政府出台黄发[2013]17号《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实现黄冈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培育一批上规模的新兴智慧产业,智慧黄冈建设取得较好成效;通过十年努力,将黄冈建设成为“城市管理睿智、公共服务便捷、产业新兴发达、生态绿色宜居”的具有黄冈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黄冈市政府黄政发[2014]13号《关于印发<智慧黄冈总体规划>的通知》,黄冈市在2020年前完成智慧城管平台组建,建立智慧城管工作机制,建设市和县、区两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信息体系,构建黄冈智慧城管工作新格局。

黄冈市数字城管建设思路

黄冈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是于2012年4月份开始建设,各项工作都围绕“资源大共享、系统讲规范、平台具特色”的理念实施。

数字化城管系统与社会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大共享。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大平台同步建设的思路后,两大系统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进行。一是平台一个网,系统平台共用电子政务专网,与协同单位、市区各网格社区承载网建设都使用市电子政务专网联通,减少网络线路重复建设;二是设备一个房,服务器网络设备一同招标采购,在同一个机房由同一个公司托管,这有利于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三是系统一个图,两大系统共享规划部门的数字黄冈GIS在线地图,地图服务由规划部门负责维护更新,保证了基础地图的新活性和统一性;四是中心一个楼,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监督指挥中心合署办公,监督指挥大屏共用共享,统一维护,避免了大屏的重复建设,节省城管监督指挥大屏投入,单这一项就节约近300万元;五是网格一个人,城市万米单元网格和社会管理网格有机结合,实现大格套小格、一格一员,一员两责,市区共计有440名网格员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

数字化城管系统开发标准规范,扩展应用注重实效。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湖北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及其它规范要求,结合黄冈市实际,软件建设包括基础信息系统与扩展应用系统两个部分“9+11”组成。

黄冈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要点

作为一个经济基础不是很发达的中等规模地级城市,投入3145万元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者,更是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把握要点、克服难点,是工作中重中之重,黄冈市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重点完成如下工作:

扎实开展基础数据建设。系统一期建设范围覆盖黄冈市城区35平方公里,通过前期实地普查,完成该范围内7大类85小类共118000个城市部件普查工作。实景三维影像数据采集工作通过专业采集车,对城市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共18平方公里进行影像收集,使所有城市部件及部件属性都标注在实景影像上,更有利于问题处理的准确性和现实性。门前四包和户外广告数据共普查出近8000个,配对每一户店招名、广告位地点、经营户名,联系方式等属性。在日常广告、门前四包管理的问题上采用短信、电话温馨提示方法,通知店主整改,新的方式融入了柔性执法,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

科学划分城市网格单元。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黄冈市将城市单元网格划分和社区网格划分有机结合,根据人口居住的集中程度,城市事部件的密度,以“街巷定界、幅度适中、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划格原则,以成型的道路、街、巷界限为划分依据将黄冈城区40个社区,划分为438个信息基础网格,40个城市管理大网格,做到“三个全覆盖”,实现了数字城管万米单元网格和社会管理网格的协调统一。

稳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扩展应用系统中车辆GPS管理子系统建设借鉴外地经验,黄冈市实现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执法车、巡查车、市政车、环卫作业车、渣土车等近160台车辆安装了GPS设备。对城市管理车辆实行区域管理,超出范围区域,系统平台将自动报警并记录数据,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对环卫清扫作业车辆实行无线视频监控管理,有效提高了清扫作业监督能力;对经批准成立的6家渣土公司60台运输车实行路线管理,杜绝渣土运行中不按审批路线行驶和沿途抛洒、倾倒情况的发生,通过该项管理措施后,渣土运输管理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扭转。黄冈市以“共享为主、自建为辅”为原则,在共享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建设60个用于城市管理的高清视频,其中10个工地监控视频建设,学习宁波智慧城管经验,增加实时噪音检测功能,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力度。

全面开通12319服务热线。12319热线是数字化城管平台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黄冈市按照“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重心下移”的热线工作模式,2014年12月10日,完成原市级12319平台的改造升级及下辖10个县市区二级呼叫平台对接建设工作,并全面运行,使12319城管热线一次性实现11个县市区全覆盖,为各县市区节约建设经费350多万元。这种建设与工作模式在全省12319服务热线中又是一大创新。

着力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将黄冈市城市管理的部件7大类85小类,事件6大类66小类,所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有公安局、环保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共30家,按所对应的事部件管理法标准,将部件确权,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形成部门联动、协同处置的“大城管”体制。

建立制度确保高效运行。数字化城管系统要将城市管理信息收集得上来,任务处置指挥派遣得出去,处置结果考评有力。黄冈市出台了《黄冈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同时监督指挥中心内部规范运行,规章健全。所有工作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执行,严格实行考评奖惩。制定实施《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坐席员管理制度》、《城管监督员(信息采集员)管理办法》、《坐席员、监督员考核办法》、《数字化城管事部件处置办法》等制度。

黄冈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成果

平台运行高效。平台自2013年5月开始调试上线试运行,同年7月在执法局系统内部10个单位运行,8月启动“大城管”格局的30个责任部门间运行。2013年度数字化城管系统共立案19633起,应结案19459起,结案19078起,按期结案率达到94.88%,总结案率97.91%。2014年截止到12月13日,30家城市管理部门的考核,系统共计立案75325起,应结案75122起,结案74460起,按时结案率达到97.59%,总结案率99.1%,系统运行效果显著。

热线服务优质。2013年1月开通12319热线以来,中心定期对受理员、接线员开展文明礼仪、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坚持24小时服务,已接收市民电话近12000个,有效的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监督作用。“全时、全域”的优质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12319案件通过与数字化城管平台的对接运行,运用闭环机制流转,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缩短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时间,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考核机制有力。监督考核是工作开展的保证,数字化系统平台的高效运行,更离不开监督考核。为了真正实现“大城管”格局,做到部门高效联动,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大胆创新管理方式。通过市区“城管会战”指挥部和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效能监察的通知》,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奖惩,在“城管会战”季度考评中,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各网格指挥部部门考核,对处置率多次挂零的单位,实行上门督办。同时召开责任部门季度、半年情况通报会,对处置率低或挂零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通过创新考核机制,有力的推动了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数字化城管转变。

系统灵活开放。黄冈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设计定位为一个开放性系统,预留其他系统模块接入端口。目前已接入系统的有车辆GPS平台、无线环卫视频监控平台、市区视频监控平台、12319呼叫平台、短信业务平台等。下一步我们将再度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将市区亮化管控平台、社会网格化管理平台、交警车辆数据平台、临街商铺工商数据平台、公安消防数据平台等接入共享,构建一个信息互通的“智慧城管”平台。

“实景三维”在黄冈数字城管的应用

传统数字化城管使用的二维部件专题地图是一种符号化、图形化的系统,测绘人员在制图工作中,将现实三维世界转成二维地图时,会丢失很多对城市管理工作十分有用的信息。黄冈市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中,运用“影像地图”技术,有效弥补了二维地图的局限,黄冈市具体应用有:

一是智能化移动终端软件。为便于工作的实效性,定制开发了领导通、考评通、处置通、城管通等四款移动办公软件。其中城管通软件使用中,信息采集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集成的实景三维模块,直接在实景影像上自动定位案事件位置,进行案件上报。监督指挥中心坐席员在查看案件详情时,不仅能够获得案件的详细信息,还能在实景影像上看到案件的位置,并能浏览查看案件周边信息,直接点击实景影像上案件能直观、高效的对案件进行批转、立案、派遣、处置反馈、结案,为案件的有效派遣、案件的迅速处置、案件的快速核实核查提供了支持。

二是户外广告管理应用。拓展应用子系统中,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利用“实景三维”移动道路测量技术,建立可视化户外广告数据库,并与广告审核、执法等业务相结合,利用可挖掘的立体影像数据以及城管信息可视化管理平台,在影像上就可以测量广告牌的长、宽、高方向等属性。另外,通过实景影像,可对户外广告进行可视化管理,在实景中虚拟放置广告牌、视频进行广告位规划,植入虚拟三维广告牌,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起到直观规划作用,实现城市户外广告的规范化、商业化、条理化和美观化。

三是门前四包管理应用。该项城市管理方法作为黄冈在全省推广的城市管理经验,已得到很多地市应用。黄冈市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也应用了“实景三维” 测量技术,建立可视化的城市“门前四包”管理数据库,全方位提供城市的主要道路、店铺信息、店户资料等信息。同时将店铺前“门前四包”责任区范围以红线的方式展现在实景影像地图上,真正实现对“门前四包”责任区的精细管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数字城管是更新城管观念、提高城管效率、提升城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此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日常管理水平”要求。下一步,全市将以数字化城管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完善系统应用功能、优化调整系统运行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突出宣传与公众参与,全面提升黄冈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水平,为打造“鄂东明珠、秀美黄冈”的城市新形象作出更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黄冈市黄冈实景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我的理想
“实景与想象”——明清武夷主题的意象式文人山水画研究
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婺源《梦里老家》为例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